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育英學校

北京市育英學校

北京育英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西街,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屬育英國小校,1948年建校,後隨黨中央一起遷入北京。毛主席曾親自為育英學校題詞“好好學習”。1953年,中學部與國小部分離,中學部為現在的北京市育英中學,與育英學校對門。1970年,育英學校重新組建中學部。現集國小,國中,高中一體。2005年被授予首批“海淀區高中示範校”稱號。北京市育英學校是一所具有紅色歷史傳統的學校。學校現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西街,占地面積109393平方米,建築面積78166平方米,是一所集高中、國中、國小為一體的全日制公辦學校。學校現有120個教學班,近4600名學生。中央領導和各級領導一直以來關懷學校的成長,“好好學習”是毛澤東主席一九五二年“六一兒童節”為學校的題詞。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以及黨和國家後幾代領導人都先後為學校題詞,嘉勉師生。胡耀邦同志題寫了學校校名。2012年11月7日建校六十四周年之際,原國務院總理李鵬同志為學校題詞:“廣納各科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實行綜合改革,把育英辦成一流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北京育英學校北京育英學校

北京育英學校,原北京育英學校(現北京二十五中學)。育英校旗。校旗曾於1930年,由學生生活導師兼國際討論班及職業研究會導師全紹武先生採取應徵學生的征品之眾長定稿,由當時藝術學院院長嚴季聰先生製圖而成。在此基礎上,於1990年,又由現任校長劉志毅先生略經修改後,製成了現在的校旗。該校校旗的意義,其一,孟子曰:"君子有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育英"兩字的英、拼音均為"YuYing",故而用"育英"兩字的字頭Y字重疊放置,構成校旗圖案的主體;其二,選用"藍、黃、紅"三色,以藍色為旗面,寬大的黃色Y字上面,又壓上一個細而挺拔的紅色Y字。寓意為在萬里晴空之下,把炎黃子孫培育成材。藍色為晴天無雲時的天空顏色。隋唐時稱嬰幼兒為"黃"。紅色意味著勝利和成功。現北京育英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西街,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屬育英國小校,1948年建校,後隨黨中央一起遷入北京。1953年,中學部與國小部分離,中學部為現在的北京市育英中學,與育英學校對門。1970年,育英學校重新組建中學部。現集國小,國中,高中一體。2005年被授予首批“海淀區高中示範校”稱號。

學校設定

北京育英學校北京育英學校

北京市育英學校位於海淀區萬壽路西街,占地面積108492.37平方米。學校歷史光榮、規模宏大、校風優良,倍受社會關注。育英學校1948年誕生於河北平山縣西柏坡,1949年隨黨中央機關入京後,今已發展成為擁有中學部、國小部、國際部、文體中心等部門的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學校。中學部現有教職工208人,學生2331人,教學班57個。

育英學校環境優美、教學設備現代化程度高,設有網路服務中心、電視台、圖書館。體育館內有國際標準室內游泳池、籃球館、健身館等。各班教室均有多媒體設備,學校建有寬頻校園網,實現教學、辦公自動化,為師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校園環境。

近年來,在過去生態花園式學校的基礎上,學校精心規劃與設計,凸顯學校的“紅色傳統”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修建了江山社稷廣場、校史廣場;銀杏廣場、山楂樹廣場、白玉蘭廣場、校友廣場和翠竹廣場;同時建成了以學生喜愛的“育英夢”來命名的聽夢苑、築夢苑、追夢苑、逐夢苑、圓夢苑。7個廣場、5個花園,與育英學校的英雄路、問道路、育英路、樂行路、知行路和恭行路交相呼應,形成了育英學校特有的美麗元素和教育要素。目前,學校被譽為“京城最美校園”。

作為海淀區的首批高中示範校,學校以促進每一位師生員工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為辦學宗旨,以建立全區領先的區級示範校為發展目標,致力於兩支隊伍的和諧發展,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和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以弘揚西柏坡精神為主線的育英德育課程整合了光榮傳統與新時代的教育要求;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驗拓寬了學生的成才道路,鼓勵了基礎不同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儘可能快的提高;鼓勵多渠道多方面成才的教育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的健康、和諧、全面發展創設好的環境。

