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經營理念

公司經營理念是企業發展一貫堅持的一種核心思想。

(一)顧客價值

環境的巨變已經戲劇性地改變了企業的經營哲學,企業從“以產品為中心”開始轉變為“以顧客為中心”。
1.經營一個“以顧客為中心”的企業
2.把重心放在顧客價值和顧客滿意度上,
從短期來看,我們常常可通過高壓式的推銷手法來賺到更多的錢。為了儘快成交,許多銷售人員常常會言過其實。但這種戰術往往會導致顧客失望、顧客流失率增加及高昂的新顧客開發成本。明智的我們會帶給顧客名實相符的品牌,會更進一步持續地追求新價值,並將其納入顧客活動與顧客滿意度之中。
3. 發展出能呼應顧客偏好的通路
顧客往往希望能以不同的方式來獲得產品,但我們常常會保留與保護某種形式的通路。舉例來說,有許多人可能希望不通過汽車經銷商來購買汽車,而通過大型目錄郵購的方式來進行購買——例如訂購戴爾電腦。從長期來看,顧客對通路的偏好最終將取得上風。所以我們就要把握好顧客的喜好,找到適合顧客的通路。
4. 以消費積分卡來發展忠實顧客
我們公司堅定要把這個市場做好,所以我們準備了一份“消費計分卡”來給予忠實顧客更多的驚喜和實惠, 讓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也可以成為“資本家”。
5.從顧客的終生價值來獲取利潤
我們會突破以銷售為唯一目的的思維窠臼,去思索顧客的終生價值——即企業未來可從該顧客身上獲得的利益的價值,必須考慮如何才能在某一類別中與某位顧客做成更大的生意。所以,我們的目標在於為顧客帶來長期的價值,並創造出關係維繫得更持久的顧客。我們決定把重心放在顧客占有率上,重新界定自己的產品組合、服務組合、通路組合及傳播組合,明智的我們會表現得像是用心栽培顧客的園丁一樣,而不是扮演狩獵者的角色。

(二)核心能力

今天,核心能力是我們公司的第二個關鍵推動要素。在新經濟環境下,每種業務都有不同的情況,每一種情況都需要不同的技術。環境的變化已經大大改變了企業的觀念,即從“規模變大”和“變得更好”轉變為“速度變快”和“變得與眾不同”。
1.將他人能做得更好、更快或利潤更低的活動讓其他人去做
沒有哪個企業具備執行所有活動的能力,而且這樣做也未必經濟。亨利·福特時代——想擁有並執行所有汽車製造流程(包括製造輪胎、座椅和玻璃)——已經結束,現在,我們把非核心的活動讓其他人去做。
2.以全世界的最佳企業作為標竿、學習的對象
企業可以根據競爭者的績效來衡量自身的績效,也可以藉由觀察其他產業中在某些活動上享有盛名的公司而從中獲益。例如,我們可拜訪並學習其他企業的創新精神,學習如何培訓,學習如何以服務為導向的行銷,學習完善的顧客服務。
3.不斷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
著名戰略大師、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麥可·波特教授極力主張:應創造持續的競爭優勢。企業當然都想創造自己的競爭優勢,但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任何競爭優勢都無法長久、持續,競爭對手可能很快就會複製你的競爭優勢,從而降低企業現有競爭優勢的威力。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認知並回應不斷改變的顧客需求和價值來持續為顧客尋找並創造新的價值。
4.同時涉足“市集”和“市場空間”
今天,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建立網站所帶來的優勢。網站能提供有關該企業的信息,並有助於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有些企業甚至把網站變成銷售的管道。因此,我們公司決定把網際網路當作一種銷售管道,起碼,也可以把“市場空間”用來進行採購、招募、培訓、內部溝通及蒐集信息。

(三)合作網路

市場的第三個推動要素是合作網路,通用汽車、福特汽車、通用電器和標準石油等工業時代的企業巨人都開展了大規模的垂直整合。由於建立、維繫企業本身業務以外的交易所需的成本很高,因此,各企業都在設法在同一體系的價值鏈中尋求聯結不同的要素,橫跨內部供應鏈的成本往往要比向外尋求供應商低一些。現在,技術的變化已使“虛擬整合”取代“垂直整合”變得日益可行,虛擬的信息交換降低了在跨單位交易和協調活動所需的時間和人員數目。
新經濟環境下,競爭將不是存在於企業之間,而是存在於合作網路之間,能夠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網路的企業會從中大大獲益。
1.以平衡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為核心
公司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夥伴們的利益,小比爾·馬利歐特把萬豪酒店的利益優先順序依照下列方式排列:“首先要讓員工滿意,接下來他們才會讓我們的客人滿意;而滿意的客人會經常回來光顧,而這又會讓利益相關者的口袋很飽滿。”全錄的董事長兼CEO保羅·阿拉爾主張:“假如你讓你的顧客、員工和合伙人都感到滿意的話,利益自然會滾滾而來”。
2.慷慨酬謝企業的合作夥伴和顧客
許多朋友一度認為:只要我們賺到錢,管他們死活啊!然而,時至今日,我們都知道,如果合作夥伴和顧客得到的利益愈多,他們便會愈忠誠,最後會使得市場大餅變得更大,許多最賺錢的企業對於合作夥伴和顧客都很大方。
3.與較多的經銷商往來,並把他們變成自己的合作夥伴
現在這個市場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也讓很多的經銷商傷心流淚。據統計目前中國有幾千家的公司都在介入連鎖業,但真正能做好的企業少的可憐,那些失敗企業的經銷商一次次的歸零,讓人很是痛心。今天我們企業就是要建立這樣一個好的平台,讓更多的夥伴不要再從頭再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