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四子王旗一中建於1956年。現有國中、普高、職高三類教學班106個,7560名學生。教職工300人,專任教師252人,學歷合格率78% 。分東西兩個校區。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四子王旗一中西區為普高和職高,東區為國中。學校是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市級育才獎長安杯獲得單位。高考升學人數居全市旗縣區前茅

目錄

★ 校慶專欄

★ 學校概覽

★ 校史簡介

★ 職教專欄

★ 校園景色

★ 參考連結

四子王旗第一中學——校慶專欄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滾滾長江水,悠悠母校情。不必說老師的教誨和同學間的嬉戲,也不必說運動場上的拚搏和吶喊,更不必說寢室里那高談闊論,就是操場籃球架旁,教室後的大楊樹下所發生的軼聞趣事,在我們的記憶中就是那么親切,那么感人。
是啊,"韶華胡何求"。我們朦朦朧朧地投進了母校的懷抱,度過了人生最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美好的少年時光。母校的一草一木,成為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叫我們怎能忘懷?
我們的母校誕生於1956年,這是一個特殊的歲月。長河悠悠,風帆高張。母校一路走來。這一走就是五十年。五十年,有多少精彩寫入其中,有多少繁華可以品嘗,又有多少坎坷磨盡。五十年的風雨歷程,母校今非昔比了,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現有在校學生6000餘人,教職工272人。辦學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育人質量蒸蒸日上。2001年被命名為“自治區文明單位”,2002年跨入“自治區綠色學校”行列,目前學校的發展目標是早日成為“自治區示範高中”。

四子王旗第一中學——學校概覽

四子王旗一中建於1956年。現有國中、普高、職高三類教學班106個,7560名學生。教職工300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人,專任教師252人,學歷合格率78%。分東西兩個校區。西區為普高和職高,東區為國中。學校是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市級育才獎和長安杯獲得單位。高考升學人數居全市旗縣區前茅。

學校辦學條件先進,教室全部接通多媒體網路、可共享全國名校教育教學資源。安裝了教學監控反饋系統,用回放課堂實況的功能為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服務。並向社會開放課堂,完善了課堂教學監督評價制度。實驗、語音、圖書、閱覽條件全部達標。學生體育活動場館場規範,地器材齊全,達到自治區一類高中辦學標準。

學校2007年8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建立了在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使整體工作更富活力。全員競爭上崗,以崗取酬。教學管理實行分層教學,分層目標,分層待遇,形成了學校工作目標和各位教師工作任務相一致的制度體系。創建了公平公正優勞優酬的競爭環境。學校推行全員德育工作機制,實施職務津貼、登台弗與管理教育學生日常行為相聯繫的育人制度,搭建了學生行為與家長隨時溝通的信息平台,形成了德育工作校內校外教師職工齊抓共管的局面。
學校資助貧困生、獎勵優秀生體系完善。學校設立中考獎學金,建設銀行設立建設未來獎學金,職高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普高生享受財政困難補助,考上大學的特困生可享受銀行貸款或社會贊助。

學校作為全旗教育系統的視窗單位,一直倍受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自治區副主席連輯、教育廳廳長郭明倫、烏蘭察布市委書記吳永新、市長付鐵鋼等領導近年蒞臨我校指導工作。

四子王旗第一中學——校史簡介

1.校史簡介

四子王旗一中自1956年建校至今已五十年,五十年來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教學樓落成之際學校著手編寫校史,開闢校史陳列室,以此展示學校發展的艱難歷程和輝煌成就。
校史展由三部分組成,沙盤、實物陳列和圖板。沙盤分成一中校舍原貌、建設規劃兩部分。實物陳列主要以學校歷年受獎情況為主,兼有保存價值的實物圖片是校史陳列的重要部分。它主要以圖片、圖表、文字的形式以不同側面反映一中五十年來的滄桑巨變。其中尤以校史概況為重,它把學校的發展概況分為“十年艱苦創業”、“十年文化動亂”、“十年恢愎發展”、“十年穩步提高”和“十年遠景規劃”五個時期,全面而詳盡地反映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真實內容。
讀史可以使人明鑑,我們應當以學校歷史的沿革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不斷開拓進取,務實創新,把教育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2.歷任校長

張宏德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1956年6月6日,“烏蘭花二小附屬中學”宣布成立,張宏德任副校長,這是一中的雛形。
1957年,國家撥款6萬元,從二小遷往一中現址,正式建校並更名為“烏蘭花中學”,從此一所正規的初級中學宣告誕生。
1957年“反右”中,兩名教師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張宏德被撤副校長職務,副校長由歐力布兼任。

