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彈布爾

南疆彈布爾

為彈撥弦樂器,木製琴身,共鳴體呈瓢形,在細長的琴桿上面纏絲弦以分隔音位,五根鋼絲弦,內二弦和外弦調成同音與中音成五度關係。

南疆彈布爾南疆彈布爾
為彈撥弦樂器,木製琴身,共鳴體呈瓢形,在細長的琴桿上面纏絲弦以分隔音位,五根鋼絲弦,內二弦和外弦調成同音與中音成五度關係。用整塊薄平木板做面,上面有一對眉狀音孔。用鋼絲彎成尖形撥子卡在手指甲縫中固定,或彈或撥,彈撥交替,其聲鏗鏘、悅耳,十分獨特。常用作獨奏樂器,在家慶宴樂中與熱瓦甫手鼓等樂器組合,為歌舞伴奏。

歷史

南疆彈布爾的歷史較久遠,相傳14世紀時,已有演奏彈布爾的著名民間藝人清代列入廓爾喀樂。這種樂器最初流行於南疆,1854年載於《藝人簡史》一書中。200多年前傳到北疆東疆,如今已成為天山南北廣大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彈弦樂器。

簡介

南疆彈布爾彈布爾
南疆彈布爾,是流傳最早的彈布爾,屬於高音樂器,至今它仍然保持著古老的形制。琴身全長130厘米左右。共鳴箱用一整塊桑木先挖制出腹腔,兩側壁厚3厘米左右,腹底厚約5厘米,面部蒙以桐木板而成,面板厚2厘米~3厘米,上部開有兩個水滴形小音孔桿細長,另用一塊桑木製成。將共鳴箱和琴桿鑲嵌粘接成一整體。琴桿表面待張弦後試音纏品,共纏有16個品位,先用皮筋纏品,後改用絲弦纏品。琴頭上置有五個T形弦軸,左側有二,正面有三。張五條琴弦,先用黃銅絲為弦,後改為相同直徑的鋼絲弦。兩條外弦一組同音,兩條內弦一組同音,中間一弦一音,定弦為:g、g、c1、g、g或g、g、d1、g、g。外弦為主奏弦,用以彈奏主鏇律,中弦、內弦為共鳴弦,可奏出各種伴奏和聲。音域g—g2,有兩個八度。使用牛角撥片彈奏,音量較小,但音色清亮、柔美。流行於南疆喀什、和田、庫車一帶。常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

外形

像一個安了長柄的葫蘆水瓢。它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馬子和琴弦等部分組成。用桑木核桃木製作。共鳴箱呈半梨形,蒙以桐木或白松薄板為面。琴桿較細而長,頂端為琴頭,平頂無飾、呈方柱形,不設弦槽,上置T形弦軸。琴桿表面為按弦指板,上纏弦品。張金屬弦。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