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60年

公元560年

公元560年是陳文帝天嘉元年,北周武成二年,北齊皇建元年。這一年宇文邕4月即帝位。隋朝統一中國。崇覺寺始建於公元560年。

大事件

(圖)公元560年崇覺寺

蘭陵王是北齊文贏皇帝高澄第三子高肅,因其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公元560年被封為蘭陵郡王。

公元560年宇文毓臨死遺詔傳帝位於邕(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於公元560年4月即帝位,由晉公宇文護輔政,護名為宰相,實為周主,朝廷大權獨攬。

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時,不滿二十歲的楊堅做了隨州刺史。

公元560年,王琳與陳朝的侯瑱在蕪湖交戰時,北周便發兵攻打郢州,結果王琳兵敗,與蕭莊逃亡北齊。

濟寧鐵塔寺,原名崇覺寺,始建於北齊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寺內原無塔。

位於石窟下方的聖壽寺,初名天龍寺,創建於北齊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元時改今名,明代重建,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剎。

公元5世紀之初,粟特與大夏為吠撻或白匈奴所征服,公元560年前後,又易手而被突厥人統治。

(圖)公元560年張麗華

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撤西城縣改稱吉安縣。

公元560年(北齊乾明元年),高句麗改為高麗,本地隨之為高麗轄地。

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改置資陽縣,時資州亦從陽安縣遷至資陽縣,並置資中郡,其間,州、郡、縣治所均設今城關鎮。

公元560年,釋智顗冒著戰火慕名千里投奔大蘇山,師從慧思7年,苦心修習“法華三昧”,精研《法華經》,一日突然開悟,心思豁然開朗,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大蘇開悟”。

公元560年,隋朝統一中國。

出生名人

(圖)公元560年宇文邕
張麗華生於公元560年,卒於公元589年。出身寒門,很小就初召入宮中當一名宮女,其父兄以織席為生,因其貌美聰慧,歌妓出身的張麗華後來做了是南朝陳後主的貴妃,她長相上最大的特點是髮長七尺,光可鑑人,眉目如畫。

歷史紀事

王琳在蕪湖為陳軍所敗,與蕭莊奔齊。陳令民不分僑、舊,一律著籍。陳遣侯瑱侯安都等出兵與北周、後梁爭巴、湘。周宇文護廢明帝,立魯公邕(宇文泰子,毓與覺之弟),是為武帝。八月,齊常山王演(高歡子,高洋弟)廢其主自立,是為孝昭帝。

雜譚逸事

王琳奔齊
王琳(五一三至五六零),字子珩,會稽山陰人。本兵家。湘東王蕭繹在藩,琳未弱冠得在左右,後為將帥。侯景亂梁,隨王僧辯破景,拜湘州刺史。其麾下萬人,多是江淮群盜。因平景之功,恃寵縱暴於建康,後被梁元帝囚於江陵。承聖元年(五五二),王琳長史陸納據湘州長沙反,攻衡州。司徒王僧辯率軍討納,未下。二年,元帝送王琳至湘州,陸納遂降。後,王琳遷衡州刺史,三年,為廣州刺史。西魏師圍江陵,元帝征王琳為湘州刺史,使引兵入援。王琳軍至長沙不久,江陵陷落。紹泰元年(五五五),蕭詧即帝位於江陵,建後梁。長沙王蕭韶及長江上游諸將皆推琳為盟主,使攻後梁。陳霸先殺王僧辯,推立敬帝,王琳官至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時,王琳軍勢漸衰,故分別結好於齊、魏,又稱臣於梁,梁以琳為司空、驃騎大將軍。永定元年(五五七),為湘、郢二州刺史,琳不就征。五月,琳大治舟艦,將攻陳霸先,霸先以侯安都、周文育分別為西道、南道都督,將舟師二萬會武昌以擊琳,大敗。霸先即帝位建陳,王琳移湘州軍府於郢城(今湖北武漢),又遣將樊猛襲據江州(治湓城,今江西九江)。二年春正月,王琳至湓城,遣使求援於齊,請納梁元帝七歲孫、永嘉王莊主梁祀。齊發兵援送蕭莊於江南,琳奉莊即帝位,莊以琳為侍中、大將軍、中書監。夏六月,陳霸先命司空侯瑱、領軍將軍徐度帥舟師為前軍討王琳。後,王琳還湘州,陳罷擊琳之軍。冬十二月,後梁大將軍王操將兵略取王琳之長沙、武陵等郡。三年,陳霸先卒。王琳領軍出屯濡須口(今安徽和縣西南裕溪口),寇大雷戍,攻破夜襲湓城的吳明徹,遂引兵東下。天嘉元年(五六零)春二月,王琳至柵口,陳侯瑱督諸軍出屯蕪湖,相持百餘日。北齊劉伯球將兵萬餘人助琳水軍。侯瑱軍以逸待勞,時西南風急,琳自謂得天助,引兵直趨建康,瑱軍徐出蕪湖躡其後,西南風翻為瑱用,琳擲火炬以燒陳船,皆反燒己船。琳軍大敗,軍士溺死者十之二三,余皆棄船登岸走,為陳軍所殺殆盡。齊步騎在西岸自相蹂踐,陷於泥淖中,皆棄馬脫走,得免者十之二三。琳逃至湓城,欲收合離散,眾無附者,乃與妻妾,左右十餘人奔齊。

