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書

南漢書是清朝梁廷(1796~1861)所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其作品還有《南越五主傳》﹑《粵海關志》﹑《海防匯覽》等。

簡介

記載五代時南漢國歷史的紀傳體(無志表)史書。十八卷﹐清梁廷(楠)撰。

梁廷(1796~1861)﹐字章冉﹐號藤花亭主人。廣東順德人。曾任廣東海防書局總纂﹑內閣中書等職﹐參加過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和廣州人民的反英鬥爭。他一生勤於治學﹐著作甚富﹐除《南漢書》及其《考異》外﹐還有《南越五主傳》﹑《粵海關志》﹑《海防匯覽》等三十多種。

《南漢書》有本紀六卷﹔類傳十二卷﹐依次為后妃﹑諸王公主﹑諸臣﹑雜傳﹑女子﹑宦官﹑方外﹑叛逆﹑外傳等九類。除雜傳外﹐其餘類傳及本紀各主之前﹐均有“論贊”褒貶人物。本紀五主﹐類傳每卷少者六人﹐多者三十一人﹐紀﹑傳共一百八十四人。

宋胡賓王曾撰《劉氏興亡錄》敘南漢國史﹐後亡佚。清道光七年(1827)劉應麟撰成《南漢春秋》﹐系纂集清吳任臣《十國春秋》中有關南漢國的史料﹐其史事簡略﹐多有舛錯。梁廷年輕時﹐立志仿傚馬令﹑陸游之撰《南唐書》﹐重撰南漢國史。他用數年時間﹐潛心研究家藏史籍﹐於道光九年(1829)秋﹐撰成《南漢書》。

《南漢書》雖然晚出﹐但史料價值較高。該書廣泛利用了新舊《唐書》﹑新舊《五代史》﹑《宋史》﹑《資治通鑑》等書﹐還引用了《九國志》﹑《十國春秋》﹑《五國故事》及廣東地方志等近百種古籍﹐史料來源豐富。對於前人記載的南漢史料﹐梁廷均細加鑑別﹐“事同則採其古﹐事異則採其詳﹔說有不可通則旁推曲引﹐務求必當”。

故所載史事比較翔實﹑準確﹐可補正諸史之疏脫﹑謬誤。其史料價值高於《南漢春秋》及清吳蘭修所撰之《南漢紀》(成書稍晚於《南漢書》﹐僅記載南漢五主之事)。

南漢書》撰成後﹐與《南漢書考異》十八卷﹑《南漢文字略》四卷﹑《南漢叢錄》二卷合刊為《南漢叢書》﹐道光十年後收入《藤花亭十種》及《藤花亭十七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