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溪

北港溪

北港溪由北港的地名而來,起源於阿里山山脈西麓林內鄉七星嶺,上游是虎尾溪,從虎尾平和厝以下稱為北港溪,由雲林縣口湖鄉湖口村入海,其中流經雲林縣斗六市、斗南鎮、虎尾鎮、土庫鎮、大埤鎮、北港鎮、口湖鄉、水林鄉、古坑鄉、元長鄉、莿桐鄉、林內鄉及嘉義縣大林鎮、溪口鄉、新港鄉、六腳鄉、東石鄉、梅山鄉、民雄鄉等區。河川全長 82 公里,流域面積 645.2 平方公里,平均比降為 1/159 ,主要支流為虎尾溪、大湖口溪、石龜溪、三疊溪及石牛溪。

簡介

北港溪 北港溪

北港溪在阿里山西麓丘陵地帶林內鄉七星嶺發源,上游是虎尾溪,從虎尾平和厝以下稱為北港溪。其他支流甚多,分別有三疊溪石龜溪大湖口溪石牛溪。是雲嘉平原的主要灌溉河川,孕育作物有稻米、花生、糖和黃麻。最後在雲林縣口湖鄉出海。由於北港溪上游,阿里山一帶的水土皆因觀光、農業大量開發,使得北港溪的土壤沉積相當嚴重,加以下游流域廢水污染也相當嚴重,其中養豬廢水占了45%、生活污水有35%、工業廢水則占15%,在2006年環保薯發表水質檢測調查報告時,北港溪有47.2的河段為嚴重污染(在石榴班橋以下之河段,水質皆遭到嚴重污染,此段污染程度高達83%),比2004年的43%,增加4.2%。,列為台灣污染最嚴重的河川第一名。

基本資料

長度82 km
源頭海拔m
平均流量m³/s
流域面積645 km²
源頭七星嶺
注入台灣海峽

地理位置

北港溪,是主流域位在台灣中西部雲林縣嘉義縣河流長度約有82公里,流域面積則有645.21平方公里,遍及雲林縣九個鄉鎮,分別為斗六市、斗南鎮、虎尾鎮、土庫鎮、大埤鄉、北港鎮、口湖鄉、水林鄉、古坑鄉;還有嘉義縣六個鄉鎮:溪口鄉、新港鄉、六腳鄉、東石鄉、大林鎮、梅山鄉。

地名由來

北港溪由北港這個地名而來,在北港鎮通往眉原與惠蓀林場的大道上,建有台灣知名的古橋,糯米橋,此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以紅糖、糯米、蓖麻,溪石為材料,用古法建成。先民利用糯米、黑糖、石灰,代替水泥作為固定石塊的材料,因而得名。

環境情況

北港溪 北港溪

由於北港溪上游,阿里山一帶的水土皆因觀光、農業大量開發,使得北港溪的土壤沉積相當嚴重,加以下游流域廢水污染也相當嚴重,其中養豬廢水占了45%、生活污水有35%、工業廢水則占15%,在2006年環保署發表水質檢測調查報告時,北港溪有47.2的河段為嚴重污染(在石榴班橋以下之河段,水質皆遭到嚴重污染,此段污染程度高達83%),比2004年的43%,增加4.2%。
1959年在台灣發生的嚴重災難─八七水災,就是暴漲洪水衝垮北港溪防洪工程溝堤後,浸淹北港市區所造成的,隔年受到雪莉颱風影響,也發生了嚴重的水患。在清朝嘉慶年間,濁水溪氾濫且發生改道的現象,南向注入北港溪,水港溪成為濁水溪的下游支流之一,而水患破壞了北港溪畔的笨港聚落。1911年興建堤防切斷濁水溪和北港溪的水道,北港溪回復到自身的河系。
北港溪和朴子溪的出海口間所形成的區域為鰲鼓濕地,屬於台糖公司所有,濕地上有水田、旱田、防風林、草澤、深水沼澤、泥質灘地等棲地類型。每年9月到次年5月是賞鳥期,觀察記錄指出水鳥約有70種,鷸科有23種,加上其他鳥類約可觀察到154種以上的鳥類。由於濕地曾計畫設立工業區,而引發當地居民與環保人士的對立,當地居民組織“趕鳥隊”,影響賞鳥活動,後因嘉義縣政府的環境評估報告無法通過,開發案暫時擱置.

水系主要河川

北港溪
三疊溪
石龜溪 (又名華興溪、倒孔山溪)
大埔美溪
麻園溪
九芎坑溪
虎尾溪
大湖口溪
石牛溪
侖子溪
嵌頂溪
松柏坑
雲林溪
芭蕉溪
海豐侖溪
頭溪
牛埔子溪
埤子頭溪
石榴班溪

台灣著名溪流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