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6年

公元前656年

公元前656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乙丑年(牛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是周惠王二十一年;魯僖公四年;秦穆公四年;陳宣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56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文物——蟠龍紋銅東周文物——蟠龍紋銅

公元前656年是:周惠王二十一年;魯僖公四年;秦穆公四年;陳宣公三十七年;蔡穆侯十九年;鄭文公十七年;宋桓公二十六年;楚成王十六年;齊桓公三十年;晉獻公二十一年;燕襄公二年;衛文公四年;曹昭公六年;杞惠公十七年。

公元前656年,周惠王21年,鄭文公17年,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於陘。冬十有二月,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春秋•僖公四年》。陳轅濤塗謂鄭申侯曰:“師出於陳、鄭之間,國必甚病。若出東方,觀兵於東夷,循海而歸,其可也。”申侯曰:“善。”濤塗以告,齊侯許之。申侯見,曰:“師老矣,若出於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若出於陳、鄭之間,共其資糧屝屨,其可也。”齊侯說,與之虎牢。執轅濤塗。秋,伐陳,討不忠也。—《左傳•僖公四年》。齊桓公以兵破蔡,遂伐楚,至召陵。—《鄭世家》。

公元前656年,晉獻公姬詭諸欲立驪姬所生幼子姬奚齊為君,驪姬誣陷太子姬申生欲毒死其父,姬申生奔新城(即曲沃,山西聞喜),自縊死。次子姬重耳奔蒲邑 (山西隰縣)。三子姬夷吾奔二屈(山西吉縣)。史稱“驪姬之亂”。姬重耳即晉文公,姓姬名重耳,與周王室同宗,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晉獻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為嗣,曾流亡國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國繼位。晉文公生於公元前671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共在位9年。在趙衰、狐偃、狐毛、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佐下,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整頓內政,發展農業、手工業,加強軍隊,國力大增,出現“政平民阜,財用不匱”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內亂,接襄王復位,獲“尊王”美名。城濮之戰,大敗楚軍。旋於踐土(今河南滎陽東北),會集諸侯,邀周天子參加,遂成為霸主。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因病去世,終年44歲。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姜小白會宋、陳、衛、鄭、許、曹,聯軍攻蔡國,蔡潰,擄蔡穆侯蔡肸,不久又釋歸。蔡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一諸侯國,在今河南上蔡縣一帶。國君為姬姓,周武王姬發之弟叔度(姬度,世稱“蔡叔度”)後裔,於公元前447年為楚國所滅。文字記載:文王子叔度封於汝南上蔡為侯,作亂。周公放之。其子蔡仲成王復封至平侯,徙新蔡,昭侯徙九江下蔡,戰國時滅於楚。

(圖)東周歷史書籍東周歷史書籍

公元前656年,齊為鄭築百代城,為宋疏田流水。齊為鄭築百代城,是說齊國幫助鄭國建造極為堅固的城牆,形容其雖經百世而不毀。齊為宋疏田流水,是說齊國幫助宋國發展農業。

公元前656年,楚國發展起來,向中原挺進,與齊抗衡。齊桓公率齊、宋、陳、衛、鄭、許、曹七國軍隊渡汝水,以楚不向王室朝貢相質詢欲楚攻。楚為避齊鋒,派大夫屈完與齊講和,齊也看到楚國強大,無隙可乘,即與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訂立盟約,史稱“召陵之盟”。這是齊桓公“尊王”的又一次勝利,其霸主地位更加鞏固。

公元前656年秋,齊桓公率齊、宋、陳、衛、鄭、許、曹七國軍隊伐陳國,陳請和。陳國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本媯姓,媯姓出自姬姓,黃帝後代。帝舜是帝顓頊的後代,傳至子孫帝舜娶到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後代媯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太姬生陳申公,陳相公。建國君主陳胡公本舜後裔,陳胡公本名媯滿,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公元前479年,楚國滅陳。

人物逝世

公元前656年,姬申生亡。姬申生是東周春秋時晉獻公之子,太子,以孝行見著。公元前656年被驪姬逼害,而自殺身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