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西亞戰役

加利西亞戰役

加利西亞戰役在1914年8月中旬,正當德軍大舉進攻法國之際,俄國大本營應盟國的要求,在發動東普魯士戰役同時,發動加利西亞戰役,從戰略上配合英法軍行動。此役雙方都沒有實現圍殲對方主力的計畫。但俄軍打進了戰略要地加利西亞。這一結果同俄軍進行的東普魯士戰役一起,迫使德國抽調兵力加強東線,從而間接配合了西線英法軍的行動。

基本信息

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俄國西南方面軍對奧匈帝國加利西亞地區的進攻戰役。1914年8月中旬,正當德軍大舉進攻法國之際,俄國大本營應盟國的要求,在發動東普魯士戰役同時,發動加利西亞戰役,從戰略上配合英法軍行動。俄國本身也企圖奪取加利西亞。俄軍西南方面軍(H.H.伊萬諾夫為總司令)誤判奧匈軍主力展開在利沃夫地區(實際上在該地以西約100公里),計畫以該地區為主攻方向,以第3、第4、第5、第8集團軍形成大包圍態勢,殲滅奧匈軍主力。奧匈方面(F.X.J.康拉德·馮·赫岑多夫為總參謀長)在德國催促下,也決定發動大規模進攻:以第1、第4兩集團軍擔任主攻,企圖殲滅俄國第4、 第5集團軍於波蘭境內盧布林海烏姆地區,並前出至俄軍西南方面軍後方。第3集團軍以及3個德奧軍集群積極配合。奧匈統帥部指望東普魯士德軍南下接應。奧匈未發現俄國西南方面軍左翼第8集團軍集結,因而削弱了利沃夫以南的防禦力量。俄奧雙方都力圖實現自己的進攻計畫,雙方都不明當面敵情,結果導致一場大規模混戰,遭遇戰成了主要作戰樣式。
8月18日戰役開始。俄第4集團軍和奧匈第 1集團軍首先遭遇,23~25日,在克拉希尼克地區激戰,俄第4集團軍退守盧布林以南。26~31日,俄第5集團軍遭到奧匈第4集團軍攻擊, 退至海烏姆西南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一線。但向利沃夫進攻的俄第3集團軍,在第8集團軍配合下,以30個師的優勢兵力挫敗奧匈第3集團軍的14個師,強渡格尼拉亞利帕河,9月3日占領利沃夫。奧匈軍退至戈羅多克地區。俄西南方面軍各集團軍向戈羅多克方向展開全面進攻,將奧匈軍趕過桑河。21日俄軍停止追擊。至此,俄軍控制了加利西亞大片地區。東普魯士德軍沒有南下接應。總計俄方損失約23萬人,奧匈損失40餘萬人。
此役雙方都沒有實現圍殲對方主力的計畫。但俄軍打進了戰略要地加利西亞。這一結果同俄軍進行的東普魯士戰役一起,迫使德國抽調兵力加強東線,從而間接配合了西線英法軍的行動。戰役期間,塞爾維亞軍隊英勇抗擊奧匈軍的進攻,鉗制了大批奧匈軍,對俄軍是有力的支援。

評價

戰役期間,俄軍各集團軍前進了280—300公里。進攻的平均速度為每晝夜8—9公里。雙方均遭重大損失,但都未能達成預定目的。奧匈軍隊損失約40萬人(其中10萬餘人被俘)和400門火炮。俄軍損失約23萬人(其中4萬人被俘)和94門火炮。實施加里西亞會戰的結果,加里西亞和奧地利占領的波蘭部分領土,獲得解放,匈牙利和西里西亞已面臨入侵的威脅,德國最強大的盟國——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則受到嚴重削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