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豬嗜血桿菌病

副豬嗜血桿菌病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多發性漿膜炎、多發性關節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腦炎,病豬死亡率較高,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基本信息

副豬嗜血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概述

副豬嗜血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副豬嗜血桿菌病(又稱glasser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主要危害仔豬和青年豬,引起病豬發熱、關節腫脹、呼吸困難和多發性漿膜炎為特徵的傳染病。因副豬嗜血桿菌血清型很多,而且極易產生耐藥性,因此通過疫苗和抗生素來控制本病難度很大,只能通過綜合防治才能控制副豬嗜血桿菌病。 

病原

副豬嗜血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副豬嗜血桿菌病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也稱格拉澤氏(格來西氏)病。其病原為副豬嗜血桿菌。
本病菌屬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形態多變,有15個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為常見。一般條件下難以分離和培養,尤其是套用抗生素治療過病豬的病料更甚,因而給本病的實驗室診斷和免疫工作增加了較大難度。由於本菌對抗生素極易產生耐藥性,也給治療工作造成極大麻煩。
本病菌對外界抵抗力不強,乾燥環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鐘,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藥可將其殺滅。
本菌對氟喹諾酮類、頭孢類、增效磺胺類、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藥物敏感;大多數菌株對紅黴素、氨基苷類、壯觀黴素和林可黴素有抵抗力;極易產生耐藥性。往往對發病初期敏感的藥物,後期就有了耐受性,尤其是豬場長期而普遍使用的氨苄青黴素.本菌已對其產生了耐藥性。

流行特點

副豬嗜血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病豬和帶毒豬是該病的傳染源,一般通過呼吸系統傳播,也可通過消化道傳染。2周到4月齡的豬都可能發生感染.但以5~8周齡的斷奶保育仔豬最為多見.以致一些豬場的保育舍和生長舍豬群的死淘率因之而大大增加,給豬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有時哺乳仔豬也會發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較低的初產母豬產下的仔豬更易感染。發病率一般在10%~l5%不等,致死率約為50%,當混合感染嚴重時則死亡率會更高。無明顯季節性,但常於惡劣環境條件下多發。
本病菌廣泛存在於環境中,健豬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黏膜上也常有本病菌存在。屬於一種條件性常在菌。當豬體健康良好、抵抗力強時,病原不呈致病作用,而一旦豬體健康水平下降、抵抗力弱時。病原就會大量繁殖而出現臨床症狀,因此本病的發生與流行常與以下的應激因素有關:
飼養管理應激飼料營養失調、日糧數量不足、缺少飲水或黴菌毒素危害等。
環境管理應激欄舍衛生條件惡劣、飼養密度過大、舍內通風不良、氨氣濃重、高溫高濕或陰冷潮濕等:
生產管理應激斷奶、轉群、並欄、頻密調欄、不當的閹割注射和引種長途運輸等:

副豬嗜血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極端氣候應激天氣驟變或過冷過熱等:
疾病因素應激各種原發性疾病發生之後,特別是在豬群發生了呼吸道疾病,如豬喘氣病、流感、藍耳病偽狂犬病和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的豬場,豬只抵抗力下降,不但本病的發病率更高,危害程度會更大,也更加劇了原發病的病程或使病情複雜化。
疾病因素應激是繼發本病和加劇豬病危害的重要應激因素,因此,強化其他疾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對控制本病的發生、流行和減少豬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臨床症狀

副豬嗜血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一般在仔豬保育階段多發,往往剛轉入保育舍的仔豬生龍活虎,但經過2~3周后則相繼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為短促咳嗽(每次2~3聲),體溫升高(40.5℃~42℃或更高),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有的無明顯症狀突然死亡。隨著病情發展,咳嗽喘氣加劇.呼吸促迫,有的鼻孔流出膿性分泌物,眼瞼皮下水腫,部分病豬出現多處關節腫痛,行走困難(跛行),不願站立,迭堆昏睡,食、飲欲廢絕。有的皮膚潮紅而後紫藍,耳尖或邊緣發紺(紫紅),有時突然死亡。偶見腦膜炎,出現神經症狀。
轉人慢性後,多見厭食,咳嗽喘氣日見加重.呼吸困難,漸進性消瘦,被毛粗亂,皮膚蒼白或發紺.便秘下痢交替出現,四肢無力或跛行.最後終因衰竭而死亡,部分耐過的豬也因發育不良而成為僵豬。
母豬常見產期延長,有時流產,產後無奶,便秘。有的出現高燒,呼吸困難而發生急性死亡。小豬初生體重小,常於三天內就發病,高燒昏睡,呼吸急促,頑固性下痢,最後衰竭而死亡。

