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

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

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建於1927年,直屬於南昌市教育局,是一所具有優良傳統的歷史名校。七十多年來,在一代又一代附小人的辛勤耕耘下,南師附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國小發展成一所蜚聲省內外、國內外的名牌學校;從一個擁有幾棟民房的破舊學校以展成一所新老兩個校區,占地面積46畝、建築面積為24090平方米的新型學校;從一所用粉筆、教鞭進行教學的傳統學校發展成一所多媒體、全方位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基本信息

簡介

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始建於1908年,位於南昌市中心,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經堂路99號,直屬於南昌市教育局。現有三個校區(老校區、新校區和紅谷灘校區),106個教學班,學生近7111人。
江西省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是一所視窗學校,經過幾代人不斷地探索追求,發展成今天集實驗性、示範性、前瞻性為一體的全日制現代化國小。黨和國家領導人胡啟立、彭佩雲、毛致用、吳官正、周鐵農,原國家教委的領導何東昌、柳斌及省市領導白棟材趙增益、程安東、舒惠國彭昆生等曾到學校視察,了解工作。目前,學校廣大教職員工正振奮精神,以“教學設施現代化、教育環境人文化、教育手段特色化、學生素質綜合化、師資隊伍最最佳化”為目標,認真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跨世紀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奮鬥。

校歌

我的南師附小
紅谷灘校區教學樓
學海茫茫,你是我遠航的第一坐標。
書山高高,你是我攀登的第一棧道 。
莫說青春年少,珍惜分分秒秒。
聽讀書聲朗朗,看紅領巾飄飄。
我的南師附小,啊,我的南師附小。風景這邊獨好,這邊獨好。
尊師勤學,牢記你深情的諄諄教導。
團結守紀,嚴守你堅如磐石的訓條。
莫說學海無涯,誠信書山有道。
聽新世紀的召喚,享金太陽照耀。
我的南師附小,啊,我的南師附小。我心中的驕傲,心中的驕傲。

學校領導

文耀挺校長

文耀挺,男,漢族,1951年4月8日出生,中共黨員,國小特高級教師,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校長。
文耀挺同志致力於基礎教育工作四十餘年,有著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豐富的學校管理經驗,為我基礎教育贏得了許多輝煌的榮譽。曾獲全國星星火炬獎章、全國基礎教育卓越校長30佳、江西省首屆優秀校長、省優秀少兒工作者、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省優秀支持少先隊工作好校長、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標兵等稱號。
他還兼任了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電影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西省少先隊工作學會副會長,江西省兒童教育心理學學會副理事長,江西省少工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等社會兼職。
“全面發展,開放創新”是他的辦學理念。他親自主持了國家級課題《優秀電影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實證研究》、《新課程語文學科教學策略與培訓模式研究與實驗》《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實驗基地》《畫面文化 向上教育——學校文化特色的實踐與研究》等多項課題,先後撰寫和主編了《探索 創新》《讓教師的成長充滿智慧》《電影課——輕鬆學語文》等10本教育科研專著,發表論文60餘篇。

易雲書記、副校長

易雲,女,漢族,1955年9月22日出生,中共黨員,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黨總支書記、副校長。易雲同志1975年參加工作,她無私奉獻,為基礎教育的事業默默耕耘了30多個春秋。無論是當班主任還是教語文,還是從事黨政工作,她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人民的教育事業”,務實創新,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灑在了她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中。她曾獲中央電化教育館、《素質教育實驗研究》重點子課題、小學生電影課題組頒發的“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素質教育實驗研究》——《為小學生開設電影課的實驗研究》成果豐碩,評為“優秀電影課實驗骨幹教師”,還獲得南昌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 “勞動模範”、 “三八紅旗手”和“江西省優秀女教職工工作者” 及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頒發的“傑出教育工作者” 等榮譽稱號。