師職隊伍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學校有一支富於奉獻精神、熱愛學生、執教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特級教師22人,省市級教學能手14人、海淀區骨幹及學科帶頭人87人,其中畢業於清華、北大、人大、中科院、社科院、南開等知名院校的博士、碩士有155人。強大的師資隊伍,成為育英學校不斷發展的力量源泉。

為了給有學科特長或有志於參加大學自主招生的學生搭建更廣闊的發展平台,學校成立了專業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教練隊伍,目前各科總教練6人:化學學科由被譽為“北京化學第一人”的特級教師楊進基老師領頭;物理學科由特級教師梁吉峰、張適老師,李俊鵬老師共同擔當;數學是特級教師宋榮祿老師、奧賽金牌教練張欣然老師共同掛帥。2013年學校還成立了特級教師領銜的囊括眾多學科博士生老師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辦公室”,不僅統籌學校各學科的創新競賽課程,還為學生提供翱翔計畫的正式培養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的廣泛成長之路,為大學的自主招生及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搭建了廣闊、多元的平台。

教學成果

北京育英學校北京育英學校

近年來學校不斷創新發展,教育教學成果突出。學校教學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分層管理;注重基礎,培養能力。近幾年本科上線率均在93%以上,文理實驗班重本上線率均為95%以上。08屆聯考本科上線率:理科83.8%、文科94.3%,文理實驗班100%,升學率達到99%,重本和本科上線率均超出學生高一入口率20%以上。學校對學習基礎好的學生進行系統培養,歷年均有600分以上的高分學生考入清華、北大、人大、復旦等重點大學;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加大輔導力度,使學生學習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提高。學校2006年被評為全國信息技術教學套用示範校(北京市只有12所學校獲此殊榮);被授予市區級教育先進集體、教學管理先進校、德育管理先進校、課程改革先進校、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陽光心語工程示範校、科技示範校、美育先進校、藝術教育先進校、電化教育優類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鼓勵多渠道多方面成才。近三年來,學校組隊參加全國中國小生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大賽,均獲得北京市一等獎,全國第一名的優異成績,2007年代表中國隊赴美參賽,2009年剛結束的第30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中國賽區總決賽獲得高中組結構項目第一名。在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北京市化學、英語競賽中,我校高中學生分獲一、二、三等獎。學校金帆管樂團和游泳隊成績突出,在北京市處於領先地位。樂團建團以來連續在全國、市、區級的藝術比賽中榮獲金獎、一等獎、第一名;多次在音樂廳舉辦音樂會;到法國、德國、香港、澳門等地交流演出。學校游泳運動隊多次代表北京中學生參加國際、國內各種大賽,獲國際、國內不同級別賽事金、銀牌120餘枚。學校被北京市教委確立為2008年奧運會游泳訓練基地、北京市游泳二級訓練基地、北京市游泳項目傳統學校、海淀區游泳項目傳統學校。

2014年,育英學校創造了近十五年來的最好的聯考成績:600分以上人數52人,佔畢業生總數的27.8%;理科重本率(一本率)達到77.08%,文科重本率(一本率)達到74.42%。當年這屆學生的錄取線是486分,三年之後的聯考成績卻超越了同類型所有學校,直逼市級示範高中,尤其是近三年來高一錄取的分數,每年漲3-4分,2014年提升到511分,與曾經10分之差的學校現在竟然縮小到只有1分之差。錄取分數線的漲幅,正是因為學校的內涵在發生變化。

2014年11月26日,高二劉靜嘉、紀兆延兩名同學作為北京隊代表參加了第28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劉靜嘉同學獲得全國金牌(北京代表隊共獲3枚金牌,另外2枚由人大附中學生獲得);紀兆延同學獲得全國銀牌。他們創造了學習一年競賽就在全國決賽中喜獲獎牌的歷史;同時劉靜嘉同學改寫了北京隊無女子金牌的歷史。目前這兩位同學已經和北京大學正式簽約。

