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端

兌端,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兌骨。屬督脈。在面部,當上唇的尖端,人中溝下端的皮膚與唇的移行部。在口輪匝肌中;有上唇動、靜脈;布有面神經頰支及眶下神經分支。主治昏迷,暈厥,癲狂,癔病,消渴嗜飲,口瘡臭穢,齒痛,口噤,鼻塞。斜刺0.2~0.3寸;不灸。

功能作用

清熱、定驚、止痛。

定位

上唇尖端,當人中溝下端與口唇連線處。

解剖

在口輪匝肌中;有上唇動、靜脈;布有面神經頰支及眶下神經分支。

主治

癲狂、齒齦腫痛、鼻中息肉。

操作

向上斜刺0.2寸,或點刺出血,禁灸。

臨床運用

本穴有清熱、定驚、止痛的作用。配目窗、正營、耳門,可通經行氣,主治唇吻強閉不開;配本神、百會,可開竅醒神,治療癲癎嘔沫;配膀胱俞、水道、中極,可通調水道,治療遺尿、尿閉。

配伍

兌端配目窗、正營、耳門,有行氣通經的作用,主治唇吻強閉不開。

兌端配本神,有開竅醒神的作用,主治癲疾嘔沫。

兌端配耳門,有行氣通清熱的作用,主治上齒齲。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痙互引,唇吻強。”

2、《類經圖翼》:“癲癇吐沫……口瘡臭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