郭愛香副校長

郭愛香,女,漢族,1964年1月8日出生,民盟盟員,中學高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江西省特級教師,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副校長。郭愛香同志在教育教學方面成績突出,她曾獲省、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市勞動模範、省德育先進個人、市學術技術學科帶頭人第一批次人才、市文教宣傳四個一批“拔尖人才”、市學科帶頭人、市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被評為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優秀教師;四次被民盟南昌市委會評為先進個人。她是南昌市第十一、十二屆政協委員,東湖區第十三、十屆人大代表,新建縣第八屆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學會特級教師分會副理事長,省電化教育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教育信息化理論與實踐》專家指導組成員;省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市教育學會國小語文研究會副理事長;市教育學會中國小心理健康研究會副理事長;市級學生學習、老師教學評價小組成員;市園丁杯教學競賽評審。先後承擔“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部門的重點課題和教改實驗,主持完成國家級課題3個,省課題2個,市級課題3個,並通過專家組的驗收,還獲得獲省級優秀課題獎。她還任省級寫字教材(2010年全套)的副主編,編寫了省級寫字教材6冊,《閱讀與作文》類教材3冊,口語交際類1冊等。先後在省市教育刊物上發表論文和教案二十餘篇,撰寫的論文和執教的課分別獲國家、省、市級等級獎。幾十次為省、市國小教師作專題講座,個人撰稿字數達60多萬字。

夏菊生副校長

夏菊生,男,漢族,1953年11月5日出生,中共黨員,國小特高級教師,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副校長。 夏菊生同志長期致力於基礎教育工作,他培養的學生數十次在全國、省、市各類美術書法競賽中獲獎,本人多次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指導的青年教師多人次在全國、省、市級美術錄像課比賽和“園丁杯”教學競賽中獲獎,本人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他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研究課題和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立項課題的研究,主持了市級子課題的研究,被評為全國“九五”課題優秀實驗骨幹教師。他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多次在省級刊物上發表,並在省、市級教育學會年會上交流獲獎。

鄧菁副校長

鄧菁,女,漢族,1967年7月28日出生,民革黨員,國小特高級教師,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副校長。鄧菁同志是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少兒科學院院長,對少年兒童的培養的教育方式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獲得多項榮譽。她的《試談親職教育中的情商教育》等論文在江西高教刊物出版;曾多次獲校“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3年獲“南昌市優秀婦女幹部”榮譽稱號。她是省民革優秀黨員、市民革優秀黨員、南昌市優秀婦女幹部、南昌市教育局特約督導員。

程宗驊副校長

程宗驊,男,漢族,1963年9月27日出生,大學本科學歷,理學學士學位,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副校長。程宗驊同志長期從事國中數學教學工作和教學管理工作,教學成績優異,多次榮獲學校的中考優秀獎。組織和參與了中央教科所組織的課題《多種媒體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套用》和省級課題《開發中國小數學實驗課程的試驗研究》,並順利結題。他撰寫的論文《導數在證明不等式中的套用》《現代教育形勢下,教務主任的素質要求》等分別在期刊上發表和獲獎,曾被評為南昌市“優秀教師”,南昌市教委“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

師資

教職員工267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6人,中學高級教師、國小特高級教師20人,國小高級教師106人,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2人,有本科學歷的教師110人,占41.35%,大專及以上學歷占總教職工人數92.1%。全校在職教師平均年齡只有30.81歲,是一支年輕充滿朝氣的隊伍。

理念

學校本著“以人為本,開放創新”的辦學理念,著力打造“特色強校、科研興校、管理治校、文體活校”的辦學特色:現代化全方位的教學設施,構建起先進的教育技術環境,真正實現了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和立體化。紅領巾電影院、紅領巾電視台、紅領巾廣播電台、紅領巾閱覽室、紅領巾藝術畫廊營造的“五紅”陣地,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小杜鵑”藝術團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專場演出和出國訪問,受到多方關愛;機器人、航模、車模、排球、桌球、短式網球、足球等科技體育活動隊屢次出征屢獲大獎,文體科技教育始終成績斐然。與日本三所學校的交流互訪有聲有色,不僅交流了教育思想,增進了民間友誼,更向國際友人展示了中國國小現代化的教育與中國小學生的風采。

