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古鎮陝壩。1942年,愛國將領,時任綏遠省主席的傅作義先生在綏西河套地區指揮抗戰期間,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創建了私立奮鬥中學。傅先生在建校之初,崇尚“德智體兼修,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1952年,私立奮鬥中學改為公辦,與普愛中學、陝壩師範合併,稱“陝壩中學”。1958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中學”。10月,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中學;1961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第一中學”,1989年恢復“奮鬥中學”校名。2002年、2007年兩度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05年、2007年兩度榮膺“中國百強中學”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傅 作 義 像

奮鬥中學已發展成為占地總面積2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5萬平方米,教學班98個,在校學生總人數6402人(不含國中部)的歷史名校。教學主樓“奮飛樓”200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為15380平方米;教學附樓“奮進樓”亦於200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3614平方米;圖書藝術大樓“德馨樓”200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綜合科技樓“格物樓”於2006年投入使用,建築總面積11000平方米;實驗樓“知行樓”於1997年建成,建築總面積3400平方米;一、二號“啟德”“明德”公寓樓分別於1997、2000年建成,建築面積為9600平方米;三號公寓“崇德樓”於2005年建成,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文體藝活動中心於2003年建成,面積為4066平方米;國家級標準體育場2006年建成,綠化、美化、硬化,占地面積為38662平方米(合58畝),建築面積為38662平方米,由大型塑膠跑道、籃球場、人造草坪、足球場組成。這是一個綜合的大型體育場,完全可以承辦省級以上的各項大型體育賽事。南體育場,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主要用於田徑隊對訓練。北運動場13000平方米,2006年修建,用於每周升旗儀式和球類活動場地。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教學樓

學生餐飲中心“飴和樓”於2006年建成,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在“知行樓”內建有的天文館,內部設定自治區一流,充滿了科學趣味。奮鬥中學有四個閱覽大廳,能同時容納1500名學生就座閱讀,藏書25萬餘冊,報紙雜誌230多種,還開闢了一個裝備現代的電子閱覽室。學校擁有總價值1580多萬元的實驗電教儀器和校園區域網路、校園演播系統,演播大廳燈光璀璨、富麗堂皇,設施先進,是校園眾多亮點之一。每個教師都有一台電腦,各班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奮鬥中學國中部教學樓2002年建成,建築面積5767平方米;國中部公寓樓2003年建成,建築面積為5171平方米。

奮鬥中學為了提升文化品位,於2007年“文化校慶學術校慶”之際,修建了全長200米並以90度角形成回段的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的“文化長廊”,文化長廊內有楹聯38副,展現了古今中外38位科學家的事跡。在65周年校慶之際,學校塑立了孔子像、學校創始人傅作義先生像和魯迅像。校園內充滿了文化蘊味,許多壁畫及塑像構成了會說話的無聲世界,處處陶冶著人的情操。從教學樓一樓的猛獁象化石模型到二樓十五個展櫃裡的化石,是充滿奇異的生物世界。樓內壁畫展現草原王朝系列、草原風情、中國陶瓷、蒙古族文化、中國文脈、中國通史、人類警示錄、地球探索、中華賢哲、中華院士風采、百年諾貝爾科學家系列等內容。

校訓校徽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校 徽

校訓:強學、修德、健體、創新、奮鬥

校訓說明:校訓融入了奮鬥中學創始人傅作義先生“德智體兼修、教學做合一”的辦學思想,也汲取了傅先生“校長八訓”的內涵,更彰顯著奮鬥中學的育人特色、品格及文化積澱。“強學”“奮鬥”凸現了永不停息、永不言敗的奮鬥精神,“創新”體現出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

校徽釋義

1、校徽整體外形採用圓形,寓意奮鬥中學生生不息,永不止步。顏色又以綠色、白色、紅色相搭配,綠色象徵著奮中學子的青春活力;白色象徵著純潔無瑕的校園生活;紅色象徵著激情、奮鬥。中心圖案由“奮鬥”二字的漢語拼音首字母“F”與“D”為元素構成。充滿動感的“F”與“D”又組成一個“中”字,圖案整體代表奮鬥中學。

2、“F”與“D”和諧、靈動、飄逸,又象一隻正在奮飛向上的鵬鳥,蘊含著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3、“F”又如一支如椽巨筆,不斷地書寫著輝煌,又似飄揚的五星紅旗,寓示著奮鬥中學學子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情懷,不斷進取、奮發向上的意願;飛揚的弧形代表著開拓創新、 持續發展的奮鬥歷程。

