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是培養電子信息領域工程技術人才,以工科為主的學院。其前身是1978年建立的清華大學分校、北京郵電學院分院等,多年來,學院已為北京市輸送了3萬多名IT套用性人才。目前,信息學院主體辦公地點在北京聯合大學北四環校區實驗樓,學院全日制在校學生有3000餘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85年3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發(1985)38號檔案《關於建立北京聯合大學的通知》指出:北京聯合大學是一所市屬的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在校學生總規模近期為一萬二千人;分設下列十二所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

★ 文理學院 -------------- 〖北京大學分校〗

★ 經濟管理學院 ------------ 〖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

★ 文法學院 -------------- 〖中國人民大學二分校〗

★ 職業技術師範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分校〗

★ 外國語師範學院 ----------- 〖北京外國語學院分院〗

★ 旅遊學院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分院〗

★ 自動化工程學院 ----------- 〖清華大學分校〗

★ 電子工程學院 ------------ 〖北京郵電學院分院〗

★ 機械工程學院 ------------ 〖北京工業大學一分校〗

★ 輕工工程學院 ------------ 〖北京航空學院分院〗

★ 紡織工程學院 ------------ 〖北京工業學院分院〗

★ 中醫藥學院 ------------- 〖北京中醫學院分院〗

當年5月,化學工程學院(北京化工學院分院)、電氣化鐵道學院(北方交通大學分校)、航天工程學院(北京航空學院第三分院)又相繼加入聯合大學。這就是北京聯合大學建成初期的十五所分院。

經過調整,到1993年初,北京聯合大學下設有文理學院、文法學院、職業技術師範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建材輕工學院、紡織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旅遊學院、中醫藥學院和化學工程學院,共十一所學院。

1994年1~4月,自動化工程學院與電子工程學院合併,成立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

1995年12月,根據市委教育工委的指示精神,調整聯合大學校部與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領導體制,形成了校機關和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合一的校本部辦學體制。

1997年10月,校黨委根據市領導的指示精神開始著手進行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與建材輕工學院調整的工作,將建材輕工學院併入校本部,統一規劃電子自動化工程學院和建材輕工學院的機構和專業設定,兩學院更名為信息學院和套用技術學院。 2002年信息學院進行調整,由原有的信息系和計算機系重組為新的信息學院。

專業設定

信息學院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是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北京聯合大學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之一,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信息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本科設有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四個寬口徑的專業。學制4年,成績達標者,可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其中,通信工程專業是北京市高校本科品牌建設專業。信息學院與英國東倫敦大學等學校建立了“3+1”中外教育合作交流項目,各專業學生在校期間也可通過“3+1”交流合作項目取得中英“雙學士”學位。並可繼續“3+2”本碩連讀。

師資力量

信息學院擁有一支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教師7人,具有副高級職稱的教師40餘人。不少骨幹教師來自於清華大學、郵電大學等重點大學,一批著名學者教授現仍活躍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包括多名享受政府津貼專家,教育部電工電子課程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優秀教師等。並湧現出一批青年骨幹教師,包括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青年)學科帶頭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0餘名,以及"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北京市青年優秀知識分子等。

教學環境

學院有優良的實踐教學環境,北京市和學校近年投入達數千萬元資金,建設了軟體開發工程實驗室、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實驗室、院企合作軟體開發實習基地、DSP技術實驗室、程控交換技術實驗室、光纖通信實驗室、信號與系統集成實驗室、通信技術基礎實驗室、計算機網路系統集成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室、電子系統集成實驗室、數位化技術創新實驗室一系列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實驗室和實訓室,並廣泛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與企業聯合的新技術研發中心,向學生提供相應的工程訓練。

科研情況

信息學院十分重視開展學術以及科學研究活動,近年來,教師發表的論文和出版的專業教材著作有幾百篇/部。曾在我院工作的全國著名計算機教育專家 譚浩強教授編著的計算機教育教材的發行量在全國乃至世界居領先地位。目前,信息學院在國家和北京市立項的縱向和橫向科研、教研項目達幾十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十多項,獲得國家、省部級多種獎勵。信息院教師承擔的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信息系統取得很好的效果,受到組委會表彰,同時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研究,多次獲國家和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和優秀教材獎。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簡稱“網路科普聯盟”)是由相關政府部門,全國主要科普網站和有關新聞網站、商業網站,與網際網路相關的社會團體、企業、科研、教育單位和大眾傳媒等領域及從事網路科普工作的專家、學者自願組成的從事非營利公益性科普活動的社會團體,由中國科協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共同發起,並經信息產業部批准,於2004年9月2日在北京成立。
安徽公眾科技網
安徽青少年科技網
鞍山科普網
北方網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科普之窗
北京數字科普協會
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
北京農業信息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聰明泉
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北京星際遠航文化傳播中心
重慶天文網
丹徒科普園地
東方科普網
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
甘肅大眾科普網
雲南科學技術協會
廣西科協
瀋陽市皇姑區科學技術協會
江蘇公眾科技網
吉林科技網
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學無神論
晉江市科技館
湖北科普網
科學小說網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江門市科學技術協會
CUST聯合科技
麗水科協網
南方網
南昌科協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
農博網
南通科學與公眾網
寧波科協網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寒旱區網路科普天空
湖北野考文化中心
人民網科技頻道
秦皇島市科學技術協會
新聞與傳播學院
汕頭科普網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
陝西科技資訊
山西科普網
科普惠農網
臨沂市科學技術協會
上海科普
清華同方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
鄧小平紀念館
蘇州科普之窗
唐山科普線上
天津公眾科技網
騰訊科技
通州科普之窗
太湖科普資源網
邵陽市心理諮詢中心
科普網路電視
葫蘆島科學技術協會
西安科普網
徐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技工作者之家
新余科普網
御虎
張家口科普網
鄭州科普網
中國地理學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航天科技信息
中國環境保護協會
中國科普
中國科普博覽
中國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網
中國數字科技館
中國消防網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
中國興農網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中國網
廣東科普資源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