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當歸

全當歸

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根。秋末采,挖,除去鬚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發後,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熏乾。全當歸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長15~25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頭(歸頭)直徑1.5~4cm,具環紋,上端圓鈍,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直徑0.3~1cm,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鬚根痕

基本信息

性狀

全當歸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長15~25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頭(歸頭)直徑1.5~4cm,具環紋,上端圓鈍,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直徑0.3~1cm,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鬚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數棕色點狀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黃棕色。有濃郁的香氣,味甘、辛、微苦。柴性大、乾枯無油或斷面呈綠褐色者不可供藥用。

植物形態

全當歸全當歸

多年生草本。莖帶紫色。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卵形,2~3回三出或羽狀全裂,最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3淺裂,葉脈及邊緣有白色細毛;葉柄有大葉鞘;莖上部葉羽狀分裂。復傘形花序;傘幅9~13;小總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細柔毛;花白色。雙懸果橢圓形,側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於高寒多雨山區。主產甘肅、雲南、四川;多栽培。

種植方法

選地整地

育苗地宜選陰涼的半陰山,以土質疏鬆、肥沃的砂壤土為好;栽培地,要選土層深厚休閒地或二荒地。7月中旬,先將灌木雜草砍除,鋪於地面,火燒煉山,隨後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日曬風化熟化。然後,於栽種前,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25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播前再淺耕1次,作成寬1.3米的高畦,畦溝寬40厘米,四周開好排水溝。

移栽

一般於4月上、中旬移栽為適期。過早,幼苗出後易遭晚霜危害;過遲,種苗已萌動,降低成活率。在整於耙細的栽植地上,將層積苗,按行株距33×27厘米按三角形錯開拎穴,穴深20厘米。然後,選擇種苗根頸粗0.3-0.4厘米,每穴按品字形排列栽入種苗3株,栽後邊復土邊壓緊,復土至半穴時,將種苗輕輕向上一提,使根系舒展,然後蓋土至滿穴,施入適量的火土灰或土雜肥,復蓋細土沒過種苗根頸2~3厘米即可。

3.間苗、定苗

苗高3厘米時,進行第1次間苗;再過半個月進行第2次間苗,當苗高10厘米時,進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壯苗2~3株。

簡介

產地來源

主產於甘肅、陝西、四川、雲南、湖北等地。習慣認為,產於甘肅者質量最好。

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

選購方法

選購時候,外表油亮,外面的皮呈棕黃色或黃褐色,切開後的橫截面黃白色,主根越粗壯越好,質地堅實,香味濃郁著品質高的當歸。

保存方法

貯藏在有蓋密封的容器內,放在陰涼乾燥地方,小心防潮,防蟲蛀。

用法用量

一般煎水來服用,5~15克。一般生用,用酒來炒,可以增強當歸的活血功效。

注意事項

1、濕盛中滿,大便泄瀉者忌服;外感發熱,咽喉腫痛、牙痛者忌食用,不能用銅器烹調,忌與南瓜同食。

2、通常補血用當歸身,活血用當歸尾,補血活血用全當歸。

相關記載

《神農本草經》記載“主咳逆上氣”,說明該藥亦有止咳平喘之功。

《本草綱目》記載“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排膿止痛,和血補血”比較具體全面的概括了當歸的功效。

《日華子本草》記載“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症癖”提出了當歸補血活血的功效。

藥理

當歸的化學成分主要為揮髮油,其中藁本內酷為揮髮油中的主要成分。非揮髮油成分有新歸內酯、棕櫚酸、葉酸、莨菪葶、傘形酮及膽鹼,後3種為抗炎有效成分。此外還含有多種氨酸、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以下方面的生理作用:

1、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能促進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生成,抗貧血。

2、擴張血管,改善外周循環,降低低心肌耗氧,增加輸氧能力,抗心肌缺血,降血脂。

3、保肝,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4、利尿,改善腎功能,促進腎小管病變的恢復。

5、鎮靜,鎮痛,抗炎,抗氧化,抗輻射損傷。

6、對肺損傷有保護作用,平喘,對抗過敏性哮喘。

7、增強免疫功能,能對抗糖質激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8、具有抑制某些腫瘤生長以體外抗菌的作用。

9、對子宮的作用取決於子的機能狀態,可呈雙向調節用。

套用

當歸的有效成分為水溶性成份,因此可以加水浸取。在手皂製作中,可用當歸浸泡蒸餾水來溶解鹼。

當歸可直接磨粉加熱水浸泡後敷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細胞新陳代謝,抑制色素沉著,滋補營養皮膚。

當歸提取液的DIY製備方法:取粉碎乾燥的當歸1公斤,加60-70%乙醇4L,在25-35度室溫提取3小時,過濾,重複3次,合併提取液,然後加熱使乙醇揮發,得當歸提取液。

當歸補血調經,活血散寒,消腫止痛生肌,潤腸通便。為補血要藥、婦科要藥,亦為外科常用藥。當歸與其他藥材食材搭配,對以下症狀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血虛證(表現為面色無華、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月經量少、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配伍方法:當歸與熟地、白芍等配伍使用。

血虛腹痛(因陰血虧虛、經脈凝澀所致的腹痛)

配伍方法:當歸與白芍、甘草等合用。

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瘡瘍腫痛

配伍方法:當歸與川芎、紅花等合用。

月經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

配伍方法:當歸與川芎、地黃等合用。

血虛腸燥便秘

配伍方法:當歸與肉蓯蓉、火麻仁等合用。

治療失血過多

當歸60克、川芎30克,每用15克,加水七分、酒三分,煎取七成趁熱服下,日服2次。(《本草綱目》)

治療帶狀皰疹

當歸(研末)0.5~1克,4—6小時服1次;或當歸浸膏片0.5克/片)2-4片,口服,4小時1次。(中醫驗方)

婦女諸虛不足

當歸120克、地黃60克,研細,煉蜜為丸,如梧桐子,每服15丸,飯前米湯送下。《本草綱目》)

治療遺尿

當歸60克,車前子30克,炙麻黃10克。上藥加水500毫升煎200毫升。每次用量:14歲以下者100毫升,以上者200毫升,睡前1小時服。7日為1療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