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包括切除腦前額葉外皮的連線組織,有時會被簡稱為腦白質切除術、腦葉切斷術等。腦白質切除術主 腦葉切斷器要於1930年代到1950年代用來醫治一些精神病,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精神外科手術。現在對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所做出的評價一般都是負面的,這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簡陋條件下,對大腦所實施的手術精度很低,對術後效果的評價也沒有客觀、可信的標準。隨著後來藥物治療的發展和其他更精確腦外科手術的發展,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逐漸被拋棄。

歷史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在19世紀末期,人們就開始嘗試對大腦實施手術以解決精神疾病,手術對象除了人之外,還包括狗、靈長類動物等。但是這一時期的手術沒有引起多少重視。

1935年,約翰·富爾頓和卡羅爾·雅克布森在倫敦舉行的第二屆神經精神學會上發表報告,提到他們對黑猩猩實行兩側前連合切斷術後,黑猩猩的攻擊性行為減少。這一報告引起了葡萄牙醫生安東尼奧·莫尼斯的興趣,他開始嘗試用類似的方法治療人類的某些重大精神疾病。

最初,他嘗試通過向額葉注射酒精的方式摧毀神經纖維,但是不久就發現這種做法也會損害到大腦的其他地方。於是他便開發出了被稱為腦白質切斷器的手術儀器來完成額葉的切除工作。

額葉前部腦白質切斷術年表

1890年:德國科學家FriederichGolz在實驗中發現,切除狗的顳額葉後會產生鎮靜效果。

1892年:瑞士醫生GottliebBurkhardt在六名患有精神*症的病人身上進行了類似手術,四人出現行為改變,兩人死亡。

1936年:葡萄牙醫生安東尼奧伊加斯莫尼茲發明了腦白質切斷術,但建議只在其他方法都不奏效的情況下使用。

1945年:美國醫生沃爾特弗里曼發明了"冰錐切斷術"。採用局部麻醉,只需幾分鐘,把冰錐插入眼窩後方的骨縫裡,然後經過操作,損害前額葉。

1946年:第一例腦白質切斷手術在敦提的瑪麗菲爾德醫院進行。這一方法從此沿用了30年。

1954年:安定藥物氯丙嗪獲得批准,用於治療精神*症,使得腦白質切斷術逐漸失寵。

1960-1970年:社會學家對腦白質切斷術進行了詳細研究,認為它是一個"心理化社會"的工具,德國、日本、蘇聯相繼禁止這種手術。英國、芬蘭、印度、瑞典、比利時、西班牙在極端情況下仍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少量使用。

標準手術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當實行這一手術時,醫生需要在病人的顱骨兩側各鑽一個小孔,然後將腦白質切斷器從洞中伸入病患腦部,在每側選擇三個位置實施手術。這個儀器的外形就像是一把修長而精緻的螺絲刀,不過它的頭部側面開了口而且沒有尖端。然後醫生需要拉動手柄,開口處的鋼絲在拉動作用下便會凸起,切斷神經纖維。

1935年,阿爾梅達·利馬在莫尼斯的指導下完成了第一例這種手術,第二年他們將結果共之於眾。他們所治療的第一批20名病人全部存活了下來,這一手術很快在其他國家也流行起來。

1949年,莫尼斯因此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

改進手術

經眶前額葉白質切斷術示意圖經眶前額葉白質切斷術示意圖

正在手術中的弗里曼同莫尼斯一樣,美國醫生沃爾特·弗里曼也參加了1935年的倫敦會議。

第二年在看到莫尼斯的報告之後,他開始嘗試實施自己的前腦葉切除手術。

起初,他使用的是同莫尼斯一樣的手術方式,很快他就發展出自己的一種更加迅速便利的手術方式。在他的手術中,需要的工具是一個類似於冰錐的錐子和一個榔頭,病人被施以電擊以代替藥物麻醉。手術時將錐子經由眼球上部從眼眶中鑿入腦內,破壞掉相應的神經。這一過程十分迅速,而且某些情況甚至不需要手術室就可以施行。

1936年到20世紀五十年代之間,美國大約實施了4萬到5萬例這樣的手術,弗里曼本人就做了3500例。

評價

現在對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所做出的評價一般都是負面的,這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簡陋條件下,對大腦所實施的手術精度很低,對術後效果的評價也沒有客觀、可信的標準。而且手術對象在經過手術後往往喪失精神衝動,表現出類似痴呆、弱智的跡象。

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如《飛越瘋人院》、《1984》[原創研究?]將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描述成使人喪失反抗意識的手術。1950年左右所做出的調查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在手術後沒有多少變化,另外三分之一比術前還有所惡化。隨著後來藥物治療的發展和其他更精確腦外科手術的發展,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逐漸被拋棄。

盤點盜夢空間的背景知識

本季扛鼎大片《盜夢空間》在今天正式上映了,晦澀難懂撲朔迷離的劇情猶如第二部《黑客帝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