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開和尚

冶開,名清鎔,江蘇揚州許姓子,乃江都望族後裔。生於鹹豐三年(1852),1922年卒,壽七十一。遺作《冶開鎔禪師語錄》三卷。另,其弟子輯其事而成冶開年譜,文喧斐然,見重當世。其與大定,雖相隔近二十年,卻並稱清末宗門兩大巨擘,以威儀第一名揚後世,既在人為,也是時勢使然。

常州天寧寺冶開和尚

冶開,名清鎔,江蘇揚州許姓子,乃江都望族後裔。生於鹹豐三年(1852),1922年卒,壽七十一。冶開自幼多病,十一歲即承親命而出家為僧。最初學習經偈,詞義了明,行止氣宇灑落,師祖運庵知非凡器,待之獨厚。冶開亦感其恩德,奉之殷殷,情真意切。後結茅終南,一夕定中,恍然若有人告之曰師祖有疾,亟盼一晤,驚呼而省,疾行而歸。祖一見冶開,病遂痊癒。而後,冶開先後遊學杭州、普陀、天台諸名山大剎,十七歲受具足戒於江蘇泰縣祗樹寺隱開和尚。同治十年(1871),參常州天寧寺方丈定念嗣法。定念圓寂後,冶開離天寧遊方,至於鎮江金山寺潛修。繼行腳終南,居喇嘛洞中,與虎為鄰,苦修三年,了無怪異。積時既久,冶開自忖,出家為僧唯以大乘佛法自度度人,豈可枯坐荒山以出世為終生事業?於是重返天寧寺,再易寒暑,眾僧推舉繼天寧主席,時年三十九歲(1890)。冶開任天寧方丈期間,“造殿修塔,應念而成,勤劬九秋,因病告退,而皈依日眾。”天寧也因冶開之力,一躍而為江南四大叢林之一。復興之天寧,號為完富,尤為官府社會覬覦,自然也在廟產興學風潮衝擊之下。僧傳雲,天寧能“卒保無事,神之佑也,鎔之誠也。”神佑自是虛妄,冶開之誠,之努力,之聲望,顯然是天寧立於不廢之地的佑護。冶開日常隨意宣示一切平等之法,凡遇學者入學,必深錐痛刮,故獲其益者甚眾。冶開常言:“具大慈悲者方能以毒棒接人。”嘗有日本僧人自東瀛聞風而來,叩訪冶開,賦詩說偈,談經論典,下筆千萬言,不盡其意。冶開初似不聞,終因其喋喋不休,纏繞無盡,而突然發問,“離卻古人,何處是爾自己?試道一句。”日僧辭窮。冶開曾住杭州靈隱寺,於靈隱“特起大殿,使人敬仰。”1913年,冶開至上海,繼八指頭陀敬安和尚任中華佛教總會會長,並於玉佛寺創念佛堂,即居士念佛會,接引滬上學者、名流,為居士佛教推濤助浪。一時間緇素同趨,法緣雲集。冶開於天寧時,嘗以一寺之力,創毗陵刻經處,歷數十寒暑,刻大小乘經論774部,2469卷,數量遠在金陵、北京刻經處之上。雖欠系統,且多錯訛,但其於佛教文化之貢獻,在近代史上也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冶開生平尤致力於慈善賑濟事業,直到年近古稀,乃創佛教慈悲會。他還親自赴北方受災地區,沿途賑濟,“全活無算,明年苦旱,開復募金,一再濟之”,受災百姓,相泣於道,高聲呼喊:“活我者,老和尚也。”而冶開“勞不告疲,人或勞之,則曰,此本分事,何足道。”冶開還捐資修建橫跨運河的政和大橋,與錢振煌等名流合辦平價售米等。另在天寧大面積植樹造林,興辦義務國小種種,不勝枚舉,不再贅敘。 1920年春,冶開於滬上開壇傳戒,四眾弟子,多達1500餘人。同年夏,偶然風疾(腦血管病),治癒後閉門謝客,日誦華嚴四卷。兩年後,1922年11月,舊病復發,至20日午時,瞑目趺坐而逝。據云,死後面目如生,膜拜而觀者,每日數千人。其嗣法弟子有月霞、應慈等。遺作《冶開鎔禪師語錄》三卷。另,其弟子輯其事而成冶開年譜,文喧斐然,見重當世。其與大定,雖相隔近二十年,卻並稱清末宗門兩大巨擘,以威儀第一名揚後世,既在人為,也是時勢使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