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脊椎炎

化膿性脊椎炎

化膿性脊椎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經血液回流傳播所致。少部分也可由泌尿生殖系炎症經脊椎管靜脈叢感染所致,也可由脊椎附近組織炎症直接感染所致。起病不久即在椎旁、腰大肌內或咽後壁等處形成膿腫。若膿腫向椎管內擴散,即迅速產生截癱。後期椎體骨質硬化、大量增生、產生骨橋和椎體間融合。多發於成年男性。發病部位以腰椎為多。

化膿性脊椎炎

化膿性脊椎炎化膿性脊椎炎

臨床表現:1.急性期有嚴重中毒症狀。2.腰背部劇烈疼痛、局部壓痛和肌肉痙攣、脊柱僵直呈板狀。3.腰部病變可出現腹痛、腹脹、腹緊張等。
診斷依據:1.全身中毒現象、腰背部劇烈疼痛、局部壓痛、肌緊張、脊柱僵硬呈板狀。2.白細胞總數高、血沉快、血培養為陽性。3.X線片顯示:2—3周方有陽性發現。4.局部穿刺有膿液或分泌物。
治療原則:1.全身支持療法。2.大劑量廣譜抗生素。3.局部熱敷、理療,頸椎可吊帶牽引。4.膿腫切開引流。截癱者作減壓手術。

疾病描述

化膿性脊椎炎比較少見。臨床上有兩種類型及一種為椎體化膿性骨髓炎,另一種為椎間隙感染。

症狀體徵

起病常急驟,有畏寒、寒顫及高熱,毒血症症狀明顯。腰背痛或頸背痛明顯,臥床不起,不能翻身或轉頸。椎旁肌肉痙攣明顯,並有叩擊痛。大型腰大肌膿腫可在腰部觸及。

疾病原因

椎體化膿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多見,病原菌進入脊椎的途徑有三種:
(1)通過血液途徑播散。先有皮膚及黏膜化膿性感染病灶,經血液途徑播散。
(2)鄰近脊椎的軟組織跟然直接侵犯。
(3)經淋巴引流蔓延至椎體。

病理生理

椎體化膿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多見,病原菌進入脊椎的途徑有三種:
(1)通過血液途徑播散。先有皮膚及黏膜化膿性感染病灶,經血液途徑播散。
(2)鄰近脊椎的軟組織跟然直接侵犯。
(3)經淋巴引流蔓延至椎體。
本病多見於成人,以腰椎最為常見,其次為胸椎、頸椎發病少見,病變多數局限於椎體,向椎間盤與上下椎體擴散,偶有向椎弓擴散侵入椎管內。大多數病例則形成椎旁膿腫,在腰椎則為腰大肌膿腫,在上頸椎最為咽後壁膿腫。病變發展迅速,並有硬化骨形成,彼此融合成骨橋,甚至出現椎體間融合。

診斷檢查

早期X線檢查往往無異常發現。至少在一個月後才出現椎體內蟲蝕狀破壞,一旦出現X線徵象後,發展迅速,向鄰近椎體蔓延,可見椎旁膿腫,並有硬化骨形成。最後形成骨橋或椎體間骨性融合。CT與MRI檢查可以提前發現椎體內破壞灶與椎旁觀膿腫。

治療方案

治療上必須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血培養可以幫助檢出致病菌與挑選合適的抗生素。大型的椎旁膿腫必須引流。睡石膏床可以緩解疼痛並有利於組織的修復。
椎間隙感染的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
細菌進入椎間隙有兩種:
(1)經手術器械的污染直接帶入椎間隙,如椎間盤手術後感染;
(2)經血液途徑播散。皮膚黏膜或泌尿道感染都可以經血液播散至椎間盤內。以泌尿道感染最為常見、細菌系來自椎靜脈叢的返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