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涼[玄幻架空小說《雪中悍刀行》中的諸侯封地]

北涼[玄幻架空小說《雪中悍刀行》中的諸侯封地]

出自烽火戲諸侯創作的玄幻架空小說《雪中悍刀行》,是小說中離陽王朝的行政區劃,為離陽下轄地區,屬離陽王朝異姓王之一,北涼王的封地。

建制沿革

人屠徐驍在春秋戰事結束後,被離陽王朝封為北涼王,就藩西北。整頓邊軍,抵禦北莽,建立軍政一體的北涼。

行政區劃

下轄四州,分別是涼州,陵州,幽州(豐州併入幽州),流州。

地理環境

幽西高原,幽北平原,涼西走廊,祁連山地,隴東隴西,賀蘭山地,等等,總計十四地,劃分出了北涼戰區,照北涼地勢設定十四個正五品校尉,校尉以境內險要關隘命名。

北涼王府

北涼王府龍盤虎踞於清涼山,千門萬戶,極土木之盛。坐擁整座清涼山,在原本有個湖的山腰再擴建一倍,意圖擴湖為海,搭建亭台樓榭,最中高聳入雲的九樓雄偉涼亭取名聽潮。樓內藏書萬卷,珍本孤本無數,不乏失了傳承的武學秘笈。

聽潮亭:天下三大禁地險境之一。擁有天下半數武學秘典的武庫。對外稱六層,實則內有九層。內有守閣奴六名。一樓有天下入門武學三萬卷。二樓四千陰陽學縱橫學孤本,還有四十九件天下奇兵利器。三樓有高深寶典秘笈兩萬卷。四樓珍藏。奇石古玩。五六樓為武學秘典(二十年前武學聖地紫禁山莊為徐驍所破,武庫秘典就藏在六樓)七樓目前未知。八樓為李義山抄書之地。頂樓空無一物。地底一層,北涼陣亡將校靈位六百塊。地底二層,老劍神被鎮壓之地。檐下三塊匾,分別是先皇題詞的九龍匾“魁偉雄絕”,還有出自大家手筆的“有鳳來儀”和“氣沖斗牛”。

備註:綠袍酆都舊址上重建。

王妃墓:徐驍妻子,北涼王妃吳素之墓。

樞機閣:天工巧匠雲集之所,墨家巨子領銜,符將紅甲研製處。

梧桐苑:北涼軍機處,由徐渭熊執掌。

梧桐苑鷹士:北涼兩大諜報機構之一,徐渭熊掌管。

拂水社游隼:北涼兩大諜報機構之一,儲祿山掌管。

機造局:清涼山後山的山底,為北涼鐵騎製造了天下最好的戰刀,最好的鐵矛,最好的弓弩,最好的鐵甲。

北涼軍

鐵騎三十萬。轉過王朝南北三十州。踏遍春秋九國。擁有旗號者六十四營。

騎兵十四萬。步軍二十餘萬。統稱徐家三十萬鐵騎。

北涼對敵,唯有死戰。春秋之中,徐驍麾下士卒戰死沙場三十多萬,嘉和年間征伐北莽,馬革裹屍又十餘萬,隨後十年中,又有八萬餘人戰死。

北涼邊軍

步兵:燕文鸞統帥十六萬邊軍步卒。

大雪龍騎軍:總兵力不過一萬人,卻是天下騎戰第一,以八百人嚇退董卓,第一次涼莽大戰中,與脂虎軍,渭熊軍一起,在幽州葫蘆口,全殲北莽三十五萬大軍。為歷代北涼王親軍,現後由袁左宗統帥。

鳳字營:徐家八百白馬義從,徐鳳年親軍,後由鳳字營提拔多位將領。

脂虎軍:北涼兩支重騎軍之一,第一次涼莽大戰中,與大雪龍騎軍,渭熊軍一起,在幽州葫蘆口,全殲北莽三十五萬大軍。

渭熊軍:北涼兩支重騎軍之一,第一次涼莽大戰中,與大雪龍騎軍,脂虎軍一起,在幽州葫蘆口,全殲北莽三十五萬大軍。

龍象軍:北涼野戰主力之一,原擁一萬精銳騎軍,由上陰學宮祭酒王先生暗中調教。奔襲北莽後擴至三萬餘精銳騎軍。涼莽大戰中,主要負責流州戰場。統帥為徐龍象。副帥李陌藩,王靈寶。

左騎軍:北涼野戰主力之一,擁有四萬餘精銳騎軍,原統帥為何仲忽,後由陸大遠統帥,第二次涼莽大戰中,所部主力兩萬四千騎對戰北莽七萬頭等騎軍,殺敵至少四萬五千騎,僅有八百餘騎撤離戰場,陸大遠及兩名副帥皆戰死。