設施

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
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新校區,坐落於美麗的青山湖畔,位於風景優美的湖濱東路。總占地面積為40餘畝,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新校區於2004年7月進行規劃籌建,於2005年8月正式竣工,共投資3800萬元。建有E字形教學樓一棟,圓形辦公大樓一棟,綜合大樓兩棟。設有室內運動場1000平方米,整個校園建築物連成一體,產生互通,使用方便、合理。綠化率達到40%以上,種植的品種保持四季常青。三棟教學樓之間設有兩處小景觀:一處為活動立體展板區,用於展示學生作品:一處為露天小水池,內設有可活動算盤造型,美觀而有底蘊。校園環境優美,設備一流,擁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語音教室、圖書館、微機室、校園網和校園電視台等功能設備。建有200米環跑的標準體育場和多功能體育館。新校區整體辦學規模計畫40個教學班(一至六年級每個年級8個班),每班50人,總計2000人。我校已於2005年9月1日正式開學。目前已招收一年級五個班。
紅谷灘校區
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紅谷灘校區,坐落於美麗的紅谷灘新區,擁有清新的空氣和優雅的環境,是理想的學習生活之地。紅谷灘校區2007年8月竣工,已於2007年9月1日正式開學啦!校園總占地面積30餘畝,建築面積16332平方米,整個校園建築物連成一體,迴廊互通,建築合理,建築密度控制在18.30%,綠化率達到57.1%以上。校園環境優美,設備一流, 擁有200米環形塑膠運動場、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語音教室、圖書館、微機室、舞蹈房、生化實驗室、校園網和校園電視台等功能設備一應俱全。現在每個教學班都裝備有集投影、展台、電腦於一體的先進集控設備,542名學生正在這現代花園式學校里快樂的學習、幸福的生活著。
紅谷灘校區整體辦學規模設計容量為42個教學班。

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影視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
校”、“江西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全國讀書讀報先進集體”、“全國少先隊工作集體”、“全國少年兒童‘心中有祖國’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南昌市文明單位、“南昌市名校”和“人民民眾滿意學校”等200多項國家、省、市級殊榮。

辦學特色

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國小是一所始建於1908年的百年老校,直屬於南昌市教育局。現有三個校區(老校區、新校區和紅谷灘校區)。學校本著“以人為本,開放創新”的辦學理念,以“尊師、勤學、團結、守紀”為辦學方針,用現代化全方位的教學設施,構建起先進的教育技術環境,真正實現了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和立體化,著力打造“特色強校、科研興校、管理治校、文體活校”的辦學特色:

和諧治校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強化科學管理,民主管理。
一是實行校長負責制。探索多校區條件下條塊協調的管理運行機制,提高管理者和教師的執行力,形成了機制健全、關係順暢、機動靈活、運行有效的管理機制。
二是暢通執行渠道。除了學校黨政以及辦公室、教務、總務、科教、信息等處室的決策指揮層外,把年級組、教研組作為具體執行層,無論什麼活動、什麼評比,都以組為單位來開展。年級組、教研組內的教師、學生形成發展共同體,自主管理,自我約束,自主發展。組織層級了減少了,集體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他們的管理和發展積極性、自主性提高了。學校呈現出人心舒暢、溝通順暢、工作快暢的喜人局面。
三是堅持民主決策。學校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全面推行校務財務公開制,規範教代會制度,職稱評聘等所有重大事情通過教代會。

紅色德育

學校地處紅色革命的搖籃,學校利用這一地域優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是“五紅陣地”。以“紅領巾電影院、紅領巾電視台、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畫廊、紅領巾閱覽室”構建的“五紅陣地”是我們聞名全國的品牌特色,學校堅持利用她來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培訓培養小記者、小播音員,組織觀看國內外經典電影,組織收看電視,定時收聽廣播,組織書法繪畫作文展,等等,活躍了課餘生活,提高了學生文化素質。
二是“五旗”教育。學校開展了以愛黨旗、國旗、軍旗、團旗、隊旗為主題的“五旗教育”活動,把八一起義紀念館、軍官教育團舊址等革命舊址作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聘請了老紅軍、社會知名人士擔任校外輔導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家、愛校等優秀品德。
三是“一團”“兩院”。學校積極開發豐沛的優質社會資源,建立健全各類活動社團,精心策劃和組織各種活動,促進全體學生身體、文化、藝術、科技等素質全面發展,文體特色凸顯。 “小杜鵑藝術團”有四十年歷史,頻奪大獎,全國聞名,讓學生的藝術素質大放光彩。少兒文學藝術院和少兒科學院這“兩院”,整合我省少兒文藝、科技、教育方面的優質社會資源,請這些專家、學者、作家為學生開展文藝、科技方面的培訓、實驗、交流等活動,評選文藝、科技“小院士”。
四是少年軍校。學校緊緊圍繞南昌英雄城的地域特色和優質地方資源,高擎“八一”大旗,組建少年軍校。軍校由國旗班、鼓號隊、軍事夏令營組成。依託南昌陸軍學院舉辦軍事夏令營,每年把四年級全體學生帶進軍營,“自討苦吃”,“自我錘鍊”,磨練意志,減少驕、嬌二氣。

