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侍讀學士

簡介

內閣侍讀學士官名。清內閣置侍讀學士,滿族四人,蒙、漢各二人,從四品,位次內閣學士,掌收發校閱本章,總稽翻譯。

清代內閣設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學士、侍讀學士、侍讀、中書等官。其中學士掌復奏,侍讀學士掌典校,侍讀掌勘校。內閣職務本沿明制,其重要奏章均由皇帝親自處理。雍正年間設軍機處以後,一切奏章均直達御前,對臣下的各項指示,或發諭旨,或用“軍機大臣字寄”的名義下達皇帝的旨意,或在奏摺上直接批示,不再經過內閣。

歷史

內閣侍讀學士,中國明清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品等為從四品。該官職主要配置於內閣或翰林院,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其上為掌院學士。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明、清時的政務機構。明初,統治者為另強皇帝專制,廢丞相,置華蓋殿、謹身殿、以官名較氏的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大學士為顧問。至成祖時,以官品較低的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入午門內的文淵閣當值,參預機務,稱為內閣。仁宗以後,內閣權位漸高,入閣者多為尚書、侍郎,且不限於入值文淵閣,凡為四殿(中級、建極、文華、武英)、二閣(文淵、東閣)之大學士,均為入閣,地位接近於宰相。

清朝官職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