近年來,學校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的持續提升。在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獲得了諸多嘉譽:北京市中國小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北京市教科研先進單位、北京市課程建設先進單位、北京市金帆合唱團、金帆管樂團、海淀區首批德育五星級學校、奧林匹克後備人才基地校……多項榮譽詮釋著育英學校的大發展。與此同時,與育英學校合作辦學的申請相繼而來:外經貿大學、人大國學院、北京工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分別與學校進行合作實驗、“育英大興分校”、“育英延慶分校”、“育英密雲分校”、“育英西柏坡分校”相繼成立,這是育英學校反哺社會、輻射優質教育資源的一種責任擔當。
育英,一所“中國最紅”的學校,一所京城“最美的校園”,一所追求“做最有價值教育的中國名校”,正在譜寫教育的新輝煌。

歷史記載

校容校貌

北京育英學校前身為私立育英中學校

前身為私立育英中學校。創建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至今已有140年歷史。初建時,學生僅二、三十人。1912年,設定了七年制國小、二年制中學,在校學生達到一百五、六十人。 1918年夏,李如松先生任校長時,中學改為四年制,全校共有學生四百餘人。1928年,在官房大院設立了國小部,稱為第二院,燈市口大街原址改為國中部,稱為第一院。同年,又規定了校旗,以"致知力行"為校訓,菊花為校花,並制定校歌。1929年春,北平市教育局派員來校視察,認為校規嚴密、學風美善,為當時各校之前列。教育局給予嘉獎,並組織各方人士來校參觀,自此聲譽鵲起。1930年,設六年制中學,並在騎河樓修建了占地二十六畝的體育場和宿舍,稱為第三院,全校學生人數達一千二百餘人。1933年,馮玉祥先生為學校題詞:"[color=Red]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寇深事急,山河裂破,育英同學,救亡情迫,舉辦年刊,如終軍策[/color]"。1934年,費起鶴先生任董事。同年舉行北平市首屆初、高中畢業會考,本校學生梁炳文、唐統一分獲高、國中第一名,同時育英高中組獲團體總分冠軍。社會名流丁錦先生贈予"雙元"匾一方,高懸於校門,以為志念盛況。同年秋,李如松校長於火車站面見當時途徑北京的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並獲將與國中部相鄰的原明相嚴嵩府府邸,後為鹽務學校的全部校舍轉歸該校,成為該校高中部,稱為第四院。1935年,胡適先生任董事並為育英學校圖書館題匾。

辦學規模

學生校服學生校服
三十年代,據上海教育會調查結果,宣傳育英在圖書、教學儀器設備和管理方面已跨入全國先進漢行列。

1941年春,在學生中建立了地下黨支部,張大中任書記。

1942年1月,日偽教育局強將育英改歸市轄,更名為"八中"。

1945年10月10日,宣告復校。

1947年又在米市大街梅竹胡同購地,為教職員修建宿舍、稱為第五院。至1948年育英占地總面積達八十餘畝,全校學生計兩千餘人。

三、四十年代,學校專設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冰球場及300米跑道。各種球類組織共達七、八十隊之多。學生課外團體眾多,如旅行團、社會調查團、短波無線團、中西音樂社、歌舞團、國劇團、新劇團等。

學校設立育英廣播無線電台,頻率1194千周,定期向遠至天津方圓以內的城市和鄉村播送有關音樂、科技、衛生、文學、史地常識等節目。

學生課外研究會,有家庭問題研究會、航空研究會、無線電研究會、國防研究會、國貨研究會等。還有機械科、工業指導課、衛生訓練班。

1949年1月31日北平市和平解放。李如松隨國民黨退至台灣, 在台北陽明山購地設立了台北育英學校. 同時,育英地下黨組織公開活動。1949年9月,年景豐同志任校長。

師資力量

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國小
1952年,由私立改為公立,更名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國小部分出去,取名為"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國小"。當時任25中黨支部書記的倉孝和同志是化學專業的卓越人才。解放初,化工部和科學院都要調他去工作。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劉仁對倉孝和講:"育英是個規模大又很重要的學校,你哪兒都不要去了,就負責領導這個學校的工作。"根據劉仁指示,倉孝和任二十五中第一任校長。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知識分子政策方面,在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使成為當時北京市最好的十所中學之一。

1953年12月,倉孝和被調任北京市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兼北京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張迅如調來任校長。王敬光主持二十五中校務工作,仍為六年制完全中學。1957年,楊天恩任校長,師生奮發圖強。58屆、59屆聯考在全市名列第八。1960年在北京市文教群英會上被評為紅旗學校,獲獎旗一面。遂被定為北京市重點中學。根據周恩來總理指示,將高棉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的兒子那拉迪波王子和日本友好人士西園寺公一的兩個兒子西原寺一晃和西員寺賓泓安排就讀。

