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范長江獎獲得者]

劉暢[范長江獎獲得者]

劉暢,著名調查記者,《中國青年報》記者部副主任,1970年生人。長期關注中國轉型時期社會問題,采寫了大量獨家、調查性報導。1992年開始從事記者職業。2004年獲得第六屆范長江新聞獎,作品《繁峙礦難系列報導》獲得第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時,獨家追蹤報導了“華北第一例非典患者”,被中宣部、全國記協授予“抗非典優秀記者”。

基本信息

簡介

劉暢劉暢

劉暢,中國青年報總編室副主任,第六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曾因揭露山西繁峙礦難真相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992年開始記者生涯,1999年進入中國青年報,歷任記者、首席記者、記者中心副主任、經濟新聞部負責人、新聞採訪部副主任、總編室副主任等職。曾被一些媒體和社會組織評為首屆中國十佳曝光勇士、2006影響中國九大記者、“我心中的好記者”、2003年度傳媒傑出表現獎等,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教育培訓中心兼職教授,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代表作品:《流淚的呼蘭河》、《對一本公款吃喝賬的調查》、《愛滋病引發的血液官司》連續報導、《山西繁峙礦難系列報導》、《烏金淚》、《讓我們帶著教訓更好地活著》、《本案與程維高有關》、《山東高唐“侮辱”縣委書記事件調查》等。

主要事跡

劉暢劉暢

劉暢以調查性報導聞名,2002年對山西繁峙特大礦難的深入調查,以及11名記者收受金元寶受賄醜聞的報導,讓這“第12名”記者“過早”地捧得了中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范長江新聞獎”。出身新聞世家的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年三十,他和哥哥在家等爸爸媽媽回家,卻遲遲不見人影。別人家燒起火、包著餃子,小哥倆卻餓著肚子沒人管。這時,收音機里突然傳來了父母在新聞一線發回的報導。聽著熟悉的聲音,那一刻,小小年紀的劉暢感到莫名的興奮,一顆理想的種子就此埋下。

“功成名就”的劉暢儘管已在“管理崗位”,但是安穩的生活卻難以讓他感到滿足。2006年8月,一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第三次“土改”艱難破冰》再次見諸報端。“這是一場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變革,被稱為繼解放之初的土地改革、改革開放之初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的‘第三次土改’。”

與以往的《流淚的呼蘭河——呼蘭縣許堡派出所侵犯女性權益系列報導》、《本案與程維高有關——舉報的代價》、《烏金淚(黑龍江雞西、鶴崗煤礦爆炸事故調查)》、《讓我們帶著教訓更好地活著——華北第一例非典患者首次公開個人經歷》等作品比起來,這是一篇相當“溫和”的稿子。它深入客觀地記述了記者看到的各種現實情況,並在篇尾平和地道出了這一重大政策面臨的法律和現實困境,引人關注。“關於調查性報導,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只要調查性報導就必然是揭露性的題材,其實不然。”“這樣一個關係重大的政策實施過程需要媒體的注視。守望和觀察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社會是記者的職責。”

成就

曾揭露震驚全國的山西繁峙縣礦難黑幕而獲得第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獨家報導了華北首例非典患者的個人經歷,發現並報導了後來成為電視連續劇《大雪無痕》主人公原型的事跡,曾在珠穆朗瑪峰韓國登山隊遇險的採訪中經歷過生死。

主要作品

《山西繁峙礦難系列報導》、《烏金淚》《來自中國禁毒一線的特別報告》《網咖縱火少年的家庭悲劇》《讓我們帶著教訓,更好地活著——華北第一例非典患者首次公開個人經歷》。

范長江新聞獎歷屆獲獎名單

范長江新聞獎於1991年設立,是全國中青年記者的最高榮譽獎,最初每三年評選選1次,從1998年開始,每兩年評選1次,截至2005年共評選了六屆。從第七屆開始改稱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做本任務人物詞條,請從人物簡介、主要事跡、代表作品、信息模組等幾方面具體完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