右騎軍:北涼野戰主力之一,擁有三萬餘精銳騎軍,統帥為周康,第二次涼莽大戰中,周康三次親自上陣,最終死於沙場,副帥李彥超接過虎符時,僅餘八千餘騎。

鐵浮屠:原滿甲營,擁六千重騎,原統帥典雄畜,後為齊當國,齊當國於祥符二年在關外龍眼兒平原戰死後,由副將寧峨眉統帥。

白羽輕騎:擁一萬輕騎,統帥為袁南亭。

各營

一般營:兩千七百二十六人。

大廬營流弩手:騎術與箭術都要出類拔萃,位列北涼六等甲士中的第一等。兵力:六百

小雪營游弩手

錦州十八老字營

魚鼓營:死戰第一,取消番號。錦州十八老字營之一,統帥朱長福。

蓮子營:錦州十八老字營之一

登城營:錦州十八老字營之一

青山營:錦州十八老字營之一

薊北營:騎軍營,大統領袁左宗

鐵碑營:騎軍營

琵琶營:錦州十八老字營之一

天關營:錦州十八老字營之一

滿甲營:錦州十八老字營之一

大馬營:滿營皆是精銳游弩手著稱於世。列炬騎軍

不退營:新營,郁鸞刀來兼任此營第一任校尉。幽州三千兩百騎,設“不退營”。

虎撲營:步軍營。校尉統領荀淑,起鬨,被去除營名。

擋騎營:校尉統領盧忠徽。

直撞營:流州三千騎,乞伏隴關以伍長身份統領此營。

鷓鴣營

先登營

渭水營

遼西天關營

琵琶營

甲士

六等甲士

一等流弩手:總計一千兩百餘人。其中六百整編成大廬營,其餘多為斥候游哨。

白馬斥候:游弩騎中頭等雄壯。

二等鐵士:分發一把黃廬短弩或者鐵胎硬弓,二十支箭,一柄北涼刀,攜帶三日糧食,五人一伍,就被丟入北莽國境,每人能割下北莽軍士首級六顆,才可返程,此後還有步戰騎戰考核,北涼鐵士不過九百人。

青城山藏甲六千

裝備

北涼刀,

開山弩,

樞機神弩,

黃樞弩,

連珠弩,

魚鳧弩:被江湖譽為“半百飛劍”。

“九牛”“二虎”雙弩守城弩

將軍令

偌大一個北涼,整整三十萬鐵騎,也才總計九枚。大將軍的六位義子各有一枚,其餘三枚不知持有在誰手中。

人物形象

王府眾人

徐鳳年

北涼王世子,以紈絝形象著稱於世,實則胸藏溝壑,腹有良謀。劣馬黃酒六千里歸來,仗劍遊歷天下。配雙刀,一身大黃庭,內外兼修,誓要將江湖捅一個通透。師從國士李義山。人屠徐驍的嫡長子,母親吳素。為報母仇習武,四次遊歷,歷經一品四境四次偽境,躋身天人境界。世襲北涼王,上柱國。

武器:繡冬、春雷(借的);玄甲、青梅、竹馬、朝露、春水、桃花、峨眉、朱雀、黃桐、蚍蜉、金縷、太阿;春秋劍;三千紅絲;過河卒

武力:陸地天人境

備註1:真武大帝轉世

備註2:八百年為大秦皇帝,皇后為洛陽,愛妃為姜泥( 前世)。

備註3:前世為與三世呂洞玄論道三次的觀音宗宗主的師傅

徐驍

離陽王朝碩果僅存的異姓王——北涼王。滅後隋,西楚,後宋,西蜀,北漢,大魏六國。統御西北三州。十歲從軍殺人,從東北錦州殺匈奴到南部滅大小六國屠七十餘城再到西南鎮壓蠻夷十六族,征戰西楚時左腿中了流矢一箭,落下了微瘸的後遺症。西楚滅國後,徐驍受封大柱國,隔天被封北涼王。被天下稱作人人得而誅之的三魔頭之一。馬踏江湖。親領戰力第一大雪營龍騎軍。現禦敵北莽軍三十五萬。

著書《半生戎馬記》。

生二子二女。旗下三十萬北涼鐵騎。六位義子。最後一次進京被摘大柱國和兩遼之地。得世襲罔替。廣陵王趙毅狙殺徐世子不成,被徐驍逼迫割肉賠罪。

祥符元年初,北涼校武大閱後,在清涼山“私下”交位給徐鳳年後不久安詳地死在床上。

長子徐鳳年。次子徐龍象。長女徐脂虎,次女徐渭熊。旗下三十萬北涼鐵騎,六位義子。

武力:二品小宗師境

吳素

北涼王妃。出自吳家劍冢,吳家上代劍冠。趙玉台為其劍婢。為徐驍毅然與吳家劍冢決裂。導致本屆劍冠吳六鼎刺殺徐鳳年。埋劍青城山。西壘壁一襲白衣縞素親自敲響戰鼓魚龍鼓,鼓聲如雷,不破西楚鼓不絕,天下動容。為徐鳳年留下死士兩名。紅薯為其一。當年徐驍無子僅有兩女,王妃懷胎徐鳳年六月,老皇帝製造“白衣案”,王妃獨劍赴皇城,面對天象境一人,指玄境三人,一品高手十數人,由入世劍轉出世劍,踏入陸地神仙境。元氣大傷回到北涼幾年後病逝。死後魂魄不散,至徐鳳年匡廬山夢中斬龍,才消弭天地。姥山北涼舊部王林泉供佛白玉觀音則是以王妃容貌為面相。為徐鳳年留下死士兩名。紅薯為其一。

佩劍:大涼龍雀

武力:陸地神仙境(偽境)

徐脂虎

北涼長郡主,徐鳳年大姐。與徐鳳年姐弟情深。遠嫁江南盧家,卻因為所謂克夫而被稱為蕩婦,千夫所指。徐鳳年出北涼下江南時曾為她大開殺戒,士子寒心。14歲上武當山進香結識洪洗象。徐脂虎本為呂祖所愛的紅衣轉世,呂祖放棄成仙,等紅衣七百年。呂祖轉世的洪洗象為她騎鶴下江南,斬斷趙家和東越、西蜀氣運,帶她遊歷天下。返回武當後,洪洗象以兵解再修三百年換徐脂虎騎鶴飛升。