1958年,師生動手、勤儉建校,自己動手脫土坯,蓋成禮堂一座,成為一中標誌性建築。
1959年,武東縣大灘中學停辦,王世清等5名一線教師分入我校。
1959年學校組織師生在水庫西造田60畝,成為學校第一處勤工儉學基地。
1960年,學校正式招收一個3年制高中班,由張淵昭等名師任教。

陳介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1961年10月,上級任命陳介為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1961年,因三年自然災害,學生大量流失。
1962年,內蒙師院等高校7名大學生分配到我校任教。
1963年,內蒙師院、安徽大學、貴州大學、西安大學的11名本科生自願來我校支邊任教,教師隊伍等到再次充實。 

1963年,三年制高中班畢業,郭永明、龔敬明、劉世榮三位同學升入大學,這是我校送出的第一批大學生。
1966,年截至本年止,學校辦學規模擴大了,擁有教學班18個,教職工74人,學生1000人。
1966年“文革”開始,學生停課鬧“革命”。
1967年12月,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尤俊、宋文昌任副主任。
1968年,在“清理階級隊伍”中,有3人被清除,1人被群專,在“挖新內人黨”中,教員白曉宇被迫害致死。
1969年12月,正在隔離審查的原黨支部書記陳介被平反,任“革委會”主任,梁有山、趙發田為委員。

劉瑞祥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1970年,劉瑞祥任學校校長。1971年,學校增設二年制高中班3個,成為一所初高中並存的完全中學。
1971年,受“馬振夫”事件和“永紅國小”事件影響,學校剛出現的好形勢又被扼殺,重新陷入混亂。
1973年,以富春旺等為首的骨幹教師,不堪傷害,紛紛調回原籍,這是教師隊伍的第一次流失。
1973年,教育局決定招聘趙伯雄王思成等12名“知青”到校任教,以解“青黃不接”之危。

梁有山

1975年5月,梁有山任校黨支部書記兼校長,楊子和任副校長。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1976年,到本年度止學校共有28年教學班,93名教職工,1535名在校生。
1978年,學校認真落實政策,為運動中受害的教師平反昭雪,其中包括張宏德、富春旺、李登文、雲璧璽、王世清等47人。
1979年,學校舉行追悼會為因挖“內人黨”而致死的白曉宇同志平反。
1979年,國家投資9萬元,興建實驗室6間,彌補了實驗教學的空缺。

楊生華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1980年3月,調韓鳳歧主持學校工作,9月調楊生華任支部書記兼校長,范忠任副校長。
1980年,學校制定了《優秀班團幹部條件》、《三好生條件》、《住校生管理制度》,邁開了制度建設的第一步。
1981年,高中班從二年制轉為三年制。
1982年,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85年烏盟分片驗收時學校達到優秀水平。

馬映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1984年9月,馬映任校長,范忠、周景榮任副校長,邢存鼎任書記。
1984年,學校實行自習輪流輔導制、任課循環制、教學優劣獎罰制。教學形勢大好,當年考取大學人數突破百人大關。
1986年,學校如開第一次教職工代表大會,恢復了工會參與學校管理的職能。
1986年6月6月,學校舉行建校30周年慶祝活動。
1986年,學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開展教研活動,派教師南下武漢學習“黎氏教學法”請陝西名師來校講學。

周景榮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1986年9月,周景榮任校長,邢存鼎任書記,張賢耀、范忠任副校長。
1986年,學校高考錄取人數達到155人,再次被評為“盟級先進集體”,被政府命名為“文明學校”。
1986年,馬映、李志遠、田瑞年等骨幹教師被呼和浩特、包頭、集寧等地中學聘走,這是教師隊伍的第二次流失。

張賢耀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1988年,實行校長負責制,張賢耀任校長,邢存鼎任書記,李海泉任副校長,姜作周任教務主任,於有升任政教主任。
1989年,學校實行年級組、教研組並存以年級組為主的管理體制。
1990年,制定了“勤奮、守紀、求實、創新”的校訓。

