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漆政績

刷漆政績

渭南華縣一些山崖的石頭就被塗上了綠顏色引起社會熱議。以“刷漆”的方法掩蓋和迴避發展中的問題,無疑是一種掩耳盜鈴的做法。綠漆出現在了錯誤的地方,根本原因是當地政府錯誤、浮躁的政績觀。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這種拙劣的手段並未遇到任何問責,甚至得到變相鼓勵。政績考評機制的不完善,給“刷漆”者留下了投機的空間。

緣由

刷漆政績刷漆政績

如此低級的弄虛作假行為,只要負責監督驗收的有關人員,在檢查時走得近一些,就能發現問題。遮羞牆和綠漆背後的秘密,並不難發現,當地民眾也看在眼裡。工作作風紮實一點,深入民眾一些,這樣的騙術就會露餡。

近來有民眾反映,陝西渭南華縣一些山崖的石頭就被塗上了綠顏色。附近村民告訴記者,這些山崖大多是一些採石場遺留下的,而上面的綠顏色是後來被人為噴上去的。對此,華縣國土資源局礦產辦李主任說:“這是國內最先進的經驗,就這樣弄了,從網上找的,從外地學的經驗。”

這位李主任還算比較誠實,山上刷綠漆的事兒,我們已經見過不少。上網搜尋“刷綠漆”,相關新聞一大堆。最近的例子有:雲南富民縣油漆“綠化”山坡,昆明宜良縣要求給公路兩側的墳墓刷綠漆;在廣東的珠三角綠道網建設中,也發現個別地方用刷綠漆冒充綠化;另據報導,在福建一些山區,在裸露的山坡上刷漆已成為普遍的做法。可見,不管在發達地區,還是窮山僻壤,刷綠漆已經遍地開花,並非華縣首創。

有意思的是,華縣這么做,原來是從網上學來的。看來,地方領導也是上網的。問題是,在上網學習“先進”經驗的同時,難道沒有看到公眾對此強烈的質疑和鋪天蓋地的批評?是領導選擇性接受信息,還是那些批評聲音也被“刷了綠漆”禁止了?網路是個好東西,可以足不出戶學習外地經驗,希望領導多上網,但也怕領導上網交流弄虛作假的“經驗”。

追問

刷漆政績刷漆政績

其實,用不著諮詢相關專家,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手法實在荒唐。不但起不到綠化效果,還可能對環境造成毒害。這么傻的辦法,為什麼被廣為採用,還成了“先進經驗”?

首先,刷綠漆手法固然拙劣,但是這種方法最快捷、最“經濟”,而且往往能夠奏效。這樣的面子工程,往往是用來接受檢查、做給上面看的,只要過了“上面”這一關,民眾再不滿、輿論再批評,對他們也沒有多少損失。並且,類似的面子工程、遮羞工程如此普遍,卻很少見到有人被追究責任。我們至今不知道刷綠漆這個“創意”是誰發明的,也沒見進行過相關調查。因為這樣的簡單可笑的把戲,卻可以輕易騙過上級走馬觀花的檢查和驗收,甚至還能躲過被稱為“天眼”的國土部門的衛星監測,堪稱“先進經驗”了。

其實,如此低級的弄虛作假行為,只要負責監督驗收的有關人員,在檢查時走得近一些,就能發現問題。遮羞牆和綠漆背後的秘密,並不難發現,當地民眾也看在眼裡。工作作風紮實一點,深入民眾一些,這樣的騙術就會露餡;如果地方的發展情況、官員的政績考核,更多由當地民眾說了算,地方就不會只想著瞞哄上級;在改革考核評價機制的同時,如果能揪出這類工程的始作俑者、嚴肅處理拍板決策者,也能有效阻止這類不良“經驗”的傳布。怕就怕什麼也不做,忍看青山披綠漆。

癥結

刷漆政績刷漆政績

“綠漆刷山”刷出官員浮躁政績觀

給裸露山崖噴上綠顏色,遮住了因採石而造成的光禿禿的山體,不但看起來“美觀漂亮”,而且較之真正綠化植被和搞生態恢復,既省時省力,又給官員創造了垂手可得的“非凡政績”,難怪他們稱這是“最先進經驗”。

雖然從來聞之未聞這樣的“最先進經驗”,倒是從中知曉了,原來一些地方的官員,可以採用“刷漆”的捷徑,為自己創造“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政績”,這樣一個可稱得上“吉尼斯紀錄”的“大膽創新”方式。

上級要求對秦嶺北麓的植被和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和恢復,地方政府就借鑑“最先進經驗”,“創造”了用漆刷綠了山體的“政績”。“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政績”,可以用漆“刷”出來,還有多少政績是在這種“思維支配”下“刷”出來的,雖然不得而知,但肯定存在甚或不在少數,恐怕是不爭的事實。

漆可以“刷”出“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政績”,且被喻(譽)為“國內最先進經驗”,說明一些地方辦事不講科學、幹部作風浮漂以至弄虛作假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令人十分擔憂和非常痛心的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