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在指數

全球存在指數

全球存在指數是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公布的用來衡量各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地位的綜合指數。除綜合國力外,全球存在指數還包括了各國在經濟、軍事、科學、社會和文化等領域內的影響力。在2010年和2011年全球存在指數的基礎上,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2012年還公布了各國在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指數,以顯示各國自兩大陣營解體後在國際上存在地位的演變。

基本信息

分析

全球存在指數中國躍至第二僅次於美國全球存在指數中國躍至第二僅次於美國
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對各國“全球存在指數”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冷戰結束後形成的新的世界平衡、在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的環境中新興大國的出現,以及在“軟實力”的國際關係較量中更為複雜的實力對比等幾個方面。此外,還試圖對各國的開放程度經濟競爭力、對發展的承諾和樹立自身形象等方面作出比較。
該指數可作為分析全球趨勢變化(多極化和兩極化的轉變、某些大國和地區的衰落與崛起、“軟實力”與“硬實力”的力量對比等)和檢驗各國外交政策的工具。

排名

2016年,中國”全球存在指數“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2011年“全球存在指數”顯示,美國仍保持世界第一位,德國第二,英國第三,法國第四,中國第五,日本第六,俄羅斯第七,荷蘭第八,加拿大第九,義大利第十。

總體來講,在2011年的“全球存在指數”排行前十位當中,歐美國家占據了8個。

雖然美國依舊是無可爭議的霸主,但也能看出其他國家正在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冷戰末期,美國的“全球存在指數”是德國的3.2倍,到2011年降至2.6倍。中國與美國之間差距縮小的幅度最為明顯。1990年,美國的“全球存在指數”是中國的17倍,到2011年降至3.4倍。

1990年,中國在“全球存在指數”排行中位列第12位,2011年躍升至第5位。巴西印度南非等構成“金磚國家”的其他幾國,其地位提升較為緩慢,尤其是南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