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英語: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簡寫為:CPI(M)或CPM),簡稱為印度共產黨(馬)或印共(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印共(馬)領導著印度各邦和國民議會中左翼政黨的左翼陣線聯盟,在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的影響力很大,並曾在這些邦長期執政。但在2011年地方選舉中,該黨遭遇慘敗,現在只剩下在特里普拉邦執政。印共(馬)具有強烈的反資本主義、反全球化和反美帝國主義情緒,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則。

歷史

從印度共產黨分裂組建

印度共產黨(馬)是從印度共產黨(CPI)中分裂獨立出來的政黨。分裂前的印度共產黨在二次大戰期間的幾年經歷了快速得發展壯大。印度共產黨在特蘭加納、特里普拉邦和喀拉拉邦等地領導武裝暴動。然而,他們很快地放棄了武裝暴動的革命路線,轉而採取體制內的議會溫和路線。1950年印度共產黨總書記同時作為黨內激進路線的主要代表的B.T.Ranadive由於“左傾冒險主義”被降職。
尼赫魯領導下的國大黨政府,獨立的印度與蘇聯發展出緊密的夥伴盟友關係。蘇聯政府因此希望印度共產黨針對印度政府採取溫和的態度批評,並扮演採取支援議會政府體制的角色。然而,廣大的印度共產黨基層認為,印度仍然還是一個半封建的國家,同時階級鬥爭不應只因為對蘇聯貿易及外交政策的安全利益目的而被居於次要地位。此外印度國大黨普遍地對於政治上的競爭者表現出敵意。1959年中央政府介入干涉喀拉拉邦的地方統治,強力地推翻了E.M.S.Namboodiripad內閣(印度唯一不是國大黨獨大的地方政府).
同一個時間,蘇聯共產黨及中國共產黨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在1960年代早期,中共開始批評蘇共的“修正主義”路線背離馬列主義。中印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兩國於1962年在邊界上爆發中印戰爭,在戰爭期間,印度共產黨親中派與印度政府持對立態度,當時其他階級政黨宣稱這是一場社會主義者與資本主義者的衝突情況,並如此理解親中派立場。數以百計的印度共產黨領導幹部,像E.M.S.Namboodiripad和B.T.Ranadive,都被指控為親中派而陷入牢獄。數以千計的共產黨員未經審核即遭到拘留或逮捕。這些被指控的目標,是印度共產黨親蘇派領導與國大黨政府密謀聯手陷害,以確保他們在黨內的控制與領導地位。
1962年,印度共產黨中央總書記AjoyGhosh逝世。在他逝世之後什里帕特·阿姆里特·丹吉被擁護成為新增的印度共產黨黨主席一職,而E.M.S.Namboodiripad出任總書記。這種安排是為了在左右兩派之間達成妥協而做出的一種嘗試。丹吉代表了左派力量而E.M.S.代表了右派力量。
1964年4月11日印度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32名委員會成員退席抗議,他們指責丹吉和他的追隨者“製造分裂”和“反對共產主義。”
7月7日至7月11日,這32個人所在的左派力量在安得拉邦的Tenali召開了一場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有關黨內辯論的議題被拿出來討論。146位代表,宣稱代表了10萬的印度共產黨黨員,參與了這場會議。這場會議決定於同年稍晚時候在加爾各答召開第七屆印度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不同於印度共產黨的丹吉集團,這場Tenali會議展示了大幅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肖像做為標記。

早期

印度共產黨(馬)是在一個充滿敵意的政治氛圍中誕生,那時該黨在加爾各答舉行的會議上,大批領導與幹部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被逮捕關入監獄。同年12月29日至30日又有超過上千名的印度共產黨(馬)幹部遭到逮捕,同樣地未經審判即關進牢獄。1965年新一波逮捕印度共產黨(馬)幹部的浪潮發生在西孟加拉邦,由於該黨積極地鼓動抗議加爾各答電車票價上漲及抗議普遍地食物危機。全國性的大罷工和hartalswereobserved1965年8月5日、1966年3月10日至11日及1966年4月6日。1966年的全國大罷工遊行中與警方對抗導致一些人在其中喪命。
在喀拉拉邦,1965年同樣有大批印度共產黨(馬)幹部持續地被逮捕1966年6月12日到19日印度共產黨(馬)中央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定期召開的中央委員會會議延遲舉行的理由,是因為一些在加爾各答會議上被選為新任中央委員會委員的成員此時被打入牢獄之中。

1967年大選

1967年印度國會下議院(LokSabha)舉行選舉,印度共產黨(馬)共提名59位候選人,最後一共有19位當選,該黨一共獲得了大約620萬的選票,占全國得票率4.28%。相比之下印度共產黨獲得了5.11%的全國得票率並當選23席。同一時間舉行的各邦地方議員選舉,印度共產黨(馬)成為西孟加拉邦與喀拉拉邦的多數黨。E.M.S.Namboodiripad在喀拉拉邦組織了聯合陣線政府。在西孟加拉邦,印度共產黨(馬)則是聯合陣線政府背後組成的主要力量,西孟加拉邦議會主席部長則由孟加拉議會派(印度國大黨的一個小型區域支派)的AjoyMukherjee出任。