剖檢變化

本病最具特徵性的剖檢變化是:胸膜炎、腹膜炎、腦膜炎、心包炎、關節炎等多發性炎症。並有纖維素性或漿液性滲出。對本病豬屍的剖檢,腹腔積滿淡紅色渾濁腹水,豆腐渣樣淡黃白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附著於腸黏膜和肝脾表面:胸腔大量積水,以致打開胸腔時,積水就汩汩外溢。心臟包裹一層厚厚的絨毛樣被膜,心臟與胸腔壁粘連,肺萎縮。全身淋巴結腫大,尤以腹股溝淋巴為甚。

類症鑑別

副豬嗜血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因當前豬場病情複雜,且本病又多繼發於各種原發病之後,一旦發生,往往造成誤診誤治。可根據流行病學和臨床症狀加以鑑別。
本病常出現高燒、皮膚潮紅、耳朵發紺.呼吸困難等症狀,而誤診為藍耳病附紅體病弓形體病。藍耳病常伴有明顯的母豬流產和種豬的一系列其他繁殖障礙,而本病危害主體只是2周至4月齡的仔豬和生長豬;附紅體病或弓形體病的體表出血與本病的體表皮膚潮紅髮紺有明顯區別。
本病常出現高燒、喘咳和呼吸困難等症狀而誤診為流感。豬流感多發於冬春季節,發病急劇.一旦發生,很快在豬群中傳播蔓延,病豬精神委頓和咳嗽噴嚏症狀明顯,若無繼發、併發症,少見體表耳朵發紺症狀,且一周左右常康復自愈,幾無死亡。“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是人們對豬流感病程的形象描述。
本病常出現體溫升高、喘咳和呼吸困難等症狀而誤診為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時。喘咳和呼吸困難症狀明顯,程度劇烈,有時呈犬坐張口呼吸姿勢。而本病病豬咳聲輕微,且每次只表現2~3聲短咳。
本病常出現漸進性消瘦、被毛粗亂等症狀而誤診為圓環病毒感染。圓環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治療無效,而本病在病初用敏感藥物施治療效尚可。
本病常出現關節腫痛、跛行和神經症狀等而誤診為鏈球菌病。鏈球菌病雖有關節炎及腦膜炎症狀,但典型的皮膚潮紅、耳朵發紺症狀卻很少發生。
本病常出現喘咳和腹式呼吸症狀而誤診為氣喘病。氣喘病多為個別少量發病,病程較緩和。呈連聲咳嗽,用支原體敏感藥物治療有效,本病則呈兩三聲短咳,且多伴有體表、耳朵發紺、關節腫痛和腦膜炎等症狀。

防治措施

副豬嗜血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日常預防本病的治療效果較差,做好日常預防工作才是避免本病發生流行的上策。如前所述,本病屬十分典型的條件性疾病,任何應激因素都是發生本病的直接誘因,特別是本病多發於各種原發病之後,儘可能消除各種應激因素,儘可能控制其他疾病的流行,本病的發生率將會大大減低。因而日常預防工作應在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環境條件、消除應激因素、強化生物安全措施等前提下,著重做好兩件事。
藥物預防由於本病通常是作為繼發或並發病發生的,且多伴有支原體的混合感染。在飼料中添加針對支原體有特效的藥物組合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呼立爽100克+金黴素300克+阿莫西林300克或呼立爽100克+祈福80克,拌料混飼。
新氟強米先(主要成分:氟苯尼考)+朱保姆(主要成分:防風、柴胡、獨活等)或阿莫西林+朱保姆,拌料混飼。
七清敗毒散(主要成分:白頭翁、苦參、板藍根等)+或克拉先鋒+富道維生素沖水餵飲。
疫苗預防使用疫苗防治本病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病情反覆發作或嚴重的豬場,更應抓緊抓好免疫注射。由於本病的血清型多,商品苗效果不確定。自家苗有一定預防效果;沒條件的也可選用副豬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進行免疫。
母豬:從未注射過本疫苗的母豬,應於產前40天一免,產前20天二免;經免母豬產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
小豬:受本病嚴重威脅的豬場,小豬也要進行免疫,根據豬場發病日齡推斷免疫時間,一般在10日齡到30日齡內進行第一免疫,每頭注射1毫升,15天后再重複免疫一次,二免距預計發病時間至少l0天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