徐渭熊

二郡主,非徐驍王妃所生,天干死士甲。相貌平平,博學多才,精於經緯,胸有丘壑,十歲作《弟賞雪》,十三歲便提劍殺人,十六歲進入上陰學宮求學,跟韓穀子習經緯術。稷上先生王祭酒關門弟子。以才華入選胭脂評副評狀元。人稱黃龍士第二。劍法造詣僅比白狐兒臉南宮僕射差半籌。擁有虎夔金剛菩薩。小人屠陳芝豹的愛慕對象,徐鳳年孤身入北莽時曾率領大雪龍騎兵臨北莽南朝都城。掌握北涼兩大諜報機構之一的梧桐苑鷹士。胭脂榜副評之首,聞名天下的才女。十九道手談天下無雙(有“徐十且十三”的說法,徐十是說這位女子實力遠超九段高手,是當之無愧的十段大國手,徐十三則是說她往往能下出十三段一般神鬼莫測的卓絕妙手),受教於上陰學宮,劍法和謀略也遠超他人。真實身份為死士甲,葉白夔之女。陳芝豹私下愛慕於她,鐵門關一戰被陳芝豹重傷後雙腿殘廢,現執掌清涼山梧桐院,主持北涼軍政事務。

徐龍象

徐鳳年的弟弟,生而金剛境,根骨非凡然心智未開。老天師趙希摶到北涼時收他為弟子,帶回龍虎山傳授大夢春秋。李劍神評,下屆武評不出意外可以穩居前三甲,有望踏入陸地神仙境。軒轅敬城言其入指玄可舉世無敵。不可輕入天象境。收服齊玄幀座下黑虎後出龍虎山,身披新鑄符甲。北莽一戰成為龍象軍大統領,深得軍心,統軍鎮守流州。青蒼城外一拳破去大金剛境慕容寶鼎立佛寶瓶身。流州不惜玉石俱焚引下天雷升天象境。抵擋劍氣近地仙一劍,斬殺劍氣近。力抗第八道天雷,得天龍龍珠滋補精氣神。

武力:天象境巔峰

李義山

毒士,整個北涼最早投入徐驍帳下的軍師之一。出身寒微,被世人稱為陰才,善於毒計,為徐家為北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徐鳳年少年時拜其為師,讓徐鳳年受益匪淺,是徐鳳年最尊敬的人物之一,也是少數可以令徐鳳年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存在。窮其一生幾乎都在聽潮閣中算計北涼政敵,導致身體不佳病入膏肓,臨死前也給徐鳳年留下十三計連環計,天下之事幾乎盡在他的掌握之中。和納蘭右慈年少相交,攜手同游,兩人共同策劃了士子北奔臥底北莽的計畫,死後骨灰撒在邊境,希望死後能夠看到北莽被北涼攻破。

陳芝豹

號稱:小人屠,白衣兵仙,原名陳知報,北涼王六義子之首。一虎二熊三犬之虎。北涼大將陳邛之子。北涼三十萬鐵騎威望僅次於徐驍的小人屠,槍術冷冽殺伐,上陣廝殺俱是一往無前,對敵對己都不留退路,一手將自己和昔日天下四大名將之首葉白夔共同逼入了不死不休之地,最終得勝;師從槍仙王繡,並刺死自己的師傅。愛慕徐渭熊。國戰之後曾親口拒絕皇帝自領兵馬南疆封王的要求。有武器“梅子酒”(白馬銀槍梅子酒,縱橫天下誰敵手)試圖截殺徐鳳年,途中重傷徐渭熊,並與曹長卿在劍門關外有過一戰。現叛出北涼,雄踞西蜀,先帝封為蜀王,後為兵部尚書。現已入蜀為王。大奉開國皇帝轉世。

武力:在龍樹聖僧死後由指玄境飆升到陸地神仙境(謝觀應蜀內抓龍以補修為:三教聖人)

袁左宗

六義子第二位白熊,會用左手刀和槍。在戰場上未逢敵手是整個離陽軍隊中能排進前三甲的高手,北涼軍中第一猛人和騎戰第一人。王仙芝以為他必能以刀入天象。取締鍾洪武成為騎軍統領授車騎將軍,統帥大雪龍騎。

武力:金剛境

褚祿山

六義子三犬中的鷹犬,綽號祿球兒。體型臃腫如球(自稱入徐家軍前是120多斤腱子肉的壯漢),手持3千精兵虎符的從三品千牛龍武將軍。曾有千騎開蜀的壯舉,北涼軍中數一數二的猛將。當年追隨義父徐驍征戰南北,為義父擋下十一劍。徐驍封王后許諾他可犯十一死罪而不死。李義山叫他“褚八叉”。手持三千精兵虎符的從三品千牛龍武將軍,掌三千千牛衛士。北涼軍文武第一人,北涼諜報首領,後經尚為世子的徐鳳年提拔,就任北涼都護,授驃騎將軍鎮守懷陽關,據北城大戰時,死戰董卓親軍,戰後生死不詳。

武力:二品小宗師境

齊當國

六義子三犬中的狼犬,北涼軍中替徐驍扛旗的猛將,貧賤行伍出身,正四品武將折衝都尉,為人老實忠厚,被陳芝豹看作是六位義子中唯一的朋友。一直看好徐鳳年。鳳年未及冠時,每年都向鳳年討要他寫的對聯。後擔任鐵浮屠主將。祥符二年在關外龍眼兒平原被洪敬岩殺死。

