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耳道

內耳道

內耳道(internal acoustic meatus),人體解剖學術語,為顳骨岩部內的短管狀空腔,開口於顳骨岩部後面中央部的內耳門,橫貫岩部,止於內耳道底,有面神經、前庭蝸神經及迷路動脈、靜脈通過。

基本信息

釋義

內耳道內耳道
骨內部的空腔,稱腔(cavity)、(sinus)、(antrum),較小的稱小房(cellules),長形的腔洞稱管(canal)或道(meatus)。內耳道即為顳骨內部的長形空腔。毗鄰內耳而不屬於內耳。

構成

內耳道為位於顳骨岩部內一骨性管道,長約10mm,向後開口於內耳門(岩部後面中部偏內處),向外為內耳道底(一垂直的而有篩狀小孔的骨板)所封閉。
內耳道的開口:
內耳門(internalacousticpore):顳骨岩部後面中央部的大孔,為內耳道的開口。
內耳道的終端:
內耳道底(fundusofinternalacousticmeatus):內耳道外側端的薄骨板。其隔開內耳道和前庭及耳蝸。
顳骨岩部內有內耳道,內耳道的外端為一垂直的而有篩狀小孔的骨板所封閉,該骨板稱內耳道底。內耳道底構成內耳的前庭和耳蝸內側壁的大部分。內耳道底有一橫嵴分為大小不等的上下兩區。內耳道底上區較小,被一垂直骨嵴分為前後兩部。前部為面神經管區,後部為前庭上區。內耳道底下區較大。前方為蝸區,後方為前庭下區。

內耳道底分區
位置 通過神經
內耳道底 面神經管區 前部上區
面神經
內耳道底 前庭上區 後部上區 前庭神經上終支
內耳道底 蝸區 前部下區 蝸神經纖維
內耳道底 前庭下區 後部下區 前庭神經下終支

內耳道的內容物:
面神經(facialnerve),第七對腦神經。為混合性腦神經,由特殊內臟運動纖維、特殊內臟感覺纖維和副交感纖維組成。通過內耳道的面神經屬於面神經內耳道段。
前庭蝸神經(vestibulocochlearnerve),又稱位聽神經,第八對腦神經。為感覺性腦神經,由蝸神經(蝸部)和前庭神經(前庭部)兩部分組成,蝸神經與聽覺有關,前庭神經與位置覺和平衡功能有關。
迷路動脈(labyrinthineartery),由基底動脈發出的小支,又稱內耳道支,經內耳道進入內耳。
迷路靜脈(labyrinthinevein),收納前庭和半規管的靜脈。與迷路動脈伴行,並接受來自蝸軸底的蝸靜脈而形成迷路靜脈,注入岩上竇的後部或橫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