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畫藝術

內畫藝術

內畫藝術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產生起源於畫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內畫藝術分為京、冀、魯、粵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內畫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影響最大,不久前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冀派內畫的發源地——河北衡水,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之鄉”。

歷史

內畫藝術內畫藝術
元代蒙藏地區已有吸聞鼻煙的習俗,到明萬曆年間,傳教士利瑪竇帶入義大利鼻煙始,鼻煙便作為禮品在中國流傳。清道光年間出現內畫工藝。中國內畫工藝在發展中形成京冀魯三大流派。

其中冀派對內畫創作影響最大,在肖像和摹畫古名畫方面尤見功效。其立意深遠、布局巧妙、線描設色淡雅豐富、氣韻生動等藝術特色,在“嬰戲圖”、“百子圖”中得以充分體現。冀派創始人王習三19歲投師京派名師,並博採眾長,終成中國當代內畫藝術之泰斗。在他的倡導下,衡水冀派內畫已成為當代內畫隊伍中最有實力的一支。鼻煙壺內畫藝術為中國獨有,是集民族藝術精華的袖珍藝術品。它因在水晶或磨砂呈乳白色鼻煙壺內壁上繪畫而得名。掌心般大小的煙壺,只有筆桿一樣粗細的壺口藝術家們憑著精湛的書繪藝術和敏銳的藝術感覺,以細小的特製勾筆伸入壺內,反向繪畫寫字,人們從外觀賞,深感精妙絕倫,不知方寸之內何以致此,疑是鬼斧神工。

現狀

內畫藝術內畫藝術
在繼承傳統和改革創新方面,內畫界也湧現出了許多新面孔。主流內畫在不斷發展,以其細膩、嚴謹、精微及通俗的表現形式為世人所熟知。而一些代表新作的理念正在形成。

藝術大師雨農的作品,畫面的絕大部分為用水墨留白表現的叢林峻岭和陰霾密布的天空。在畫面下方風雪中一藍衣老者騎毛驢,正與一紅衣童子在艱難地跋涉;旅途的勞累,風雪的肆虐都阻擋不了他們回家的腳步。在人物刻畫上古拙雋永的線條比較簡略,在衣飾用色上以較濃重的色彩來表現,運用強烈的對比更好的表達畫的主題。人和樹形成有機的結合,人和物形成統一的整體,技法上蒼古之中透出現代氣息。此圖所用水墨的黑白虛實對比在渲染氣氛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畫面寂靜荒寒,空濛蒼茫的意境被完整地襯托出來。

內畫大師劉藝子在1994年舉辦的河北省內畫藝術研習班上率先提出了新內畫的概念,“新內畫”的主旨是強調內畫藝術化,旗幟鮮明反叛內畫民間工匠傳統,以現代人的藝術語言詮釋新內畫,潛心研藝,不斷求變。以自由的創造精神打破內畫抄襲摹仿和庸俗化的現狀。藝術家索境《太行》系列作品,不僅洋溢著濃厚的山水情懷,生活氣息也相當濃厚,而且在筆墨韻律和造詣上大膽嘗試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面貌。

作品

內畫藝術內畫藝術
鼻煙壺內畫是由明清時吸鼻煙發展而來的。吸鼻煙的習慣最先起源於菸草的發明者印地安人。煙經過特殊的加工後,具有解疲勞、明目祛病、醫治創傷等功能。吸鼻煙無須火種,只需用手指拈起煙,用鼻子輕吸入即可,因而深得常年生活在馬背上的印地安人的喜愛。

明萬曆年間,西方人把鼻煙傳到中國。清康熙年間,鼻煙壺開始盛行,並把鼻煙壺內畫發展成為一門藝術。60年代,內畫藝術有北京的京派,山東的魯派,廣東的姚江派等三大流派。北京派的藝人用竹筆、柳木筆作畫,以畫面厚朴、古雅見長;山東派用毫毛筆作畫,以畫面纖巧、艷麗取勝。王習三在繼承北京明、清著名老藝人葉仲、三技支的基礎上,融合內畫名家流派之特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國際上被譽為“冀派”。

王習三的作品意境深遠,氣韻生動,渾厚質樸,線描富於變化,設色協調雅致,布局嚴謹得當,款式高雅工秀。他畫的鼻煙壺不僅技巧精湛,而且表現題材十分廣泛:山水、人物花卉、蟲草等應有盡有,擴大了內畫壺的取材領域。無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風景,他都精益求精,力求準確、逼真,形神兼備,氣魄宏大,達到真、善、美的統一。

近年來,王習三在工藝美術上不斷創新,產品由內畫壺一種,增加了外畫壺和內、外畫壺兩種,繪畫題材由山水、人物、蟲鳥、花草,擴大到長城、山海關、故宮、頤和園、正定大佛寺、趙州橋等名勝古蹟。作品銷往五大洲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收藏家們競相爭購的珍品。

魯派內畫也因其具有鮮明的特色而收到收藏家的青睞。

清光緒十六年,北京的內畫鼻煙壺工藝傳到了琉璃之鄉——山東博山。畫師畢榮九利用本地生產的高級琉璃水晶料做壺坯,開始製作琉璃內畫鼻煙壺,成為博山內畫藝術的創始人和中國內畫史上的一代名師。

1956年,老藝人薛京萬張文堂在博山美術琉璃廠招收藝徒,傳授技藝,恢復了內畫產品的生產。

內畫藝術內畫藝術
1958年,老藝人薛京萬發明了內畫毛筆,同時發明了不怕水的烤彩內畫鼻煙壺。內畫毛筆的發明,是內畫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內畫毛筆與原來的竹筆比較,有著極大的優越性,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宜書宜畫,極大豐富了內畫藝術的表現力,又提高了效率。在此基礎上,山東內畫藝術家們,從60年代開始創作了《水滸108將》、《清明上河圖》、《紅樓夢》《洛陽興殿圖》《百子圖》《百獸圖》、《百美圖》、《百鶴圖》、《泰山雄姿》等一大批內畫藝術珍品。這些作品多以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傳統題材進行創作,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構圖飽滿、層次分明、刻畫細微、工整蘊藉,人物生動傳神,動物栩栩如生,工藝技法各具風格,形成了自己的內畫藝術特色,被國內外收藏家、愛好者和國際煙壺協會譽為“山東畫派”。

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幾代內畫藝人的奮發努力,使山東畫派欣欣向榮。他們各顯其能,各具風格,造就出了像李克昌文向君張廣慶孫即傑張廣忠王繼泉吳建柱陳東順王孝誠等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多人,作品享譽海內外,成為收藏家手中的珍寶。近年來在國內外重大展覽評比中多次榮獲金、銀獎,百花獎,優秀獎等,名副其實的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