楊愔被誅
楊愔(五一一至五六零),北齊文宣帝時宰相。字遵彥,小名秦王,弘農華陰人。士族出身,父津,北魏時官至司空侍中。魏末喪亂,愔全家先後被杜洛周、葛榮所虜。爾朱氏屠害楊氏,唯愔得脫,潛竄累載。高歡起兵,愔歸之,為大行台右丞,文檄教令,多由愔為之。高洋稱帝後累官至尚書僕射、尚書令,拜爵特進,驃騎大將軍。乾明元年(五六零)二月,為高演所誅,時年五十。文宣帝高洋在位時,愔居端揆,綜理國事,雖高洋酗酒淫暴,但愔維持匡救,盡力輔佐。典選二十餘年,以獎拔賢才為己任。文宣帝臨終,愔與尚書僕射高歸彥等受遺詔輔政,被常山王演、長廣王湛設計擒獲,遂斬。

宇文護殺周明帝,立宇文邕
周明帝宇文毓(五三四至五六零),小名統萬突,宇文泰長子,因生於夏州統萬城(今內蒙古烏審旗南),故名。西魏恭帝時授大將軍,鎮隴右。宇文覺建周,進位柱國,轉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五五七年,宇文護廢天王覺,迎立毓於岐州,即天王位。五五九年,改天王稱皇帝,建元武成,始親政,唯軍旅之事,仍宇文護總理。毓好學有識,為宇文護所畏。武成二年四月,護遣膳部中大夫李安置毒於食中而進之,毓被毒殺,時年二十七。臨終,口授遺詔,立其弟、魯公宇文邕為帝。明帝在位期間,集公卿以下有文學者八十餘人於麟趾殿,刊校經史。自著文章十卷。廟號世宗,謚明帝。

南朝最後一次土斷
陳天嘉元年(五六零)秋七月,文帝下詔,因梁末侯景之亂,編戶播遷,亡鄉失土,逐食流移,今年內隨其適樂,來歲不問僑舊,悉今著籍,同土斷之例。這是自東晉鹹和年間(三二六至三三四)第一次土斷之後,歷宋、齊、梁朝,直至入陳以後的第九次大規模土斷,也是歷史上最後一次的土斷。土斷制的中心內容是想通過整理戶籍,以便於政府對編戶齊民統一征領賦役,不論北來僑民,抑或南方土著,概莫能外。

齊常山王高演登帝位
常山王高演系文宣帝高洋同母弟,文宣帝溺於游宴,酗酒亂政,演數諫爭而觸怒高洋,被毆撻,屢瀕於危,唯由匹婁太后護而得免。十年,文宣帝卒,太子殷立,是為廢帝。尚書令楊愔、左僕射平秦王高歸彥、侍中燕子獻受遺詔輔政。楊愔等以演與長廣王湛地位親逼,恐不利於嗣主,心忌之。乾明元年(五六零)二月,侍中宋欽道奏:二王威權既重,宜速去之。平秦王高歸彥本與楊、燕同心,既而中變,以楊等疏忌之跡告二王。楊愔奏以長廣王湛鎮晉陽,以常山王演為錄尚書事。二王拜職,於尚書省大會群臣。及宴,得勛貴賀拔仁、斛律金等助力,執楊愔、宋欽道及燕子獻等,遂皆斬之。演自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軍國大政,鹹諮決焉。湛為太傅、京畿大都督。八月,太皇太后匹婁氏下令,廢高殷為濟南王,高演即帝位於晉陽,是為肅宗孝昭帝,改元皇建。這是一次北齊政權執行漢化和反漢化政策的鬥爭在宮闈內部的反映。高演、高湛皆系太皇太后匹婁氏(高歡之妻)所生,他們得到鮮卑勛貴高歸彥、賀拔仁、斛律金的擁護,殺中原漢人世族地主的代表楊愔、燕子獻、宋欽道等。高殷的母親李太后(高洋妻)是漢世族大地主趙郡李氏的女兒,所以,在這次政變中,匹婁氏說: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嫗酙酌。此後,鮮卑勛貴的勢焰更盛,漢族地主在北齊政權中的地位更為低落。

北齊於石鱉等處屯田
齊文宣帝末年,頻歲不熟,米糴踴貴。廢帝即位(五六零),尚書左丞蘇珍芝建議,修石鱉等屯時區。石鱉(今江蘇洪澤東),三國魏鄧艾寺所開屯田區,曾築城於此,作白水塘,北連線洪澤湖,屯田一萬三千頃。而今重修,歲收數萬石。自是淮南軍防糧廩充足。同年,孝昭帝即位,平州刺史嵇曄建議,開幽州督亢舊陂,長城左右置營屯,歲收稻粟數十萬石。此外,北齊政權又於河內郡(今山西沁陽)置懷義等屯田區,以供與北周相鄰的河南郡軍餉之需。由此,轉輸之勞較為減少。以上地區軍糧的供應得到保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