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大黨

印度國大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印地語:भारतीय राष्ट्रीय कांग्रेस,英語: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印度國大黨或國大黨。經多次分裂合併,現主要有兩派。國大黨為印度現存歷史最長的政治組織,也是印度主要政黨之一,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

簡介

印度國大黨印度國大黨

印度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創建於1885年12月,創始人是英籍印度文官休謨
印度1947年獲得獨立後,國大黨成為執政黨,著名政治家尼赫魯出面組閣,並出任首位政府總理。其後,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和外孫拉吉夫·甘地曾先後擔任國大黨的領導人並出任政府總理。在印度獨立後的前50年時間裡,除1977年3月-1980年1月和1989年12月-1991年6月外,國大黨一直處於執政地位。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之後,國大黨內部矛盾重重、人心渙散,在民眾中的支持率大幅下降,因此導致在1996年的大選中失敗,成為在野黨。

尼赫魯尼赫魯

為了藉助尼赫魯·甘地家族的聲望,重振昔日雄風,國大黨多次邀請拉吉夫·甘地的遺孀索尼婭·甘地出任該黨領導人。1997年,索尼婭正式加入國大黨,並於1998年被推選為黨的主席。在索尼婭的領導下,經過重新整合的國大黨終於顯示出活力。在2004年舉行的印度第14屆人民院大選中,國大黨擊敗競爭對手獲勝,再次成為執政黨。
國大黨一貫主張堅持“民族主義、世俗主義、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等4項原則,強調團結、統一、教派和睦;堅持在“混合經濟”和“計畫經濟”的前提下,突出改革和發展;堅持以互不干涉、和平共處和不結盟為其對外關係的指導原則。

歷史沿革

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

印度國大黨全稱印度國民大會黨,印度第一個全國性的和最大的民族主義政黨。英殖民官吏休謨於1885 年12 月28 日在孟買所創,目的在於籠絡地主資產階級中的上層分子。成立之初,主張通過憲法的手段在印度實現立憲和代議政治,確立了只討論全國性的政治、經濟問題,而不討論影響民族團結的地方性事務和宗教問題的宗旨,獲得了廣泛的支持。
19世紀末隨著大量的中小資產階級及知識分子加入,以巴爾·甘葛達·提拉克為首形成激進派,主張印度獨立,影響日增。1905 年10 月,針對殖民當局分割孟加拉省的法令,掀起全國規模的抗議活動,並發展為抵制英貨、提倡國貨的運動。次年,在激進派堅持下第一次提出:司瓦德希(自產)、司瓦拉吉(自治)、抵制英貨、民族教育四點綱領。但溫和派和激進派對“自產”和“自治”兩點的解釋分歧甚大,導致1907 年12 月公開分裂。激進派退出,組織了“民族主義者黨”。1916 年,兩派重新聯合。1920 年提拉克死後甘地遂成黨內最有影響的權威。1920 年加爾各答特別會議上通過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計畫”,同年12 月通過“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來獲得自主”的鬥爭綱領和關於必須組織工人和吸收工農和手工業者參加基層組織的決議。當年在全國規模掀起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927 年後黨內又分裂為以甘地為首的不變派和以莫提拉爾·尼赫魯為首的主變派。後者主張放棄抵制立法議會,進而在黨內組成自治黨,後自行瓦解。1928 年通過一個旨在建立在大英帝國範圍之內的責任政府的憲法草案計畫——《尼赫魯報告書》。莫拉提爾·尼赫魯之子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和蘇巴斯·鮑斯等反對該報告書而堅持爭取印度的完全獨立,遂形成黨內新的激進派。1929 年拉合爾年會通過了爭取印度完全獨立的綱領。1930 年和1934 年掀起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其間國大黨曾被宣布為非法,甘地等被捕。

聖雄甘地聖雄甘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掀起了反對大戰和反對印度參戰的運動。 1942 年通過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國退出印度的決議而遭解散,甘地再次被捕。1947 年,迫於印度的形勢,英國公布了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印度分治方案》(《蒙巴頓方案》)。
1950 年1 月26 日印度獨立成立共和國,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任總理,並於次年起領導國大黨直至1964 年逝世。此後,除1977—1979 年被人民黨擊敗外,一直是印度的執政黨。1949 年確立了在印度建立以機會均等和政治、經濟與社會權力為基礎的合作聯邦為黨的新目標。1964 年將此目標進一步明確為:建立“民主社會主義”。1964 年夏斯特里被選為總理和黨的領導,1966 年被尼赫魯的獨女英迪拉·甘地所取代。1969 年黨內以英迪拉·甘地為首的一派和以黨的主席尼賈林加帕為首的“辛迪加派”分裂,後者稱國大黨(組織派)。1978 年英迪拉·甘地的新國大黨再次分裂成以雷迪為首的國大黨(正統派〕和以英迪拉·甘地為首的國大黨(英迪拉派)。前者後改稱為國大黨(社會主義派》,後者在1982 年第七次大選獲勝後被選舉委員會承認為真正的國大黨。1979 年,德瓦拉吉·烏爾斯等從國大黨(英迪拉派)分裂出而組成卡納塔克國大黨。1983 年西孟加拉國大黨(社會主義派)和國大黨(英迪拉派)合併。該黨思想的四大支柱為民主、社會主義、非教派主義和不結盟。1984年英迪拉·甘地被刺身亡之後,其子拉吉夫·甘地繼任黨主席和印度總理。1989 年11 月在大選中被全國陣線擊敗再次下台。
國大黨在印度第13屆議會(1999年——2004年)中共有109個席位,為議會第二大黨;2004年5月印度第14屆議會選舉 ,國大黨出乎意外獲得勝利取得執政地位,人民黨屈居第二;大選獲勝後國大黨全國委員會指定現任國大黨主席索尼亞·甘地接任印度新總理,2004年5月18日索尼亞·甘地表示放棄新總理一職,國大黨元老、前財政部長曼莫漢·辛格於5月22日擔任新總理。到2004年國大黨人再一次任總理一職為止,自印度1947年獨立以來,該黨總計7人任印度總理,時間長達33年。

主要派別

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派),1978年從國大黨分立,主席為索尼亞·甘地;
印度國民大會黨(社會主義派),1981年分立,主席錢德拉·辛哈;
另外,全印英迪拉國大黨,全印英迪拉國大黨為執政的國大黨的分離派,1996年3月被選舉委員確認為全國性的政黨參加議會大選,主席納拉揚·達特·蒂瓦里,執行主席阿爾瓊·辛格

印度政黨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