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鎮

十三陵鎮

十三陵鎮位於昌平區西北6公里,毗鄰京包鐵路和八達嶺高速公路,108、110國道貫穿全鎮南北,北與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相鄰。

基本信息

交通運輸

毗鄰京包鐵路和京藏(原八達嶺)高速公路,108、110國道貫穿全鎮南北,314路、22路、3路、5路公車均途經十三陵鎮。同時正在建設的京包高速公路也經過十三陵鎮,交通便利。下轄16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總人口13360人。農業人口9816人,非農業人口2858人,外來人口661人。全鎮共有勞動人口5781人。

經濟發展

2004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15447.7萬元,同比增長15.3%;農村經濟總收入59958.4萬元,同比增長16.4%;農村人均勞動所得5612元,同比增長8.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381萬元(統計標準與上年不同);稅收7911.5萬元,同比增長134.9%;鎮街新體制屬地收入11262萬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共消化農場遺留債務321萬元。全鎮農村集體賬內收入總額555.36萬元,增長86.46萬元。全年共上報項目20個,其中5個項目已獲得批准,共爭取資金約1100萬元。全年共引進企業21家,註冊資本總計2560萬元。鎮稅收全年共實現7911.5萬元,同比增長134.9%。全年共發放糧食直補款13.7萬元。
十三陵鎮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確立生態立鎮的發展理念,以特色產品開發為重點,培育特色農產品。以明御果文化園、生態觀光園、生態園路網、水庫綠化生態園、葡萄莊園等項目為重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強三、優二、興一”的發展思路,以樹立品牌為突破,做大做強果林採摘業。在現有蘋果、葡萄、櫻桃、桃、柿子等品牌基礎上,重點發展尜棗、山黃杏等名優新果品。2006年,我鎮蘋果在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地域認定範圍內,優質葡萄被推薦為奧運綠色果品。2006年十三陵鎮10餘家觀光採摘園接待遊客97300餘人。民俗旅遊業是十三陵鎮最有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2006年共有掛牌經營的農家院99家,另有11家民俗旅遊賓館。

旅遊資源

鎮域內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道教聖地—溝崖自然風景區、燕平八景之一—石洞仙蹤、十三陵水庫、天池、蟒山國家森林公園等著名景點,有國際高爾夫俱樂部、順峰高爾夫俱樂部、雪世界滑雪場、奧林狩獵場等體育休閒場所,有富豪賓館、軍都旅遊度假村、審計培訓中心等度假休閒場所。鎮域周邊有鐵壁銀山、居庸關長城、碓臼峪風景區、大峪山自然風景區、虎峪自然風景區、牡羊溝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鳳山溫泉度假村、天龍源溫泉等休閒放鬆場所。

社會事業

鎮域內有鄉村酒店12家,有二類標準公共廁所28座,醫療機構24家,學校7所,老年服務中心2處。

行政區劃

2006年,轄2個社區、16個村委會
北新村社區、十三陵胡莊社區
胡莊村、石牌坊村、澗頭村、大宮門村、仙人洞村、南新村、西山口村、長陵園村、康陵園村、小宮門村、王莊村、泰陵園村、悼陵監村、萬娘墳村、德勝口村、果莊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7123
8862
8261
家庭戶戶數4416
家庭戶總人口(總)13973
家庭戶男7057
家庭戶女6916
0-14歲(總)2335
0-14歲男1191
0-14歲女1144
15-64歲(總)13491
15-64歲男7044
15-64歲女6447
65歲及以上(總)1297
65歲及以上男627
65歲及以上女67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1606

昌平區行政區劃

昌平區轄2個街道、5個地區、10個鎮,區政府駐城北街道。
街道

城北街道 | 城南街道

地區南口地區 | 馬池口地區 | 沙河地區 | 回龍觀地區 | 東小口地區
陽坊鎮 | 小湯山鎮 | 南邵鎮 | 崔村鎮 | 百善鎮 | 北七家鎮 | 興壽鎮 | 長陵鎮 | 流村鎮 | 十三陵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