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8年

公元前668年

公元前668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癸丑年(牛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是周惠王九年;魯莊公二十六年;秦宣公八年;陳宣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86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文物——印紋罐東周文物——印紋罐

公元前668年是:周惠王九年;魯莊公二十六年;秦宣公八年;陳宣公二十五年;蔡穆侯七年;鄭文公五年;宋桓公十四年;楚成王四年;齊桓公十八年;晉獻公九年;燕莊公二十三年;衛懿公元年;曹僖公三年;杞惠公五年。

公元前668年,晉大司空士蒍修築首都絳城(山西翼城縣東南),擴建宮殿。翼城,古稱唐國,自古為晉南承東啟西之咽喉要地。西周周成王封叔虞(桐葉封弟)於此,後曾改稱晉。春秋時為晉都故絳,北魏太和十二年置北絳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翼城縣,唐天祜三年改為澮川縣,宋復名翼城縣,金升為翼州。元復稱翼城縣,沿用至今。 

(圖)牛年賀年畫牛年賀年畫

公元前668年,晉殘餘諸公子奔虢國(山西平陸),虢國為之兩次出兵攻晉。虢國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諸侯封國。周武王滅商後,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虢國國君,虢仲(一說虢叔)封東虢(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虢叔(一說虢仲)封西虢(今陝西寶雞市東),兩虢起著周王室東西兩面屏障的作用。西周晚期周宣王初年,西虢東遷,形成所謂南、北二虢。於豪亮先生說“虢仲、虢叔都是文王之弟,虢仲封於東虢,虢叔封於西虢。北虢在平陸,在黃河北岸;南虢在三門峽,在黃河南岸。北虢和南虢隔河相望,其實只是一個虢國(相當於原西虢),這是虢叔的後代隨平王東遷後建立的國家”。東虢於公元前767年被鄭國所滅(據《竹書記年》)。西虢東遷後,在原地留有一小虢,於公元前687年被秦國所滅據《史記·秦本紀》);東遷後的三門峽虢國建都上陽,地跨黃河兩岸,史稱南虢、北虢,實為一虢,於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所滅。

公元前668年,亞述帝國名王阿塞班尼泊爾即位(至前626年),重建尼尼微城,創大圖書館,帝國勢力鼎盛。尼尼微城是新亞述帝國都城。其址位於伊拉克的北部,底格里斯河的東岸,隔河與今天的摩蘇爾城相望。1846年起開始發掘,20世紀50年代後修復了部分城牆、城門和王宮。最早提到尼尼微城的文獻是公元前18世紀的亞述泥板文書。漢穆拉比時期,巴比倫王國統治尼尼微。公元前14世紀,尼尼微城被米坦尼人占領,不久又重新落入亞述人之手。一個世紀以後,尼尼微成為亞述夏都。亞述王西拿基立(前704~前681在位)時,正式成為帝國的新都城。公元前612年,尼尼微城被米底和巴比倫聯軍毀滅。

公元前668年(周惠王九年,癸丑),衛懿公衛赤荒淫,喜愛養鶴,鶴有官位俸祿。衛懿公嗜好養鶴,在宮廷定昌、朝歌西北鶴嶺、東南鶴城(今長垣縣鶴寨)等處,均大養鶴。其鶴如官有品位俸祿:上等竟食大夫祿,較次者士祿,衛懿公外出遊玩,必帶鶴,載於車前,號稱“鶴將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