葉熙真

六義子之一,意圖謀反被徐驍賜毒酒自殺。

姚簡

六義子之一,意圖謀反被徐驍賜毒酒自殺。

青鳥

梧桐苑大丫鬟,昔日四大宗師之一槍仙王繡之女,性格生僻,天生的冷臉冷心,徐驍培養的天干四位死士中的丙,對徐鳳年恭敬親近,卻不盲從。徐鳳年紅顏知己之一。

武力:武器名槍剎那。槍術分七品已至六品微幽。襄樊城外一戰,破土甲,後被王明寅重傷。為徐鳳年兩顆龍虎山金丹所救。曾孤身入北莽挑戰第五貉。如今在大雪龍騎中擔任校尉。

王初冬

徐驍舊部,青州富豪王林泉之女,年幼時有接連數位高僧真人為其算命,都說此女榮貴不可言,驚才艷艷。六歲作《春神茶》十四歲寫《東廂頭場雪》。《東廂頭場雪》風靡離陽,被贊曰一語勝過千本書,一字千金。從小被父輩提起徐鳳年後暗中神往,徐鳳年遊歷春神途中,兩人同游湖中。臨別一吻,為徐鳳年書中第一位確定關係的女主角。現已嫁入北涼。

陸丞燕

北涼正妃。青州四大家族陸家嫡孫女,知書達理,溫文賢淑。曾經二點青燈,燈名換命。後與徐鳳年白馬游北涼。

紅薯

梧桐苑大丫頭,原名紅麝。二八妙齡佳人,生得體態豐滿,肌膚白皙腴美,加上先天體香和舉止嫻雅,身有幽香一直最受殿下寵愛。王妃留給徐世子的兩名死士之一,北莽敦煌城現任城主,十大殺手之一的錦麝。已為徐鳳年生下女兒小地瓜(徐念涼)。第二次涼莽大戰將起之時,因拓跋菩薩領兵攻破敦煌城,生死未知。出自珠簾篇《小地瓜,我找到你了》。

武力值:自稱“偽金剛,偽指玄,殺人足矣”。

綠蟻

梧桐院二等丫鬟,才學略遜於徐渭熊,深受徐鳳年的喜愛。深愛著徐鳳年卻一直得不到回報。真實身份為北莽滲透離徐鳳年最近的間諜。為博徐鳳年的關注出賣徐鳳年去流民“皇宮”的情報。事後本想被徐鳳年聽天由命賜兩杯綠蟻酒,一杯有毒,一杯無毒。喝下兩杯酒後發覺並無不妥,徐渭熊說是她所置換無毒酒,目的要她愧疚一生。囚居清涼山。

黃瓜

梧桐院二等丫鬟,梧桐院“最笨”的丫鬟,常被徐鳳年所調戲,自己也會感到光榮。經常為徐鳳年於其他女子“爭風吃醋”。真實身份為離陽皇朝密探“趙勾”。因家人而受到脅迫,曾透露徐鳳年兩次出行。最後自殺於梧桐院自己的房中。希望下輩子繼續做徐鳳年的丫鬟。

黃陣圖 (老黃、劍九黃)

北涼王府的馬夫,缺門牙背劍匣的老僕人。跟隨徐鳳年遊歷三年六千里,言語不多卻能說出質樸的道理,徐鳳年曾言沒有他自己走不下三年六千里。鐵匠出身,與西蜀劍皇同為隋斜谷弟子。曾經力戰徐偃兵,拼盡八劍方能壓制徐偃兵。因為創出劍一到劍九的九式劍法而被稱為劍九黃。背負的劍匣中本有天下十大名劍中的六柄,早年曾挑戰王仙芝,留下其中之一。返回北涼後,擊敗白髮老魁,留下九劍劍譜贈予徐鳳年,讓他代收徒弟可以保護自己,將劍九命名為六千里以紀念三年遊歷。再赴武帝城挑戰王仙芝,戰敗身死,匣中名劍盡留武帝城。他是對徐鳳年影響最大的人之一。臨終前屹立不倒,身面向北,留下一句遺言:“來,給公子上酒!”。

半邊徒弟:溫華、王大石

武力:天象境

姜泥(姜姒)

世子戲稱小泥人,原西楚太平公主,身負始於自大秦終於西楚的莫大氣運。亡國後入北涼王府(十二歲),成為女婢,昔年貴為太平公主今日淪為婢女身負國讎家恨,袖中有一柄“神符”,只為‘誓殺徐鳳年’。隨鳳年上武當,出北涼,遊歷天下。老劍神稱其劍意磅礴神似王妃,黃龍士稱其天下氣運第一。畏懼徐渭熊。於武當山頂與隋珠公主結怨。在江南道被曹官子帶走,世子殿下將大涼龍雀一併贈與。兼修曹長卿傾囊傳授的儒家天道,和李淳罡苦心孤詣造就的無上劍道。皇子封王之期御劍直過十八門,徐鳳年遭柳蒿師截殺時,兩劍阻攔天下第一人王仙芝。

備註:八百年前大秦貴妃轉世。

劍仙,陸地神仙境

洛陽

公主墳大魔頭,與徐鳳年一起探索大秦帝墓。得大秦鎮國虎符,以靈物續命。入逐鹿山成為魔教第十位教主。北莽女帝眼皮子底下戰拓跋菩薩,敦煌城外戰鄧太阿,棋劍樂府戰原先的天下第四洪敬岩,極北冰原北冥巨魚背上再戰拓跋菩薩。青渡江戰第九任魔教教主劉松濤。地仙一劍斬殺東越劍池宗主宋念卿。後帶走徐嬰。約定徐鳳年三年後洛陽城相見。武評天下第五。