西孟加拉和喀拉拉聯合陣線政府

1967年11月西孟加拉邦聯合陣線政府遭到中央政府解散,最初印度國大黨組織了由P.C.Joshi領導的少數政府取代,但這個政府也沒有維持很久,隨著聯合陣線政府宣告瓦解後,a48-hartal抗爭有效地遍及該邦各地。Joshi內閣倒台之後,該邦即接受印度總統的領導統治。印度共產黨(馬)發起抗議對抗中央政府對西孟加拉邦地方政治的干涉。
1968年12月23日至29日印度共產黨(馬)在喀拉拉邦Cochin召開第8屆黨代表大會。
由於印度共產黨、RSP、KTP和穆斯林聯盟的部長集體辭職,喀拉拉的聯合陣線政府在1969年10月被迫解散,E.M.S.Namboodiripad在10月24日提出辭職呈。隨後由印度共產黨領導C.AchuthaMenon新組織一個除了印度國大黨支持之外的各黨聯合政府。

西孟加拉和喀拉拉邦選舉

1969年,西孟加拉邦議會舉行新一輪的選舉,印度共產黨(馬)提名97人參選,最後有80人當選。該黨現在仍是西孟加拉邦議會的最大黨。然後隨著印度共產黨及孟加拉議會派的主動支持下,AjoyMukherjee重新出任該邦的首席部長,Mukherjee於1970年3月16日辭職。而後印度共產黨、孟加拉議會派與印度國大黨三派協定共同對抗印度共產黨(馬)。印度共產黨(馬)爭取組織該邦新政府,insteadbut中央政府putthestateunderPresident'sRule。
喀拉拉邦的新一輪議會選舉在1970年舉行,印度共產黨(馬)共提名73人,有29人當選。選舉之後AchuthaMenon組織了一個包含印度國大黨成員在內的新政府。

組織印度工會聯盟中心

1964年分裂以後,印共(馬)繼續留在全印工會大會中。但由於印共(馬)與印共的關係惡化,面對在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的背景,在全印工會大會中雙方公開分裂。1969年12月,8名印共(馬)黨員退出全印工會大會工作委員會會議,這8個人TheeightcalledforanAllIndiaTradeUnionConvention,1970年4月9日至10日在果阿舉行。這場會議決定了全印工會會議於5月28日至31日在加爾各答舉行。這場加爾各答會議通過創建一個新的貿易組織—印度工會聯盟中心,一個新的親印共(馬)的工會組織運動。

東巴基斯坦戰爭爆發

1971年,孟加拉國(前東巴基斯坦)宣布從巴基斯坦獨立。巴基斯坦軍隊試圖鎮壓起義,印度干涉軍給予孟加拉抵抗運動主動地的支援。數以百萬計的孟加拉難民前往印度,尤其是鄰近的西孟加拉邦避難。印度共產黨(馬)盡力地投入大量的救援工作,動員該黨幹部在難民營中工作。

1971年大選

在孟加拉戰爭與英迪拉·甘地成為新興平民領袖的背景下,1971年印度國會下議院舉行選舉,印度共產黨(馬)提名85席參選共有25席當選,政黨總得票數為751萬89票(占全國總得票率的5.12%)。當選的25席中共有20席來自西孟加拉邦(包括SomnathChatterjee,Burdwan選區選出)、2席來自喀拉拉邦(包括A.K.Gopalan,Trichur選區選出)、2席來自特里普拉邦(BirenDutta和DasarathDeb)還有1席來自安得拉邦。
就在同一年,西孟加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奧里薩邦三個邦的地方議會進行選舉。在西孟加拉邦,印度共產黨(馬)有241位參選人,共贏得113席,政黨總得票數為424萬1557票(占全邦總得票率32.86%);在泰米爾納德邦,印度共產黨(馬)提名37人,但全軍覆沒沒有人當選,共獲得25萬9298票(占全邦總得票率的1.65%);在奧里薩邦,該黨共提名11人最後有兩人當選,印度共產黨(馬)獲得52785票(占全邦總得票率1.2%)

名稱

印度共產黨(馬)的印地語名稱通常被稱做मार्क्सवादीकमयुनिस्तपार्टी(MarksvadiKamyunistParty,縮寫為MaKaPa),不過正式的印地語官方名稱是BharatkiKamyunistParty(Marksvadi)。而該黨的泰米爾語寫做இந்தியகம்யூனிஸ்ட்கட்சி(மார்க்சிஸ்ட்)(IntiaKamyunistKatchi(Marksist)。而馬拉雅拉姆語中則是寫做കമ്യൂണിസ്റ്റ്പാര്‍ട്ടിഓഫ്ഇന്ത്യ(മാര്‍സിസ്റ്റ്)。
自從當初1964年時與印度共產黨分裂後,印度共產黨(馬)就被外界稱為“左派共產黨”或者“印度共產黨(左)”,至於印度共產黨,按照同樣的說法標準,通常被稱為“右派的共產黨”。

