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項族平夏部

党項族平夏部居於銀州(今陝西米脂縣西北)以北、夏州(今陝西靖邊縣北白城子)以東地區。因其地“平沙漠漠無林阻”,又是南北朝時期赫連夏政權所在地,遂被稱為“平夏部”。後來的西夏政權,正是在平夏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党項族平夏部居於銀州(今陝西米脂縣西北)以北、夏州(今陝西靖邊縣北白城子)以東地區。因其地“平沙漠漠無林阻”,又是南北朝時期赫連夏政權所在地,遂被稱為“平夏部”。後來的西夏政權,正是在平夏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党項族是我國古代羌族的一支。最初,他們活動於今青海東南部黃河曲折北流之處。以遊牧為業,不知稼穡;織牛羊毛為屋,以獸皮為衣,以獵物為食;沒有文字和曆法,以草木的枯榮來計算歲時;崇尚武力,沒有法令。唐初,其活動範圍擴大至今四川松潘以西地區。部眾以姓氏結為部落,互不統屬。較大者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部,其中以拓跋氏最強。
後來,地處青藏高原的吐蕃強盛起來,不斷攻擊党項諸部,党項人被迫向朝廷請求內遷。在唐王朝的幫助下,陸續移其部於今甘肅東部、寧夏和陝西北部一帶。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僕固懷恩(唐朝著名蕃將)起兵叛唐,並煽動党項、吐谷渾等族叛唐作亂。唐王朝也害怕居地相鄰的党項族與吐蕃族相互聯絡,威脅京城,便採納了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的建議,將居住在靈州至慶州一帶的党項部落遷到銀州(今陝西米脂縣西北)以北、夏州(今陝西靖邊縣北白城子)以東地區。此後,遷居於銀、夏一帶的党項族部落被稱為“平夏部”。而後為西夏王族的拓跋氏是平夏部里勢力最顯赫的大族。
唐僖宗中和年間(881~884年),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因助唐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僖宗授以夏州節度使,賜姓李,封夏國公,統轄夏、綏(今陝西綏德)、銀、宥(今陝西靖邊東)四州之地,正式成為大唐王朝的封疆大吏。從此以後,平夏部拓跋氏首領便世襲此職,長期統轄這一帶地方,成為中國西部邊境上一支強大的藩鎮勢力。
党項族平夏部遷移圖党項族平夏部遷移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