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1年

公元761年

公元761年,辛丑,上元二年。

歷史紀事

(圖)王維王維
正月,史思明改元應天。田神功部范知新等渡江,攻殺劉展於下蜀(今屬江蘇句容)。田部大掠十餘日。二月,因魚朝恩請,遣中使催李光弼收復洛陽。光弼不得已出戰,敗於邙山(今河南偃師北),退保聞喜,河陽、懷州(治今河南沁陽)都失守。三月,史朝義殺其父思明,稱帝,改元顯聖。四月,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刺史段子璋反,稱梁王。五月,兩川兵平段子璋。以李光弼為河南副元帥,統河南、淮南東西、浙江東西等八道行營節度,出鎮臨淮。八月,加李輔國兵部尚書,輔國求為宰相。九月,取消年號,以建子月(十一月)為歲首。十一月,(建子月),劉晏為嚴莊(原安祿山主要謀士,投降後任司農卿,時因罪下獄)所譖,貶通州刺史。以元載為戶部侍郎,充勾當度支、鑄錢、鹽鐵兼江淮轉運使。十二月(建丑月),平盧節度使候希逸與范陽相攻連年,不能支而南下。是年,江淮大飢,人相食。

文化紀事

王維

上元二年(七六一),詩人王維卒,年六十一。王維,字摩詰,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隨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七二一),進士及第。天寶末,為給事中。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攻入長安,王維被俘,曾受偽職。唐軍收復長安後,貶為太子中允,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篤志奉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唯以禪誦為事,隱居於終南山輞川別墅。王維前期思想比較積極,其詩也反映了盛唐時代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後期思想日益消沉,寄情山水,遁入空門,所作多為田園山水詩。王維多才多藝,精通音樂、書法,又是著名的畫家,明代董其昌推之為南宗山水畫的開創者。代宗時,其弟王縉輯錄其遺文,編為十卷。清人趙殿成有《王右丞集箋注》,並附以年譜。

雜譚逸事

奴剌與党項入寇寶雞

上元二年(七六一)二月,奴刺(羌族別支)與党項入寇寶雞,燒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並南侵鳳州(今陝西鳳縣),殺刺史蕭拽,大掠而去。鳳翔節度使李鼎追擊,敗之。

李光弼敗於邙山

李光弼敗史思明於河陽後,有人說:洛中叛軍將士都是燕人,久戌思歸,上下離心,如果攻之,一定能破。陝州觀軍容使魚朝恩也以為然,所以屢言於肅宗,肅宗遂下敕李光弼收復洛陽。光弼奏言說:叛軍兵鋒正銳,不可輕敵。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作戰英勇,但剛愎自用,部下皆是、漢勁兵,因恃功,多行不法之事,郭子儀以寬厚而曲容之,每用兵臨戰,皆倚靠之。而李光弼治軍嚴厲,如有違者,皆以法處置,無所假貸。懷恩由是畏光弼而惡之,乃附會魚朝恩,也說東都可以收復。因此中使相繼於道,督促光弼出兵,光弼不得已,遂使鄭陳節度使李抱玉守河陽,與懷恩帥兵會朝恩及神策軍節度使衛伯玉攻洛陽。上元二年(七六一)二月二十三日,宦軍陣於邙山(今洛陽北)。光弼命依險而陣,但懷恩卻陣於平原,光弼說:依險而陣則進退自如,如果陣於平原,戰不利就會全軍覆沒。史思明不可輕視。因命移軍於險處,但懷恩不聽。史思明乘官軍尚未站穩腳跟,即進軍逼之,官軍大敗,死數千人,軍資器械盡棄之。光弼、懷恩渡河走保聞喜,朝恩、伯玉敗還陝郡,抱玉也棄河陽而逃走,河陽、懷州(今河南沁陽)皆陷於叛軍之手。朝廷聽說官軍敗於邙山,大為恐懼,趕緊增兵屯於陝郡,以防叛軍西侵。邙山敗後,光弼上表請求自貶,肅宗遂下制以光弼開府儀同三司、侍中,領河中節度使。

