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導赤湯

十味導赤湯主治熱淋。膀胱蓄熱,小便不通,淋漓澀痛。

基本信息

來源

《醫宗金鑒》卷五十四。

組成

生地 山桅子 木通 瞿麥 滑石 淡竹葉 茵陳蒿 黃芩 甘草(生) 豬苓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十味導赤藥最靈,生地山梔合木通,瞿麥滑石淡竹葉,茵陳黃芩草豬苓。

主治

熱淋。膀胱蓄熱,小便不通,淋漓澀痛。

文獻

1、導赤丸摘要:製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

2、導赤散治蕁麻疹體會摘要:大紅色紡錘型丘疹,散在分布,瘙癢劇烈,反覆而發十餘日。服撲爾敏、賽庚啶、敏迪,外用爐甘石洗劑。

3、[卷之三寒陣]導赤各半湯二十一摘要:導赤藥四味,竹草通生地,本方黃連芩,犀角滑石參,麥草暨梔子,燈薪棗知母,一樣下膀胱,爰名各半湯 。

4、導赤散摘要:所以治實邪,責木之有餘,瀉子以清毋也,導赤散用地黃,所以治虛邪,責水之不足,。

5、[卷之三寒陣]導赤散二十摘要:,則直入小腸膀胱而瀉心表。若他邪相傳,須導赤各半湯為當。

6.導赤散加味治療尿血168例摘要:導赤散加減:生地30g,木通10g,竹葉10g,加黃芩30g,瀉上焦之火,黃連10g
【導赤散】摘要:【組成】生地木通甘草梢以上三味,水煎服【注】赤色屬心,導赤者,導心經之熱從小腸而出。

7、[瀉火之劑第十四]導赤散摘要:所助,接引退舍矣。《綱目》曰∶心氣熱則上竄,宜導赤散;

8、[瀉火之劑第十四]導赤各半湯摘要:有瀉心數湯;而麻黃、桂枝,先正以為皆肺藥也,此湯瀉心肺之邪熱,從小腸膀胱出,故亦曰導赤。

中藥方劑之十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