1991年,提任付東平為副校長,付文林為書記。
1993年,在教育系統壓縮編制、分流人員中,我校23名骨幹教師被分流,先後去往山東、江蘇、包頭等地應聘,這是教師隊伍的第三次流失。
1993年3月,辦學體制變動,實行初、高中分校,學校正式成為一所純高中學校。
1993年,國家教育司司長王文湛來我校視察,並題詞“發展教育、富民興旗”。
1994年,成立了校華美服裝有限公司,付東平任法人華表。
1995年3月,學校班子調整,於有升調任副校長。
1995年,《四子王旗第一中學1996——2000五年規劃》出台,指導思想是“勵精圖治、爭創一流”。
1996年,浙江民盟、內蒙民盟、杭州二中領導光臨我校,並設“五四”獎學金。
1996年6月6月,舉行教學樓奠基儀式,為改善辦學條件拉開序幕。
1997年3月,高昱提升為副校長。
1997年3月,學校派於有升、高俊峰赴杭州二中掛職學習2個月。
1997年12月17日,師生喜遷新樓,從此結束了土房教學的歷史。

於有升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1998年,領導班子新老換屆,於有升任校長,付東平任副校長,張賢耀為書記。

四子王旗第一中學——職教專欄

求職、升學、就業,四子王旗高級職業中學是你理想的選擇。經驗表明,國中成績為中下等的同學,經過職高三年努力可考入相對理想的對口職業高校。選擇職高學習,是升學與就業的捷徑。從反饋的信息看,我校考入高校現已畢業的畢業生中一部分已專升本繼續深造,另一部分已就業,其中2000年考入內蒙古民族大學的楊子榮同學已考研。

我校於1997年成立,10年來,學校本著立足實際、注重未來的發展思路,依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傾斜政策、依託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廣泛關注與支持,依託全體師生的不懈努力,從小到大穩步發展。學校現開設農學、旅遊、醫學、牧醫、建築、幼師、機電、化工、財會、汽駕、採礦、計算機、工藝美術等13個專業。自2000年有第一屆畢業生以來,畢業學生累計已達1107名,有996名同學升入高校學習深造,平均高考升學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7年高考升本人數達33人。今年計畫招生450人,開設六個教學班。

學校本著為社會負責、力爭讓每位學生有較大發展;教學上注重基礎、因材施教,高一新生入學根據學生成績對國中文化課進行系統複習,以適應高中學習的後續需要,高二分設專業課。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我校在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近年來先後與內蒙古化工學院內蒙古機電學院、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北京大方職業學校、江西冶金學院、天津北辰職業中專、山東歷城職業中專等相關院校達成聯合辦學協定。區外院校在職高招生、就業上的加盟,拓寬了職高生升學、就業的渠道,使職業教育更靈活、更適用、更具感召力。

目前,學校已初具辦學規模,管理、教學、招生、就業等相關工作都已自成體系,步入了規範化、良性發展的軌道,在全市職業教育戰線上異軍突起,已被社會、家長、學生廣泛認可。隨著國家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深入,尤其是對西部職業教育的鼎力支持,我旗職業教育事業必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學好真本事,天下任我行!四子王旗職業中學願為有志於職業教育的同學插上奮飛的翅膀!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招生範圍、對象:

面向社會、面向全旗各中學招收應往屆國中畢業生及有一定專業特長的社會青年,2007年計畫招生6個教學班,450人。

學校各專業簡介:

1.計算機專業:是我校主體專業之一。本專業培養具有普通高中文化程度的初、中級計算機套用性人才和網路技術人才,同時為高等院校輸送新生。

2.建築專業:也是我校主體專業之一。本專業高校就業前景廣闊,可從事城市規劃、設計、管理、建築設計、工程測量、施工管理、預決算等工作。學校配齊了常用建築教學設備、儀器。

3.工藝美術專業:本專業實用性強,易於就業,學校建有專業課畫室,設備齊全。學生畢業後可升入高等藝術學院學習深造,將來從事裝飾、裝潢、新聞廣告、服裝設計、圖形圖象設計製作等職業。現有專業課教師兩名,均為校外特聘專業教師。

4.醫學專業: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中等醫士,畢業生可參加高等院校的對口招生考試,也可就業工作。

5.旅遊專業:是我校根據社會需求和快速發展的高校旅遊類對口升學而設定的專業,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旅遊管理、導遊類套用人才。畢業生可升入高等院校繼續學習,或推薦就業。

6.音樂幼師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中等音樂、幼師套用型人才,並為高等藝術院校、團休、幼兒院等部門輸送新生和師資。

7.牧醫專業:主要培養動物養殖及疾病防治的套用型人才。掌握動物生理、生化、營養、飼料、微生物及免疫、病理學與藥理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畢業生可對口考入高等院校繼續學習。

8.農學專業:是我校的主體專業,主要培養套用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時學習植物的栽培、養殖、養護、管理技術,畢業後可升入高校繼續學習。

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考察。

四子王旗第一中學——校園景色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內蒙古四子王旗第一中學

參考連結:http://www.szwqyz.c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