4、1942標示奮鬥中學的建校年份。

師資隊伍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奮鬥中學校長

奮鬥中學是正處(正縣)級建制,下協工會、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教研室、總務處、信息中心、勤儉辦、宿管處、團委、奮中分校11個部門。校長、黨委書記彭銀翔先生,內師大中文本科畢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後又獲得研究生學歷。巴市第一次黨代會代表,巴市第二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93年至今,旗委歷屆委員,從93年到2004年,歷屆旗人民代表,2008年開始又被選舉為旗人民代表。領導班子內有三名特級教師。奮鬥中學有教職工354名,專業教師256名。特級教師3名,高級教師82名,一級教師112名,中高級教師占教師比例為75.8%。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級優秀教師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全國教學能手3人;有自治區級優秀教師2名,自治區學科帶頭人3名,自治區級骨幹教師4名,自治區級教學能手9名,有市(盟)級教學能手100名,市級以上教學能手占教師比例為43.75%。學校有研究生29名。教師合格率達99%。

辦學思想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十六字辦學理念

奮鬥中學的辦學理念是“弘揚志存高遠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恪守“強學、修德、健體、創新、奮鬥”的校訓;落實“學生為本,教師強校,科研興校,品牌立校”的辦學理念。學校辦學目標為“全面+特色”、“合格+特長”,合理配置優質資源,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將學校建成師生和諧發展,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名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以“合格”為底線,以“個性”為引領,培養強學力行,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富於創新,學業優良,自立自強,適應社會,和諧發展的“奮中人”。

辦學成果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高一年級學生進行長跑活動

2005年高考中,奮鬥中學王倩同學和墨媛媛同學考取了北京大學;重點上線人數和本科上線人數均居市第一。2006年高考中,奮鬥中學武玲蔚以639分的成績,奪得自治區第五名、巴市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何旭珍以675分的成績,奪得巴市理科第二名,被清華大學錄取;重點上線人數和本科上線人數均居市第一,在市文科前十名中,奮鬥中學有五位同學分別占1、2、4、8、10名。2007年高考中,奮鬥中學上北大、清華錄取分數線7人,其中朱淏、李珍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周驥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重點上線328人,本科上線1574人,均居市第一。

2008年高考中,陳一帆劉岩哲王春藝張雅蓉4人考入北京大學,陳一帆以642分的優異成績奪得巴市文科狀元;辛宇鵬同學考入清華大學;重點上線人數389人,二本以上人數1121人,本科以上人數1946人,均居市第一。奮鬥中學堪謂是桃李芬芳滿天下,英才濟濟遍中華。

獲得榮譽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2005年5月,奮鬥中學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網評為“中國基礎教育網路實驗學校”。6月,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家在普通高中通過ISO9001教育教學管理體系質量標準認證的學校。10月,在由北京品牌時代公關顧問公司發起,北京大學、《暸望周刊》聯合主辦,並有新浪網《中國教育報》等國內十餘家媒體共同支持的2005(首屆)中學名校校長論壇上,入選2005年“中國百強中學”。2006年4月,經“中國教育網”、“中教決策中心教育質量管理委員會”專家組審核,被命名為“國家教育質量管理示範基地”。2006年10月,經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審核,奮鬥中學被命名為“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實驗基地”。10月,被第29屆奧林匹克組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內蒙古杭錦後旗奮鬥中學全國學校規範化管理示範單位

2007年:奮鬥中學舉辦了巴彥淖爾市第三屆“移動杯”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和內蒙古自治區中學生“河套王杯”田徑錦標賽,奮鬥中學代表隊都取得了閉體總分第一名和男子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奮鬥中學再度入選“全國百強中學”;在首屆“全國學校規範化管理經驗交流暨表彰大會”上,奮鬥中學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國學校規範化管理示範單位”稱號;奮鬥中學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十所“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和三所典型學校之一;在“第二十四屆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上,被評為全國100家“全國教育信息化示範基地”,並頒發獎牌,校長彭銀翔被聘為“中國國情調研中心育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並頒發證書。在巴市中學舉行的巴彥淖爾市高中校長聯誼會學生七項綜合實踐活動競賽中,奮鬥中學甲、乙兩個代表對分別獲得集體一等獎和集體貳等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