備註1:八百年前大秦皇后轉世。

備註2:本世兩重人格,身兼天人相龍妃相,山漸青黃寶妝,口銜驪珠,魔道第一人洛陽,後黃寶妝人格被吞併。

天象境。

裴南葦

原靖安王之妻,趙珣繼母。卻被趙珣暗中窺伺。胭脂評榜上有名的美人,於襄樊城外成為刺殺徐鳳年的犧牲品,後被徐鳳年帶回北涼。長居北涼王府,後遷居胭脂郡。

魚幼薇

陵州頭號花魁,真名魚玄機。刺殺徐世子無果,成了北涼王府內的金絲雀。後隨徐鳳年白馬出涼州,遊歷天下。娘親曾是西楚先帝劍侍,父親是西楚散官。被徐驍破城後家破人亡。刺殺徐鳳年失敗,淪為金絲雀。武帝城前被徐渭熊帶去上陰學宮。成為女祭酒。身在學宮心在北涼。

呵呵姑娘·賈嫁家(賈加嘉)

黃龍士之義女。騎著熊貓的女殺手,殺手榜第一。手刀斬殺天下第十一王明寅。幼年為徐鳳年所助,誓死護衛徐鳳年。武帝城外手刀傷龍虎大真人趙宣素,後趙宣素跨雷池兵解,將三清劫數轉入徐鳳年體內,被呵呵移花接木入自身。追殺北莽一品境高手三人,手刀割下天象碎境的柳蒿師的腦袋。阻攔王仙芝赴涼途中六次暗殺王仙芝。徐鳳年對戰王仙芝之時替她除去三清劫數。後伴隨黃龍士居於祥州。

備註:黃龍士:有始有終。等老夫死後,記得找到老夫的閨女,照顧好她。

徐嬰

公主墳供奉有三百年的陰物,生有琵琶對抱相,前後兩張臉孔,一面地藏悲憫相,一面歡喜相。大秦帝墓後跟隨徐鳳年,汲取第五貉一身道行。躋身指玄圓滿境界。鐵門關外汲取楊太歲修為,再生兩臂,進入天象境。神武城外被人貓毀去一臂。春神湖上吞食龍虎山初代天師紫金氣運。被洛陽帶去逐鹿山。約定徐鳳年三年後洛陽城外相見。

天象境

呼延觀音

耶律慕容,孤兒,野牛群外被徐鳳年所救。被徐驍尋回北涼。徐鳳年女婢,身負氣運供徐鳳年汲取,居北涼王府。

徐偃兵

徐驍貼身扈從,本姓劉,師兄王繡,槍道武聖,北涼第一高手,與徐鳳年亦師亦友。當年為王繡報仇找到徐驍,與老黃激戰,逼迫老黃使盡八劍方能壓制。也是當年王繡被殺時,只用普通木槍抵擋梅子酒才讓剎那槍沒有落入陳芝豹手中。曾逼退洪敬岩。在北莽開啟戰事後進入北涼軍,對付北莽派來刺殺北涼官員的人。登榜新武評前十五。於北涼拒北關抵抗北莽大軍。

半步武聖,陸地神仙境

慕容姐弟

傾城傾國的雙生子,出身劍州末等士族,十三歲時,往龍虎燒香,被軒轅老祖欽定為禁臠,限定三年送上徽山。三年將至,偷偷托長安鏢局逃出劍州,被袁庭山劫下,後為徐世子一行所救。姐姐慕容梧竹留在王府。

備註:根據李義山布局,弟弟慕容桐皇帶了一張入神麵皮,潛伏北莽王庭。

餘地龍

徐鳳年大徒弟,得王仙芝三成遺澤。從賣炭妞手上奪得大半陸地朝仙圖。鳳年評:未來江湖最有望陸地神仙境之人。為新江湖扛鼎之人。

王生

挎木劍小女孩,徐鳳年二徒弟。得授劍法,百年一遇的天然劍胎,隨白狐兒臉入北莽歷練。

呂雲長

徐鳳年三徒弟,配大霜長刀。得授刀法,身負武烈氣焰。投身北涼軍伍大雪龍騎。

乞伏龍冠

徐鳳年不記名弟子。原柳珪親軍鐵騎,改成乞伏隴關,那位北涼王傳授了他一部無名刀譜和一套武當心法,投身龍象軍。

地支死士醜:徐驍十二地支死士之一。妃子墳之戰被陳芝豹救下一命。持有北涼九枚將軍令之一。

地支死士寅:徐驍十二地支死士之一。

天干死士戊:徐鳳年天干死士之一。壯碩少年。隨徐鳳年六王入京,神武城外參與圍殺人貓。射出兩箭。師從負責監視蘇趙齊三人的地支死士戌。

沈純:北涼王府大管家

宋漁:北涼王府管家

北涼軍方

鍾洪武

前北涼騎兵大統領,軍中威望僅次徐驍的兩人之一,懷化大將軍。卸甲歸田,反對徐鳳年,晚節不保,因其子鍾澄心告發,被鳳年斬殺。

武力:二品境

燕文鸞

北涼步軍大統領,軍中威望僅次徐驍的兩人之一,西壘壁一戰後魚鼓營老卒之一,許涌關袍澤。後宋西蜀兩國,不宜徐家騎軍馳騁,亦是他燕文鸞立下的汗馬功勞。所轄步軍能跟葉白夔的大戟軍打個平手。最初對徐鳳年不滿,得知鳳年宿志後轉而支持鳳年清理官場。

李翰林

徐鳳年發小,經略使李功德獨子。世子二次遊歷時,投身軍武。掩蓋身世,從遊騎兵做起,涼莽大戰前曾和袍澤深入北莽數百里,拔除北莽負責警戒的烽燧數十座。以軍功擢升北涼軍中游標弩手校尉。

