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忠烈祠

南嶽忠烈祠

南嶽忠烈祠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爐峰前,是為紀念抗日戰爭陣亡將士而建的祠廟,也是一座安葬第九戰區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1943年竣工。1996年,南嶽忠烈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南嶽忠烈祠南嶽忠烈祠
南嶽忠烈祠位於湖南衡陽市距南嶽古鎮4公里處,是當今中國大陸唯一紀念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1938年籌備,1940年動工,1943年竣工。
忠烈祠規模宏大,仿南京中山陵形式依山建造,整個布局為方體,前低後高。祠內的花崗岩石板大道和二百七十六級石磴銜接,將牌坊、“七七”紀念塔、紀念堂、致敬碑、享堂從下而上組成一體,長二百四十米,寬六十米,占地面積一萬四千四百平方米。
所有抗戰陣亡將士均奉準入祀南嶽忠烈祠。
1983年10月,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12月,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南嶽忠烈祠南嶽忠烈祠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中國的開端七七事變爆發。到1938年底,中國軍隊雖然頑強抵抗,無奈裝備欠佳,訓練不力,被日軍侵占了半壁江山,無數愛國將士為國捐軀。

1938年11月下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湖南南嶽召開“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與會者認為陣亡將士“暴屍戰場”,難以安奉,於是產生在衡山建造烈士陵園集中祭祀的想法。

1939年底,國民政府公布了《抗敵殉難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紀念牌坊辦法大綱》和《忠烈祠設立及保管辦法》。

1940年,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與湖南省參議會議長趙恆惕等軍政首腦組成了“湖南省建築南嶽忠烈祠籌備委員會”。

1940年9月10日,在第九戰區的主持下,南嶽忠烈祠第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動工。第二期於次年11月5日興工,至1943年6月全部竣工。

1943年7月7日,南嶽忠烈祠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宣讀祭文,並宣布此前已經陣亡及將來陣亡的所有抗戰殉國將士均可入祠祭祀。第一批入祀者包括當時已經陣亡的張自忠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國民革命軍將領。

南嶽忠烈祠南嶽忠烈祠
1944年,日本軍隊在豫湘桂戰役中占領衡山,對忠烈祠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政府予以重修。

1953年到1956年,祠內許多民國軍政要人題寫的碑刻匾額大都被湖南省人民政府下令鑿毀。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南嶽忠烈祠遭到紅衛兵嚴重破壞,幾乎所有的烈士墓都被挖掘殆盡,骨灰拋撒。

1983年起,南嶽忠烈祠重新獲得有效保護,修復了各主要建築及部分墓地,並用複製品或後人的新作代替了先前被毀的題刻。

建築

南嶽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東南,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建築布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制,在中軸線上依次有牌坊、紀念塔、紀念堂和享堂等,全長240米。

“七七”紀念塔

南嶽忠烈祠南嶽忠烈祠
忠烈祠的正門是一座三拱單檐石牌坊,之後是標誌性建築——“七七”紀念塔。
塔的造型為一大四小的五顆炮彈,象徵著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漢白玉鑲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
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題詞“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衛國,忠勇將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漢族復興,永湔國史。”

紀念堂

“七七”紀念塔的背後是紀念堂,匾額原為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書,堂中有一座平鋪的十二角花崗岩石台,其上樹立一塊高約6米的漢白玉石碑。碑的正背兩面原刻有碑文,記述了建祠的歷史背景和經過。

紀念堂後為276級石階,分成左右兩側。在兩側中間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台階上下可分為九層,第六層的中間立有一塊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塊石板,上置一個大型的花崗岩球冠,兩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徵著烈士永垂青史。

享堂

享堂位於忠烈祠的最高處,是祠中最大的建築。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崗岩砌築。正門由三道拱門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頂起了單檐歇山式的屋頂。在中間正檐下懸掛著蔣中正題寫的“忠烈祠”金匾(原物),其中“烈”字中的“歹”少了一點,據說是蔣有意而為之,寓意“犧牲少一點”。享堂的四周有圍欄,堂中設漢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牌。牌位的兩側為入祀忠烈祠的人員名單,周圍的牆壁上還鑲嵌有當代書法家題寫的詩文三十六方。

墓園

南嶽忠烈祠南嶽忠烈祠
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為在“七七事變”中殉國的佟麟閣和趙登禹修建的紀念亭。四周的山頭上,還分布著13座烈士陵墓,安葬著第九戰區抗日陣亡將士遺骸。
其中既有鄭作民孫明瑾等將領的個人墓,也有74軍、60師和140師等三座集體公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墓安葬著國民革命軍第60師師長董煜收集的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遺骸。

安放中國遠征軍將士靈位

2013年7月7日,輾轉71年後中國遠征軍仁安羌大捷202位陣亡將士總靈位將安放於南嶽忠烈祠。

1942年,中國遠征軍新38師113團將士在緬甸仁安羌大敗日軍,解救出7千多名英軍及傳教士、隨軍記者。新38師113團將士以湖湘子弟為主體,因此將士後人希望將總靈位送回家鄉湖南。經各方協商後最終確定將總靈位安放在南嶽忠烈祠,將於7月7日舉行安放儀式,以此銘記慘痛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