北京景山學校

五院的教職員宿舍,於1958年劃歸房管局。1960年,又在位於騎河樓的第三院內,建立了北京景山學校。

北京市燈市口中學

1962年,楊天恩調往六十五中任校長,李樹培主持校務工作。1963年,國中部獨立設校更名為"北京市燈市口中學"。

五、六十年代,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均得到健康發展。1952年、1953年、1960年及1961年均有一些優秀畢業生服從工作需要,留校任教。學生中有各種社團,各種課外小組,如合唱團、管弦樂隊、籃球隊、航模、無線電、機車、跳傘、航海、射擊、美術等課外小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1955年,紅領巾合唱團參加全國少年兒童合唱比賽,獲一等獎。1956年,美術組黃傳偉同學的作品《登上月球去》,獲貝爾格勒獎第二名。

十年浩劫時期,遭到嚴重破壞。

發展前景

學校教學樓學校教學樓
1978年秋。四院被拆,校址遷往燈市口大街55號,與北京市第167中學(原私立貝滿女中國中部)合併,仍名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楊天恩再度出任校長。

1980年秋,楊天恩調任東城區教育局副局長。廖萃川、李勃棟先後擔任校長。1982年秋,一院被拆,撤銷燈市口中學,其中三分之一師生分回二十五中學。1983年秋,李勃動調任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任校長。羅嘉陵主持校務工作。同年成立校友會,王寶初先生任會長。1984年10月14日舉行了建校120周年慶祝活動,有兩千多名校友返校參加了校慶,盛況空前。1986年,在43屆校友常自超先生支持下,開始籌集資金建新樓。1986年秋,羅嘉陵調任東城區教育局黨委任副書記,張燕成任校長。

這十年間,學校得以恢復和發展。1979年,生物小組製作的蝴蝶標本參加全國少年科技作品展覽,獲一、二等獎。1982年蝴蝶標本又獲全國青少年小發明、小製作二等獎。同年,趙良濱同學獲全國少年定點跳傘冠軍。1986年開始,學校每年舉行為期一周的科技節、藝術節活動。

1988年11月,原六十五中校長劉志毅任校長,開始實行校長負責制。

幾年來,積極總結學校歷史經驗、弘揚優良傳統,倡導"生動活潑、全面發展"的辦學方針;大膽地改革了學校管理機構,使學校全方位地向前發展;努力推進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實行聘任制和結構工資制,改善了教職工的待遇,加強了師資力量。1993年9月1日後,學校實行"教職工聘任契約制"

199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北京市副書記李志堅親臨,聽取劉志毅校長的匯報並鼓勵和支持開展"國有民辦"改革實驗。1996年4月23日經市教委正式批准,該校成為北京市和全國第一所由公辦學校整體改制為"民辦公助"(即國有民辦)學校,成為一所全民所有制收費學校,在全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學校榮譽

中學部和國小部分別被海淀區評為“高中示範校”和“素質教育優質校”。2006年學校被海淀區政府授予“和諧先進校”稱號。此外,學校還被評為全國紅領巾示範校,市區級環境教育綠色學校,課改先進校,德育先進校,教育科研先進校,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陽光新雨工程示範校,中國小科技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美育先進校,藝術教育先進校,電化教育優類校,科技示範校,藝術傳統校,青年教育工作先進集體、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聯合國教。

教師榮譽: 全校教師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育教學成果顯著。近幾年在海淀區課堂教學競賽中,我校教師分別榮獲高中語文、英語、數學一等獎、高中歷史二等獎;國中英語、物理一等獎,國中語文、數學二等獎。國小語文、英語、思品、音樂、書法一等獎。
學生競賽獲獎: 學校中學部教學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對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歷年來均有600分以上的高分學生考入清華、北大、人大、中國協和醫科大、復旦、北郵、北航、理工大、北廣、北師大、南大、廈大、政法、中戲、上戲、中音等重點大學。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一視同仁,根據學生情況,加大輔導力度,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提高。學校國小部確立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辦學宗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