王林泉

北涼軍和徐家舊部,當年給徐驍牽馬的老卒,涼軍少數親眼見過徐鳳年小時候拔刀的幸運老卒,於嶗山以王妃為形雕觀音象。富甲一方,女兒王初冬,現幫助鳳年整頓流州。

許涌關

北涼魚鼓營倖存的老卒之一。本是弩手,於西楚一戰被流矢射中一目後便轉做騎兵,戰績平平。春秋國戰後退伍在家又被煙火熏瞎另一隻眼。在鬧市區被富家子弟騎馬踩成瘸子。巧遇徐鳳年解救。在不知情下與鳳年保持了多年友誼。後在徐驍身前安詳逝去。

寧峨眉

北涼四牙之一,從六品武將。手持七十五斤卜字鐵戟,故又稱大戟寧峨眉。離陽僅有的幾位擅使大戟武將。率一百北涼軍中戰力前三鳳字營護衛徐鳳年遊歷江湖。戰王明寅敗而不倒。後為鐵浮屠副將。

袁猛

隨徐鳳年遊歷天下的鳳字營副頭領。出身北涼中等士族的從6品武將。一路相隨後對鳳年心悅臣服。於襄樊城外狙擊王明寅重傷。他跟隨鳳年西出鐵門關截殺趙楷眾人之一。

典雄畜

前北涼四牙之一,正三品武將,手掌六千鐵浮屠重騎。陳芝豹一手提拔的心腹,對徐鳳年極其輕視。後隨陳芝豹叛出北涼,赴西蜀任步兵統帥兼任巴州將軍,從二品武將。與陳芝豹同入南詔。

韋甫誠

前北涼四牙之一,掌管北涼三分之一“白弩羽林”,與典雄畜一樣經歷春秋國戰。北涼軍中的神射手之一,陳芝豹一手提拔的武將,對徐鳳年極其輕視。後隨陳芝豹叛出北涼,陳芝豹入南詔時,主持西蜀道大局。

寇江淮

西楚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祖輩皆是西楚大將,本人鑽研兵法韜略。曾就讀於上陰學宮,尚未及冠便當上了稷上先生。在上陰學宮是公認的通才,後加入到西楚復國的活動中。曾指揮一系列運用奇兵對廣陵道的進攻,被諸祿山稱為其指揮的精妙在自己與盧升象之上。不過為人桀驁不馴,後來也因此與曹長卿分道揚鑣。為了給西楚謀取生路來到北涼,就任流州將軍。

謝西陲

西楚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被描述為“是個身材消瘦的年輕人,比起呂思楚也就大上個四五歲”被寇江淮稱為是半個懂用兵之人。連續擊敗離陽老將楊慎杏與閻震春。為心愛女子隱姓埋名悄然入北涼。

陳雲垂

北涼歩軍副統領。

何仲忽

北涼騎軍副統領,親自負責葫蘆口三城具體軍務

顧大祖

北涼歩軍副統領,昔日南唐將領第一人。波陽湖水戰大勝離陽十萬水軍。隱姓埋名二十年偶遇徐鳳年,從軍北涼。

周康

北涼騎軍副統領,舊幽州將軍。

韓嶗山

陵州將軍,徐驍護衛之一,槍仙王繡的師弟。後成為從四品陵州副將。陵州將軍。,指玄境

皇甫枰

幽州將軍。原中原青山山莊的二莊主,被徐驍馬踏江湖時所滅。原幽州正五品果毅都尉。

石遷高

幽州副將,石遷高當年在景河一役,幾近戰死,是被徐驍從死人堆里扒出來的,守了他兩天一夜,竟然還真被石遷高從鬼門關還魂回到了陽間,他總說自己欠了大將軍一條命。後來身為鷓鴣營都統的次子石黎平戰死沙場