組織

印度共產黨(馬)在2004年印度國會下議院選舉中獲得5.66%的得票率(2004年5月)並取得43席議員。Itwon42.31%onanaverageinthe69seatsitcontested.該黨支持由新的國大黨領導的聯合進步聯盟政府,但並沒有成為該聯盟的一份子。
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印度共產黨(馬)參與左翼陣線;在喀拉拉邦該黨是左翼民主陣線的一部份;在泰米爾納德邦則是民主進步聯盟的一部分。

領導

印度共產黨(馬)目前的總書記是PrakashKarat,而SomnathChatterjee則是印度共產黨(馬)下議院發言人(2004年)。第18屆印度共產黨(馬)全國代表大會於2005年4月6日至11日在德里召開,大會上選舉出85位中央委員會委員,而後再選舉出17位中央政治局委員:

哈齊山·辛格·蘇爾吉特
久堤·巴素
V.S.阿楚特罕納恩丹
普拉卡什·卡拉特(總書記)
西塔拉姆·耶楚利
S.拉瑪禪德安·皮拉伊
R.烏瑪那特
阿尼爾·比思瓦思(2006年3月26日逝世)
比曼·波瑟
馬尼克·薩爾卡爾
皮那來·比傑安
M.K.潘得
布達德布·巴塔查爾雅
齊塔布拉塔·馬尊達爾(2007年2月20日逝世)
K.法拉達拉賈恩
B.V.拉格哈夫魯
布林達·卡拉特

主要民眾組織

印度民主青年聯盟
印度學生聯盟
印度貿易聯盟中心classorganisation
印度全國農民組織自耕農的組織
印度全國農業工人聯盟
印度全國女性民主協會
印度雇員聯邦銀行
印度全國律師聯盟

出版物

關於黨中央,每兩個星期就會出版People'sDemocracy人民的民主(英語版)和LokLehar(印地語版)。黨的組織核心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會出版英語版季刊。

日報

Ganashakti(西孟加拉邦,孟加拉語)
Desabhimani(喀拉拉邦,馬拉雅拉姆語)
DailyDesherKatha(特里普拉邦,孟加拉語)
Theekathir(泰米爾納德邦,泰米爾語)
Prajashakti(安得拉邦,泰盧固語)

周報

Abshar(西孟加拉邦,烏爾都語)
Swadhintha(西孟加拉邦,印地語)
DeshHiteshi(孟加拉語)
AikyaRanga(卡納塔克邦,卡納達語)
JeevanMarg(馬哈拉施特拉邦,馬拉地語)
Samyabadi(奧里薩邦,奧利亞語)
DeshabhimaniVaarika(喀拉拉邦,馬拉雅拉姆語)

隔周發行

LokJatan(中央邦,印地語)
LokSamvad(北方邦,印地語)
SarfaroshChintan(古吉拉特邦,古吉拉特語)

月報

Shabtaab(烏爾都語)
YehNayaRaste(查謨-克什米爾邦,烏爾都語)
LokLahar(旁遮普語)
Nandan(孟加拉語)
Marxist(泰米爾語)

思想宣傳刊物

Marxist(英語)
MarxvadiPath(孟加拉語)
Chinta(馬拉亞拉姆語)
Marxist(泰盧固語)

出版社

LeftwordBooks
CPI(M)Publication
NationalBookAgency(西孟加拉邦)
ChintaPublication(喀拉拉邦)
PrajasaktiBookHouse(安得拉邦)
DeshabhimaniBookHouse(喀拉拉邦)

分裂與分支

有相當多的印度政黨組成是由於從印度共產黨(馬)中分離出來,例如印度共產黨(馬列主義)、印度馬克思主義共產黨、賈坎德邦馬克斯主義協調委員會、民主保衛同盟、共產馬克思主義黨及喀拉拉邦BTR-EMS-AKG人民論壇、西孟加拉邦民主社會主義黨(印度)、特里普拉邦人民民主陣線、旁遮普邦人民奮鬥陣線、奧里薩邦奧里薩共產黨等等。

路線之爭

印共(馬)在2012年4月召開的第20屆黨代會上,印度共產黨(馬)就印度馬克思主義者應該遵循哪種模式,即中國模式還是拉丁美洲模式產生嚴重分歧。會上參加討論的多數代表批評中國的經濟成長模式。代表們認為,中國出現的新資本家、貧富之間差距的加大和中國工人微薄的工資,都顯示中國“偏離了社會主義道路”。來自印度北部的一些代表建議印共(馬)效仿拉丁美洲的左翼政府,而不是學中國。但喀拉拉邦和西孟加拉邦的代表明確支持中國模式里好的元素,並建議在印度模式中採納。

印度政黨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