史朝義部將殺史思明

史思明猜忌心重,殘忍好殺,部下稍不如意,即被族滅,以至人不自保。朝義是其長子,經常跟從思明帥兵作戰,為人謙恭,愛惜士卒,頗得人心。但無寵于思明。思明愛其少子朝清,使守范陽老巢,常想殺朝義,立朝清為太子,左右遂泄其謀於朝義。思明敗李光弼於邙山後,欲乘勝西入潼關,因派朝義帥兵為前鋒,從北路襲擊陝郡,思明自帥大軍從南路進軍。上元二年(七六一)三月九日,朝義帥兵至礓子嶺(今河南陝縣東),神策軍節度使衛伯玉擊敗之,朝義又數次進攻,皆為唐軍所敗。思明遂帥兵退保永寧(今河南洛寧北),以朝義怯敵,說:“不足以成大事!”並想按軍法殺朝義及諸將。三月十三日,命朝義築三隅城,想以此貯軍糧,並要一日內完工。朝義築完後,還未塗泥,思明至,怒罵朝義,並令左右立馬監泥,不一會而完工。思明又說:“克陝州後,一定要殺朝義。”朝義聽後,心中憂懼,不知如何才好。思明住在鹿橋驛(今洛寧北),令心腹曹將軍帥兵宿衛,朝義宿於旅舍,其部將駱悅、蔡文景對朝義說:“我們都死無日矣!自古以來廢立是常事,請召曹將軍來同謀之。”朝義聽後,低頭不語。悅等又說:“如果你不答應,我們只好歸順於唐,那時你也不會有好結果。”朝義涕泣而說:“你們見機行事吧,希望不要驚動父君。”駱悅即令許叔冀之於季常召曹將軍至,以其計告之,曹將軍也知諸將巳離心思明,深怕禍及已,故不敢違命。當晚,駱悅等帥朝義部下兵三百被甲至鹿橋驛,宿衛兵雖驚怪,但畏曹將軍,所以不敢動。悅等遂領兵進至思明寢所,正好思明上廁,問左右,未及回答,已殺數人,左右遂指示思明去向。思明聽見有變,跳牆至廄中,自備馬乘之,駱悅侍從周子俊見而射之,思明中臂墜馬遂被擒。思明問:“作亂為首者是誰?”悅答:“奉懷王朝義之命而來。”思明說:“我早上說話語有所失,所以有此禍。但現在殺我還太早,為何不等我為你們攻下長安,殺了我就難以成就大事。”悅等遂送思明於柳泉驛(今河南宜陽西),還報朝義說:“事已成功。”朝義說:“沒有驚嚇父君吧!”悅說:“沒有。”當時思明部將周摯、許叔冀帥後軍在福昌(今河南洛寧東),悅等派許季常往告其事,摯聽後驚倒於地。朝義遂帥軍還,摯與叔冀來迎,悅等勸朝義執摯而殺之。軍至柳泉,悅等怕軍心不一。遂縊殺思明,以氈裹其屍,用橐駝負歸洛陽。

范陽叛軍相互殘殺

史思明死後,朝義即皇帝位,改元顯聖。然後密派人至范陽,敕散騎常侍張通儒等,殺朝清及朝清母辛氏並不附己者數十人。於是叛軍在范陽者,兩黨自相攻擊,在城中交戰數月,死者數千人,范陽才定。朝義遂以其部將柳城(今遼寧朝陽)人李懷仙為范陽尹燕京留守。因為史朝義縱所部殺其父思明,引起叛軍內部分裂,相互殘殺,洛陽周圍數百里州、縣,皆成丘墟,而朝義所部節度使都是安祿山舊將,與思明地位平等,思明帥之可行,而朝義召之,則多不至,只是略相羈縻,而不能得其用。

朱融奉嗣岐王珍作亂伏誅

術士長塞鎮(今山西靈丘)將朱融,與左武衛將軍竇如玢等,謀奉嗣岐王珍(珍乃岐王業子,玄宗胞侄)作亂,金吾將軍邢濟告之。上元二年(七六一)四月一日,廢珍為庶人,發配溱州(今四川綦江)安置。其黨皆伏誅

梓州刺史段子璋反

上元二年(七六一)四月二十八日,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段子璋反。子璋驍勇善戰,跟隨玄宗入蜀有功,東川節度使李奐上奏代之,子璋遂起兵反,襲奐於綿州(今四川綿陽)。路經遂州(今四川遂寧)時,刺史虢王巨以屬郡禮而迎之,子璋竟殺巨。李奐戰敗,逃奔成都,子璋遂自稱梁王,改元黃龍,以綿州為龍安府,設定百官,又進兵攻陷劍州(今四川劍閣)。五月十一日,西川節度使崔光遠與東川節度使李奐聯兵攻綿州,五月十六日克之,殺段子璋。

史思明將令狐彰降唐

當初史思明部將博州(今山東聊城)刺史令狐彰為滑鄭汴節度使,帥兵數千戍於滑州。彰因密讓中使楊萬定通表請降,移軍屯於杏園度。思明疑之,遣其部將薛岌圍彰。彰遂帥兵與岌戰,大敗之,因隨萬定入朝。上元二年(七六一)五月十日,以彰為滑衛等六州節度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