石符

涼州將軍

樂典

幽州副將

王靈寶

龍象軍副將,出身先登營。

李陌蕃

龍象軍副將,是個在北涼軍中都能撈到一個“殺人如麻”評語的魔頭,馬戰本事公認僅次於騎軍統帥袁左宗。老嫗山一役同徐龍象、乞伏隴關一同對陣北莽。

袁南亭

白羽輕騎主將,正四品將軍,原手握北涼三分之一羽弩騎射第一白羽輕騎。後成白羽輕騎主將。蓮子營老卒。

田衡

幽州三萬騎軍主將

郁鸞刀

幽州三萬騎軍副將,被上陰學宮王大先生親自引薦,殷陽郁氏的嫡長孫。

石玉廬

檄騎將軍,領一萬幽騎。

蘇文遙

驃騎將軍,領一萬幽騎。

曹嵬

出自北涼機造局,墨家巨子之愛徒,身材矮小,但天資聰穎。設計第六代涼刀。與世子打賭,在巨子默許下進入北涼邊軍。志向千里奔襲北庭,領一萬輕騎遠赴西域。

黃小快

陵州副將。原珍珠校尉,參與圍剿江斧丁。

焦武夷

煙霞校尉,原黃楠郡都尉,後升為陵州將軍府校尉。後躋身十四實權險要關隘校尉之一。

辛飲馬

潼門校尉,握精兵三千。十四實權險要關隘校尉之一。

韋殺青

潼門校尉,握精兵三千。十四實權險要關隘校尉之一。

朱伯瑜

陵州東風郡風裘校尉。將種門庭出身。折桂郡參與圍剿江斧丁。十四實權險要關隘校尉之一。

任春雲

陵州東風郡北國校尉,貧寒子弟,折桂郡參與圍剿江斧丁。十四實權險要關隘校尉之一。

李茂貞

弱弦校尉,駐守黃花關,率領三千精兵,鎮守涼州東大門,涼州游擊將軍,長子李厚師。幼孫李景福。十四實權險要關隘校尉之一。

黃來福

懷陽校尉,涼州懷陽關校尉。

曹小蛟

幽州弘祿將軍

洪新甲,唐文貞

幽州葫蘆口一線繁密眾多戊堡的真正負責人。

韋石灰

流州青蒼軍鎮校尉,出自龍象軍

錢午

龍象軍校尉

范西隴

龍象軍校尉

孫清秋

孫家槍傳人,北涼軍槍法總教頭。

劉寄奴

北涼諸位統帥之下的邊將第一人,虎頭城守將劉瘸子,死於第一次涼莽大戰。

馬蒺藜

虎頭城三千重騎騎將

褚汗青

虎頭城校尉

樊小柴

北漢鎮國大將軍樊寶山的孫女,刺殺徐鳳年未果成為拂水社玄字號大璫目。虐殺指玄境道德宗高手掌律大真人崔瓦子。

陸斗

生而共工相,目生雙瞳的重瞳子,原為青州陸家家奴。隨陸丞燕入北涼,後經陸家家主允許,入北涼游騎軍。與李翰林是袍澤,曾一同深入北莽百餘里,拔除烽燧。戰力高卓,有勇有謀,曾一人斬殺敵軍過百。小雪營游弩手副標長,白馬斥候。

周顯

倒馬關主將,折衝副尉。

李十月

北涼軍游弩手。小雪營游弩手副標長,白馬斥候。其父為從三品武將。

洪書文

鳳字營白馬義從之一。後成為汪植副將

董鴻丘

陵州第二號實權校尉。四品越騎校尉。跟隨褚祿山千騎開蜀。卸甲。

徐璞

原北涼六萬輕騎十二營大都督。曾經官拜正三品,在軍中跟教出兵仙陳芝豹的吳起地位相當,李義山的死士。

汪石渠

既是北涼舊部,又是劍門守將,始終是李義山的一顆安放在夔門多年的暗棋。.

韓濤

倒馬關副將,垂拱校尉。

劉元季

舊北涼歩軍副統領。

尉鐵山

舊北涼騎軍副統領。

林斗房

十八老營蓮子營的第一任當家。

胡恭烈

舊南唐滑台守將,隨顧大祖入北涼從軍。

宋長穗

墨家巨子,執掌北涼機造局,精於兵器鍛造。取符將紅甲之術,鑄成新式符甲,裝備北涼精銳。

洪原

與親生兄弟洪河洪山,皆是涼州第一批游弩手,一起割下北莽斥候頭顱二十一顆,兄弟相繼戰死,洪原身受重創,右手至今握不住一隻茶杯,不得不退出邊境,被徐驍親自賜下雜號威遠將軍,許諾長子及冠便可為官。

馬金釵

原折桂郡凍野校尉,折桂郡參與圍殺江斧丁,落荒而逃,後被踢出北涼軍。凍野騎軍全部解散永不錄用

顧雲石

東風郡洗武將軍

范奮

幽騎斥候首領

洪驃

跛腳武人,原徽山客卿次席。在大雪坪與黃放佛一起殺死軒轅敬意,其一身武學均為軒轅敬城造就。熟諳兵法韜略,被軒轅青峰推薦入北涼軍。幽州新任驍騎都尉,後蟄伏宋貂兒馬賊中,斬殺背叛北涼宋貂兒

金剛境

馮嶺:步軍猛將。

朱長福:魚鼓營創建者。

張都堅:蓮子營標統。

秦雲:先登營老卒。

趙鳳陽:徐家軍里資格最老的斥候。

宋開卷:徐字旗下老卒。

蔣盛:徐字旗下老卒。

北涼官場

李功德

北涼道經略使,原豐州刺史,豐州併入陵州成為陵州刺史,後成為北涼道經略使。

女兒:李負真,看上寒士郭扶風。兒子:李翰林,入北涼軍。

徐北枳

北莽北院大王徐淮南之孫,於徐鳳年游北莽時,跟隨徐鳳年歸北涼。擅長陽謀,徐鳳年重要謀士之一,任陵州刺史。

陳錫亮

原為江南落魄書生,被曹長卿稱為表面行儒道,實則行的是法家霸道。徐鳳年慧眼識珠帶回北涼,李義山對其評價頗高,自評善於居於幕後運籌帷幄。後成為任職最久的北涼道經略使。

宋洞明

鹿鳴宋家出身,與京城宋家雛鳳宋恪禮都曾被選為儲相,後來受到打壓便不再過問朝堂之事。在北莽決定入侵中原後前往北涼與徐鳳年一番三十萬碑的交談後決定加入北涼。任北涼副經略使(北涼自封、後被離陽委婉承認)。

白煜

龍虎山外姓弟子,年輕一代佼佼者,不通武力,然而善於辯論,謀略無雙,名為道士,實為謀士。暗地選擇了南疆世子趙鑄為主君,在龍虎山暗算徐鳳年未果後,作為代價,答應輔佐北涼兩年,現已入職清涼山。

武力:不明

王培芳

原幽州刺史,轉任涼州刺史。

楊光斗

流州刺史

墨家巨子

長於攻守推演,流州刺史

胡魁

幽州刺史。早年是北涼軍列炬騎軍統領,其中大馬營以滿營皆是精銳游弩手著稱於世,在北涼軍中戰功顯赫,胡魁當年不知何事,原本按部就班便有望在五年內將涼州將軍收入囊中,在八年前,竟擅自領三百輕騎突入龍腰州腹地,斬殺北莽蟄卜軍鎮一千兩百餘北莽鐵騎

