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葵子散

冬葵子散主治小兒膀胱熱甚,血淋不止,水道澀痛。

冬葵子散

正文

冬葵子散

來源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

組成

冬葵子(銼) 蒲黃各15克

用法

上藥以水300毫升,入生地黃15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主治

小兒膀胱熱甚,血淋不止,水道澀痛。

類 型:中藥材、中成藥、中藥常識

冬葵子散用於主治小兒膀胱熱甚,血淋不止,水道澀痛。冬葵子散--《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
【處方】冬葵子(銼),蒲黃各15克。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膀胱熱甚,血淋不止,水道澀痛。
【用法用量】上藥以水300毫升,入生地黃15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
冬葵子散--《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冬葵子半兩,滑石半兩,海蛤半兩,蒲黃半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小便不通,臍腹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以蔥白湯調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冬葵子散--《女科百問》卷下
【別名】冬葵子湯
【處方】冬葵3錢,赤茯苓2錢。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惡寒,起則眩暈;水腫。
【用法用量】冬葵子湯(《明醫指掌》卷九)。
【摘錄】《女科百問》卷下
冬葵子散--《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冬葵子3兩,山梔2兩,赤苓兩半,車前子3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孕婦小便不通,脈數者。
【用法用量】荷葉梗湯下3錢。
【各家論述】胎熱內遏,溺竅閉塞,故小便不通,胎因不安焉。冬葵子滑利溺竅,紅山梔清利小便,赤茯苓利營以滲膀胱,車前子清肝以利小水也。為散,荷梗湯下,使熱化氣行,則溺道自通,而溺竅無閉塞之患,胎孕無不安矣。
【摘錄】《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冬葵子散--《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處方】冬葵子(微炒)1兩,榆白皮(細銼)1兩,滑石(研)1兩,阿膠(炙令燥)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不通,小腹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水調服,不拘時。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冬葵子散--《古今醫鑒》卷十二
【處方】冬葵子、滑石、梔子。
【製法】上為末,田螺肉搗膏,或生蔥汁調膏。
【功能主治】孕婦轉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貼臍中,立通。
【摘錄】《古今醫鑒》卷十二
冬葵子散--《聖惠》卷七十四
【別名】冬葵子湯
【處方】冬葵子(炒)1兩,柴胡(去苗)1兩,桑根白皮(銼)1兩,赤茯苓1兩,赤芍藥3分,當歸3分(銼,微炒)。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不安,小便淋澀,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冬葵子湯(《醫方考》卷六)。
【各家論述】《醫方考》:滑可以去著,故用冬葵子;清升則濁自降,故用柴胡;氣化則能出,故用桑皮;辛利則能潤竅,故用當歸。而赤苓、赤芍者,取其入血而利丙丁也。
【摘錄】《聖惠》卷七十四
冬葵子散--《古今醫鑒》卷十二
【別名】冬葵散
【處方】木通5錢,梔子5錢,冬葵子5錢,滑石5錢。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孕婦轉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冬葵散(《壽世保元》卷十六)。此藥滑胎,臨月可用,六七個月以前不可用。
【摘錄】《古今醫鑒》卷十二
冬葵子散--《聖惠》卷十八
【處方】冬葵子2兩,滑石2兩,赤茯苓1兩,木通1兩(銼),茅根1兩(銼),石韋1兩(去毛),子芩1兩,川朴消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小便赤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聖惠》卷十八
冬葵子散--《聖惠》卷九十二
【別名】蒲黃散
【處方】冬葵子(銼)半兩,蒲黃半兩。
【功能主治】小兒血淋不止,水道澀痛。
【用法用量】蒲黃散(《普濟方》卷三八八)。
【摘錄】《聖惠》卷九十二
冬葵子散--《聖惠》卷九十二
【處方】冬葵子1兩,木通半兩(銼)。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卒小便不通,小腹急悶。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不計時候

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冬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