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

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

《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全面介紹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科學研究的權威著作,是我國文博系統古陶瓷熱釋光考古年代測定技術的學科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上海博物館王維達教授30多年來的學術總結和成果結晶。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

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

代研究

作 者:王維達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9787532398034

開本: 16開

定價:68.00 元

內容概述

出版意義

《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全面介紹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科學研究的權威著作,是我國文博系統古陶瓷熱釋光考古年代測定技術的學科創始人學術帶頭人——上海博物館王維達教授30多年來的學術總結和成果結晶。

王維達教授長期從事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一手創建了國內第一個“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實驗室”,在國內首先開始熱釋光陶瓷年代測定的探索,經過艱苦努力,終於在1977年成功進行了古陶器的熱釋光年代測定,1997年又創造性地解決了古瓷器熱釋光真偽鑑別的難題,不僅填補了我國古陶瓷熱釋光考古年代測定技術的空白,而且使我國古瓷器熱釋光測定年代的研究和套用水平處於國際先進地位。《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的出版,可以讓海內外科技界了解中國在文物年代測定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同時,對於這項技術在中國文物考古界的推廣運用也將具有深遠的意義。

內容簡介

全書介紹了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的發展和現狀,論述了年代測定中“古劑量”和“年劑量”這兩個參數的測量原理、技術和方法,著重介紹了古陶器熱釋光測定年代中的兩個標準方法——“細粒混合礦物技術”和“粗粒石英技術”以及古瓷器熱釋光測定年代中的新技術——“前劑量飽和指數法”,詳細地討論了引起年代測定誤差的一些複雜因素和存在的問題。

書中最後一章還特別展示了用“前劑量飽和指數法”測定某些單位和個人收藏的古瓷器年代和真偽鑑定的典型例子和實物彩色照片,可能會引起古陶瓷愛好者和收藏家們的興趣。

《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可供從事熱釋光測定年代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與科技考古專業相關的大專院校的師生們參考。

作者簡介

王維達,男,1939年2月出生於浙江寧波,1963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學院物理系,同年分配至上海博物館從事文物保護科研工作,2009年退休。退休前任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實驗室主任、研究員,還擔任過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和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定年代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

長期從事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主編《中國熱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定年代研究》一書和《全國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定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選編》十輯。在《中國科學》、《核技術》和AncicntTL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中、英文論文60餘篇。

“前劑量飽和指數法測定瓷器熱釋光年代”等6個科研項目先後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和科技進步獎,其中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創造性地解決了古瓷器熱釋光真偽鑑別的難題,使我國古瓷器熱釋光測定年代的研究和套用水平處於國際先進地位。

1978年在“上海科學大會”上榮獲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6年獲國務院“為發展我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突出貢獻”而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熱釋光測定年代原理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發展簡況