原涼州刺史正三品,轉任幽州刺史。

王祭酒

上陰學宮僅次大祭酒的三位祭酒之一。稷上先生,徐渭熊之師,徐驍好友。曾有望擔任大祭酒。暗中調教龍象軍。最後領六百上陰學宮士子入北涼。

宋岩

幽州別駕,黃楠郡太守,後升為陵州別駕,轉任幽州別駕。

女兒:宋黃眉

周建樹

陵州治中。

黃鐘

陵州正四品兵曹從事,襄樊城攻守戰,身為登先營死士,六次蟻附城牆登先,六次負傷,直至重傷無力再戰,八百登先營死士,經過十二次填補,戰後只活下十九人。

黃裳

離陽廣陵道御史台,隨徐鳳年入北涼為官。

劉文豹

舊南唐的一個沒落士族,窮酸書生,五十有餘,在上陰學宮求學三十餘年才考入稷下學子。博學而雜,入北涼為官。

陸東疆

青州太溪郡郡守。陸丞燕之父,陸家家主,父親是上一任青州刺史。舉家遷往北涼。

尉金水

舊北涼騎軍副統領邊軍正四品武將尉鐵山之子,兒子尉銅河,流州禮房

柳珍

流州典學從事

王秀青

流州兵曹從事

黃玉成

流州都官從事

嚴松

首輔政敵,北涼道經略使大人的恩師,一個不是閣臣卻勝似閣臣的國之棟樑,叛出中原進入北涼,為士子赴涼收官。

傅震生

傅家少東家,名義上是闖蕩邊境生意,實則暗中四處找尋礦山,北涼金礦鐵礦可謂大半出自傅家之手

劉恭仁

北涼道屯田司六名員外郎之一,涼幽兩州的屯田事宜。上陰學宮學子

鍾澄心

龍睛郡守,鍾洪武之子。

王熙樺

黃楠郡水經王氏家主。

王貞律

黃楠郡靈素王氏家主。

王綠亭

黃楠郡紫金王氏家主,執掌金縷織造局。

柳玉鯤

家父是陵州丹陽郡守柳工筌,大哥是龍象鐵騎的驍騎尉柳玉山。

米邛、彭鶴

清涼山後山刻碑人

蔡浚臣、虞柔柔

舊青蒼之主,歸順北涼後成為黃楠郡太守。

北涼暗子

徐淮南

徐驍遠親,最器重的孫子是徐北枳。北莽北院大王,心思最深,活得最累,是李義山安放在北莽的臥底之一,後心有動搖。

汪植

北涼暗子,北涼舊將汪石渠之子,原劍門關騎將,統領三千騎兵。劍門關一役後戊守與西蜀接壤米倉嶺道臘子口。北涼十四實權險要關隘校尉之一。

任山雨

北涼鷹犬,神武城外圍殺人貓。

盧崧

北涼暗子。三百輕騎騎將。神武城外圍殺人貓。

王麟

北涼暗子。三百重騎騎將。神武城外圍殺人貓。

趙思苦

執掌印綬監,趙長陵棋子,看守高樹露,於北涼養老。

王篤

李義山和納蘭右慈所謀劃的洪嘉北奔中,納蘭右慈安放在北莽的十名臥底之一,北莽南朝乙等豪閥當家人,拒北城戰役前夕,由東嶽告知徐鳳年。

王遂

春秋四大名將之一,東越駙馬,李義山和納蘭右慈所謀劃的洪嘉北奔中,納蘭右慈安放在北莽的十名臥底之一,拒北城戰役前夕,由東嶽告知徐鳳年。

王京崇

王篤之曾孫,北莽冬捺缽,拒北城戰役結束前,和寇江淮,謝西陲,曹巍,郁鸞刀四人聯手,攻破北莽西京。

韓芳

薊州忠烈世家韓家之後,在北涼暗中支持下,稱為薊州副將,拒北城戰役結束後,和薊州將軍楊虎臣,河州將軍蔡柏聯手,與流州騎軍左右夾擊,全殲由拒北城撤退的北莽大軍。

中國朝代

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更多歷史知識詳見歷史百科
朝代年份
夏朝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 (正式國號為夏後氏,后羿篡位後,國號為有窮氏,寒浞殺后羿依然以有窮氏為國號)
商朝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戰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漢朝公元前206年220年12月10日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
西漢公元前202年二月-公元9年1月10日
新朝公元9年 1月10日公元23年
東漢25年220年12月10日
三國220年12月10日280年5月1日
曹魏220年266年2月4日
蜀漢221年263年十一月
孫吳222年280年5月1日
晉朝266年2月4日420年
西晉266年2月4日316年
東晉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國304年439年
公元前趙304年329年
成漢304年347年
公元前涼314年376年
後趙319年351年
前燕337年370年
前秦351年394年
後秦384年417年
後燕384年407年
西秦385年431年
後涼386年403年
南涼397年414年
南燕398年410年
西涼400年421年
407年431年
北燕407年436年
北涼397年439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南朝宋420年479年
南朝齊479年502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
南朝陳557年589年
北朝439年581年
北魏386年534年
東魏534年550年
北齊550年577年
西魏535年556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唐朝武周前)618年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唐朝武周後)705年907年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五代907年960年
後梁907年923年
後唐923年936年
後晉936年946年
後漢947年950年
後周951年960年
十國902年979年
吳越907年978年(893年開始割據)
閩國909年945年(893年開始割據,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南平924年963年(907年開始割據,即荊南國
馬楚907年951年(896年開始割據)
南吳902年937年(892年開始割據)
南唐937年975年
南漢917年971年(905年開始割據)
北漢951年979年
前蜀907年925年(891年開始割據)
後蜀934年965年(925年開始割據)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
遼朝947年1125年
西夏1038年1227年
金朝1115年1234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4月25日
南明1644年1662年
清朝1636年1912年2月12日1616年國號為,史稱後金1636年改國號大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