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氏

危姓是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140的姓氏,危姓起源有三個說法:一說是危姓來自三苗族所居住的地方而起的姓氏;一說是危姓來自周武王庶子的賜姓;一說是危姓來自甄豐之子甄尋根據避難地方的名字而起的姓氏。

姓氏起源

危氏源出於三苗族。相傳上古時帝因兒子丹朱行為不檢,故而把帝位禪讓給。當時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陽湖一帶的三苗部族比較強大,他們也反對禪讓。丹朱就聯合三苗起兵,與舜爭奪天下。舜派大禹領兵鎮壓,禹在丹水一帶打敗了三苗,三苗君主被殺,丹朱不知所終。叛亂被平息後,舜帝將三苗族人遷徙到西北的三危山(甘肅敦煌東)一帶居住。三苗後裔遂以危為姓,稱危氏。
另外,明初文學家危素之祖本姓黃,他改姓危後,其後人亦稱危氏,成為危姓的一支。

聚集地(遷徙分布)

堂號
"太史堂":明朝時危素少通五經,元朝時做經筵檢討。他修了《宋史》、《遼史》、《金史》,官至翰林學士。元朝亡後,他又修了《元史》

歷史名人

危仔昌:後梁南城人。乾符年間江淮盜賊橫行,危害鄉里。危仔昌聚集丁眾,立壁壘保護鄉里,大破寇盜,保護了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朝廷因此召他做官,他歷任虔州防禦使、信州刺史。後來他投奔吳越,子孫都在吳越當了官。
危稹:宋朝臨州人,字逢吉,淳熙年間進士。他因為文章出色而被洪邁、楊萬里所賞識,被薦為秘書郎。後因觸怒當朝宰相,被貶出知潮漳二郡,俱有名績。
危素:字太朴,一字雲林,明朝金谿人。他少通五經,在吳澄、范槨門下遊學。元朝至正年間被授為經筵檢討,編修宋遼金三史,纂后妃等傳。明初為翰林侍講學士,與宋濂同修元史,併兼弘文館學士,有《危學士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