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1年

公元271年

公元271年是農曆辛卯年(兔年);東吳建衡三年;西晉泰始七年。

大事記

271年4月3日 地圖學家裴秀逝世。

出生

(圖)張寔張寔

前涼明王張寔(271年-320年)是十六國時期前涼政權的君主。為張軌(255年--314年)長子。314年即位,晉愍帝司馬鄴任命為都督涼州諸軍事,涼州刺史,西平公。永嘉六年,平麴儒,遷其部眾六百餘家於姑臧(今甘肅武威市)。西晉亡後,沿用晉愍帝的建興年號,實為割據政權,史稱“前涼”。時京兆人劉弘勢力盛有野心,“然燈懸鏡于山穴中為光明,以惑百姓,受道者千餘人,寔左右皆事之”,張寔的部下閻沙、趙仰是劉弘同鄉。320年被部下閻沙所殺。張寔弟張茂繼位後,“乃誅閻沙及黨與數百人”。

逝世

(圖)裴秀裴秀

劉禪蜀漢皇帝,後降晉(207年出生)。蜀漢後主即劉禪(“禪”,拼音:shàn(同“善”);207年-271年),初名斗,字升之,後改名禪,字公嗣,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漢朝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諸葛亮死後蜀漢維持了近三十年的統治,但,劉禪對於主張積極北伐的姜維也諸多制衡,嚴重地拖慢了北伐的進度。而且劉禪對於宦官黃皓也頗為寵信,姜維畏懼黃皓,只得擁兵屯墾漢中的沓中(今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最後鄧艾偷渡陰平大軍壓境,劉禪召開御前會議,與群臣商議如何抵禦。最終劉禪接受譙周的開城建議,在263年向曹魏投降。《三國志》陳壽認為他是“素絲”,早年得諸葛亮輔助,所以“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但後來寵信黃皓,敗壞政事,卻是“惑閹豎則為昏闇之後”。孫盛則認為他是庸主。而由於《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形象影響,於是其小字為“阿斗”,被後世意指政事無才幹者,“扶不起的阿斗”就是指劉禪。
司馬望(205年-271年),字子初,三國時期魏國及西晉初期的重臣、大將,官至大司馬,封爵為義陽王,諡號則為義陽成王。泰始七年(271年)時,司馬望逝世,時年六十七歲。由於司馬望個性節儉吝嗇又好斂聚錢財,他死之後家中金帛盈溢,因此被人譏笑。
牽弘(?-271年),安平郡觀津縣人,魏國名將牽招的次子、牽嘉的弟弟。史稱剛毅有父風,擔任魏隴西太守,參加魏滅蜀之戰,受鄧艾調遣。蜀漢滅亡為蜀郡太守。鄧艾死後,鹹熙年間牽弘被任命為振威護軍。西晉時任揚州刺史。270年,吳國大將丁奉領兵至渦口,被他給擊走。當時的大將軍陳騫都督揚州諸軍事,牽弘不聽從陳騫的命令。在271年,北地郡的胡人攻擊金城郡,涼州刺史牽弘出兵討伐,因為勇而無謀,招致羌戎反叛,圍攻牽弘於青山,牽弘兵敗被殺。史稱“以果烈死事於邊”
裴秀,曹魏官吏,後為晉朝官員,地圖學家(224年出生)。裴秀(224年-271年),字季彥,河東聞喜人。西晉政治家,地圖學家。青年起從政,一直頗受司馬昭,司馬炎父子信任,曾主持魏末晉初官職和爵位的制定工作,官至司空。他著有中國最早又記載的地圖集《禹貢地域圖》,並在其序中提出了對中國古代地圖繪製影響很大的“製圖六體”。後因服寒食散誤飲冷酒去世。
丁奉,東吳重要將領。丁奉(?-271年),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264年,孫休逝世,丁奉與丞相濮陽興等遵照萬彧之言,一起擁立孫皓,遷為右大司馬左軍師。268年,孫皓命丁奉與諸葛靚攻打合肥司馬駿,丁奉與西晉大將石苞書信,互說閒事,石苞因而撤還。明年,丁奉再率兵至徐塘,進攻谷陽。谷陽百姓知道後都逃去,丁奉無收穫。孫皓大怒,斬殺丁奉導軍。271年逝世。丁奉墓於1953年在安徽廬江縣西門外的龍子口被發現,墓地有160多平方米,高5米多,墓室為卷拱形,高3米多,寬2米,長5米,均為古錢紋和幾何圖案的青磚砌成。
丁封,與其兄丁奉同為東吳武將。丁封(?-271年),中國三國時人。與其兄丁奉同為東吳武將,官至後將軍,死在丁奉之前。三國演義中,在鄧艾攻打諸葛瞻鎮守的綿竹關時,諸葛瞻向東吳請求援軍,丁奉奉命出征,丁封和孫異任丁奉的副將,劉禪投降後退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