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學校緊緊跟隨素質教育的步伐穩步前行,積極探索,並打造了獨具附小特色的素質教育品牌。
一是“交響課程”。十多年前,學校就開始了電影課題研究,在全國電影課題組的指導下,學校將讀書、活動、看電影三種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實施書本課程、行動課程和電影課程交相輝映的交響課程。以定片定時定地點“三定”做好“整部電影周周看”,以電影與學科深度整合做好“學科電影課對課”,以最佳化配置三個課程、編寫校本教材《電影課——輕鬆學語文》、及時播放活動錄像來做好“行動讀書看電影”交響課程。
二是五課一條龍。所謂“五課一條龍”,就是備課、上課、聽課、說課、評課的校本教研模式。每周四是校本教研日,學校35歲以下的教師輪流備課上課說課,師生聽課評課,集體研討,集思廣益,各有所益。活動有專題、有記錄、有實。
三是師資培訓規範化。教育大計,繫於教師。針對近幾年來青年教師不斷增多的現狀,學校啟動實施了“青年教師三年成長計畫”,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快速成長,採取“師徒結對子”,給每位新進校教師選定一名同學科的經驗豐富、師德高尚的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作為師傅,舉行鄭重的結對儀式,行拜師禮。平時,師徒互相聽課,互相研討,師傅言傳身教,學生隨時請教。師徒每月各寫一篇帶徒心得、學徒收穫。其次,每位青年教師自建“個人成長檔案”,將三年來的教學反思、活動圖片、優秀教案、獎證複印件、個性展示等內容裝幀成冊,記錄下成長曆程和成果。最後由學校綜合評定專業成長等級,評選“成長之星”。 學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方針,“三字一話一畫”、年度教育教學經驗研討會、交流會、教師基本功、優質課競賽、全員參與課題研究、“名師工程”等做法促進青年教師素質的快速提高,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從而形成了一支從事素質教育的、品德高尚、業務過硬、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名校師資隊伍。

畫面文化

在學校文化中,畫面因素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校堅持利用優質畫面構建畫面文化,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根據學校教育的指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畫面要素為基礎,通過展示、師生共同參與製作、與課程教學整合等方式,充分發揮畫面文化的視覺影響力,為學生的向上教育服務,從而形成具有“附小”特色的校園文化特色。
一是創造“美麗校園”, 讓牆壁說話,使花草言情。學校注重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精心設計和建設校園視覺標識系統(VI),在指路標牌、班級標牌、輔助圖形、色彩吉祥物形象等方面實現整體統一與運用。在亮化環境的同時,注重突出學校文化內涵與特色,每層樓走廊牆壁上辟有紅領巾畫廊,統一按影視大觀、名人故事、名言警句、中外諺語、科普知識等板塊組織內容,還開闢奧斯卡電影獎專區。這些校園文化環境,烘托出濃厚的“畫面文化、向上教育”氛圍。
二是創建“書香校園”,建設富有濃郁書香氣息的校園文化。為了更好地創建“書香校園、書香家庭、書香班級”,學校豐富了課外閱讀書籍,制定了閱讀制度,落實了閱讀計畫。在班級內開展了師生共建圖書角活動,班級存書量不少於100本。在班級與班級之間建立了“好書交換站”,擴大了學生的閱讀範圍。為了保證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效果,學校規定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的“課外閱讀”課為師生共讀時間,學生在教室里自由閱讀喜歡的書籍,班主任老師進行必要的閱讀指導,並開展讀書心得交流。
三是營造“畫面課堂”, 實現畫面文化向學科教學全面滲透。許多教師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出具體方法,比如美術課加強構圖、色彩、層次等美學常識教學,提高審美能力,讓學生懂得畫面美;體育等課注重塑造形體畫面美和活動畫面美;語文和音樂課注重用文字、旋律和音韻構建意境美,讓學生受到薰陶;數學課、科學課突出空間構圖和生命過程美;課堂板書儘量運用簡筆畫等形式,呈現畫面,體現美觀。總之都以激勵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創生美麗畫面為落腳點。

廣泛交流

學校一直把交流當作是成長和學習的良好途徑,在校際交流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是示範輻射。作為名校,前來學習、考察、交流的非常多。學校利用自身優勢與省內贛州文清路國小等5所學校,省外雲南保山縣、河北固安縣、四川梓潼縣、廣州東風西路國小等5所學校的手拉手,增進了與省外師生的友誼;通過互相交流達到互相激勵,互相鼓舞,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二是國際交流。學校與日本國兩縣町教育的互訪交流,每年一次,十多年不間斷,開拓了國際視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