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派內畫藝術

20世紀50年代末,王習三在繼承“葉派”內畫技法基礎後,將國畫藝術中的工筆“斯毛法”引入鼻煙壺。 冀派內畫技法有:皴、擦、染、點、勾、撕、擠、剔等。 1981年,冀派試用油彩做肖像內畫,摸索並掌握了油彩內畫技法,突破了傳統單一國畫色作畫的局限,被稱為“中西合璧”的創舉。

 乾隆末年,內畫鼻煙壺誕生。內畫鼻煙壺工藝達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勢”的藝術效果,使鼻煙壺工藝達到精美絕倫的水平,被世界成為“中國一絕、鬼斧神工”的藝術。
內畫鼻煙壺藝術在清末民初的京城湧現出一批傑出的內畫大師,如:周樂元、馬少宣、丁二仲、葉仲三等。冀派內畫創始人王習三是京派老藝人葉曉峰、葉菶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20世紀50年代末,王習三在繼承“葉派”內畫技法基礎後,將國畫藝術中的工筆“斯毛法”引入鼻煙壺。
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衝擊,王習三回到祖籍河北後,以農村副業形式操起內畫舊業,並開始培養弟子,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至今形成從業人員已逾四萬,年銷售額近十億元,是河北最具影響和實力的藝術文化產業。
王習三自創了金屬桿勾毛筆“習三彎鉤筆”,筆桿直彎,隨創作需要任意改變,這種筆也成為冀派的特徵性工具。
冀派內畫技法有:皴、擦、染、點、勾、撕、擠、剔等。1981年,冀派試用油彩做肖像內畫,摸索並掌握了油彩內畫技法,突破了傳統單一國畫色作畫的局限,被稱為“中西合璧”的創舉。冀派內畫的風格可概括為:立意深邃、構圖嚴謹,線描技法豐富、設色協調精潤、書畫並茂、雅俗共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