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恐懼症

加息恐懼症

加息恐懼症,是指美聯儲因擔心加息造成風險,一而再地拖延加息決定,將利率維持在近零水平不變。假如說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教訓有什麼可借鑑的,那就是倘若央行接連讓市場加息預期落空的話,則這種預期很快就會降至冰點。

背景

美聯儲加息恐懼症
美聯儲(FED)2015年9月17日決定將利率維持在近零水平不變,令數周以來有關美聯儲將採取近10年首次加息舉措的猜測落空。投資者擔心,如果利率仍維持在為緩解上次衰退之痛的應急狀態,則一旦全球經濟周期調頭向下,各央行可能會在新的經濟下滑面前無計可施。

前例

日本央行(BOJ)1995年首次嘗試使借款成本接近於“零”,之後四年的市場狀況令人沮喪:經濟陷入了一個薪資、物價和產出均下滑的周期,至2015年仍未擺脫。

而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上述陰霾也一直籠罩在全球發達地區決策者的頭頂之上。在1996年和1997年,日本三個月遠期利率有三次升至1%上方,但又都回落至低於0.5%的水平,這實際上就是零借款成本。在隨後的三年,即便官方利率曾短暫上調四分之一個百分點,但上述指標仍然穩步下滑,之後在0.1%左右維持了五年。

美聯儲以及英國央行(BOE)和歐洲央行(ECB)等或許尚未面臨這種情況,但日本的教訓很清楚:利率在零水平的時間越長,金融市場覺得央行就越難以大幅上調利率(如果上調的話)。

IntermarketStrategy執行長(CEO)AshrafLaidi指出,日本持續政策失誤,美聯儲推遲加息,讓市場愈發想到這種相關性。美聯儲可能會加息一兩次,擺脫這種局面,但也可能被迫在低利率水平維持更長時間。”

分析

美聯儲美聯儲
2014年3月,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行情顯示,市場完全消化了2015年第二季度首次季度、年底利率升至1%,2016年中升至1.5%的可能。而到2015年5月,市場完全消化2015年底之前“加息”。

到美聯儲9月17日決定維持利率不變時,加息預期已經有所降溫。基於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行情,首次加息的預期時間推遲到2017年。

標準人壽投資(StandardLifeInvestments)全球策略部的負責人AndrewMilligan表示:“認為央行將能夠採取行動的預期一直不曾斷過,預期的行動時間則一推再推。”

圖表顯示,市場對12月份之前加息的預期已經顯著降低。在美聯儲決定不加息之後,原本預計9月加息的人將他們的預期推遲到12月或2016年。美聯儲患上“加息恐懼症”,小心莫重演20年前日本的政策失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