第三節 熱釋光機理

一、晶格缺陷

二、熱釋光過程

三、俘獲電子的熱壽命

第四節 年代測定

一、古劑量測定

二、年劑量測定

三、年齡公式

第二章 熱釋光測量系統

第一節 樣品加熱

第二節 光的收集和測量

第三節 光的記錄

一、光的定量記錄

二、電荷測量技術

三、光子計數技術

第四節 年代測定專用熱釋光儀器

一、Littlemore熱釋光測定年代系統

二、Risφ熱釋光/光釋光測定年代系統

三、Daybreak光釋光測量儀

第三章 陶器年代測定技術

第一節 陶器的古劑量

第二節 樣品採集

一、遺址

二、標本數量和大小

三、採樣要求

四、樣品貯藏和處理

五、環境熱釋光劑量計的掩埋

第三節 細粒混合礦物技術

一、樣品製備

二、等效劑量測定

三、α效率K3.7測定四、α內外輻照效率轉換係數

五、從α源強度S求α效率K3.7

六、超線性修正

七、自然熱釋光的異常衰退

第四節 粗粒石英技術

第四章 年劑量測定

第一節 天然放射性

一、鉀和銣

二、釷系、鈾系和錒系

三、放射系平衡和放射性濃度計算

四、宇宙射線

第二節 釷系、鈾系、鉀和銣的年劑量資料

第三節 厚源α粒子計數法測量釷和鈾的年劑量

一、厚源α粒子計數法原理

二、年劑量推算

三、從α計數率直接轉換成年劑量

四、“對”計數的原理和方法

五、α計數儀閾電壓的標定

六、標準樣品的校驗

第四節 熱釋光劑量測量方法

一、β熱釋光劑量測量方法

二、超薄型熱釋光劑量計的製備

三、用超薄型TLD測量α和β年劑量

四、超薄型TLD測量α劑量率的修正因子

五、環境年劑量測定

第五章 實驗室放射源的輻照和標定

第一節 γ源的輻照和樣品吸收劑量率

第二節 β源的標定和薄片樣品吸收劑量率計算

一、β劑量在瓷器中的積累和衰減

二、薄片樣品中β平均吸收劑量計算

三、β輻照儀計時外劑量的計算

第三節 α源的標定

一、用電離室準直孔標定

二、用總徑跡長度密度標定

第六章熱釋光測定年代的誤差分析和計算

第一節 陶器熱釋光測定年代誤差分析和計算

一、誤差來源

二、各測量值的誤差分析和計算

三、年代誤差計算

四、年代誤差計算的套用

第二節 瓷器熱釋光測定年代誤差分析和計算

一、最小二乘法

二、靈敏度的線性回歸

三、古劑量P'的誤差

四、年劑量D的誤差

五、年代A的誤差

六、熱釋光測定年代誤差計算實例

第七章古陶器和磚瓦熱釋光測定年代套用

第一節 上海青浦福泉山遺址

第二節 上海金山亭林遺址第三節 上海馬橋遺址

第四節 蘇州雲岩寺磚塔

第五節蘇州瑞光塔

第六節 熱釋光測定青銅器陶范年代

第八章 古瓷器熱釋光測定年代

第一節 前劑量模型和線性法

一、前劑量效應

二、石英110℃的熱釋光峰的敏化

三、熱激活特性(TAC)

四、靈敏度S與劑量D的線性關係和線性回歸

第二節 前劑量飽和指數法

一、飽和指數函式

二、根據飽和指數函式求古劑量P

三、激活法和熄滅法

四、激活法和熄滅法的區別及其套用

第三節 特殊情況的處理

一、當△Sz略大於或近似於△S1時

二、B的平均值法

第四節 瓷器年劑量測定

第五節 瓷器樣品製備

一、鑽孔取樣

二、薄片樣品的切割

第六節 年代測定套用

一、熱激活特性曲線測定

二、熱釋光靈敏度S測定

三、古劑量P估算

四、古劑量P的測量誤差

五、年劑量D的測定

六、年代測定結果

第九章 人工輻照的識別

第一節 減法技術

一、α劑量測定年代

二、減法技術的模擬實驗

第二節 標準方法和前劑量方法的結合

一、α效率的測定

二、兩個古劑量比較

第十章 一些複雜的因素和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 熱穩定性

一、動力學理論

二、陷阱參數和電子壽命的測定和估算

三、與測定年代有關礦物的熱穩定參數

第二節 異常衰退

第三節 超線性修正

第四節 非輻射引起熱釋光

第五節 光曬退影響

第六節 水分對劑量率的衰減作用

第七節 氡逃逸

一、氡逃逸對年劑量的影響

二、氡逃逸的測量

第八節 釷/鈾比的變化 一、劑量率轉換因子

二、Tb/U比中間值時的轉換因子及其誤差

三、引起年代測定誤差

第九節 地下水的化學作用

第十節 α熱釋光相對效率



第十一章前劑量飽和指數法在古瓷器

第十一章前劑量飽和指數法在古瓷器真偽鑑定上的套用

第一節 真偽鑑定實例

第二節 年代測定結果列表

附錄

上海博物館古陶瓷熱釋光測定年代研究30年

參考文獻

致謝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