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狄王朝

克勞狄王朝

克勞狄王朝時期指羅馬的奧古斯都死後50餘年時間裡(公元14至68年),有四位元首相繼即位。他們分別是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勞狄和尼錄。因為他們都是奧古斯都及其第三個妻子李維亞的親族,又是朱理亞和克勞狄兩個氏族的成員,所以把他們的統治時期稱做“朱理亞·克勞狄王朝”,(亦稱儒略-克勞狄王朝)。

一、提比略(Tiberius,14—37年在位)
提比略·尤里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提比略·尤里烏斯·凱撒·奧古斯都

奧古斯都生前很早就注意了對繼承人的培養。最初他選中了大將阿格里巴,因而命女兒朱理亞在死去丈夫之後與阿格里巴結婚,一心重用、培養阿格里巴,準備讓他繼承大業。不料,阿格里巴在多所建樹之後於公元前12 年去世。於是,奧古斯都轉而注意新長大成人的兩個繼子提比略和德魯蘇,命新寡的女兒朱理婭與提比略成婚,並有意培養兩繼子,給以建立軍功的機會。但其間又曾注意日漸長大的兩外孫,即女兒朱理婭與阿格里巴所生之子,有罷黜提比略之意。後因兩外孫相繼夭折,奧古斯都才最後選定提比略為自己的接班人。
提比略生於公元前42 年,即位為元首時已50多歲。他為人嚴肅苛刻,冷淡矜持。因幾經周折方成為正式繼承人,因此對繼承元首大位十分勉強,甚至厭惡。他生性陰鬱多疑,總懷疑有元老反對他,對元老們的討好和諂媚行為持討厭和輕蔑態度。據說他有句名言說:“讓他們恨我吧!但他們得接受我所作的一切。”他寵信近衛軍長官謝亞努斯(L·Aelius Seianus),相信告密。而謝亞努斯又利用提比略的多疑,任意引用“大逆法”,動輒控告元老背叛祖國,大逆不敬。宮廷及上層元老多遭陷害。人們對謝亞努斯恨之入骨,而對提比略則膽戰心驚,怕遭不測。
在繼承人問題上,奧古斯都原意想讓德魯蘇之子,有軍功和聲望的日耳曼尼庫斯繼提比略為元首。提比略顯然十分嫉妒,不讓他在萊茵區建功,故意召他回羅馬,改派去東方,並派親信敘利亞總督比索監督日耳曼尼庫斯在東方的行動。公元19年日耳曼尼庫斯死於敘利亞,人們傳言是比索受命毒死他的。隨之謝亞努斯又進而害死日耳曼尼庫斯的遺孀阿格里庇娜及其二子。①這些事人們也懷疑是提比略授意的。公元27年以後,提比略自己到卡普里島(Capli)隱居,此後10年至死沒有回羅馬,只通過親信控制羅馬政局。公元31 年下令處決作惡多端的謝亞努斯,由此可知他人雖不在羅馬,但對羅馬政局尚能控制。公元37年提比略死,繼承人並不明確。人們顯然由於懷念日耳曼尼庫斯而擁立他僅有的幼子蓋約·愷撒繼位為元首。
提比略在位20餘年,以性格陰鬱怪誕,喜怒無常,寵信小人,實施恐怖政策等聞名。其實這些傳聞可能有些是共和派史傳作家渲染的。而且提比略的恐怖政策主要也是在宮廷貴族和元老豪門中實行的。論政績,提比略統治時代雖比不上奧古斯都時代,但也算得上國泰民安。他因襲奧古斯都的成例,能守成,精兵簡政,不輕易對外用兵,為羅馬贏得了20年的和平環境。財政方面崇尚節儉,不舉行大眾公共娛樂,但積極開礦,發展貿易,增加收入。20餘年國庫積累豐厚。因此,公平而論,作為一位政治家,提比略在內外事務方面還是有成就的。
二、卡里古拉(Caligula,37—41年在位)
卡里古拉原名蓋約·愷撒,是日耳曼尼庫斯的幼子。他幼小隨父在萊茵軍中,喜穿士兵穿的軍靴,在士兵中得“小軍靴”即“卡里古拉”的綽號。他被確立主要與人們對日耳曼尼庫斯的愛戴有關。初即位時(23 歲),他宣布大赦,召回流犯,不聽告密,親理政事,尊重元老院,恢復人民會議等,一時很受人們歡迎。但不久他一改初衷(據說是一場大病之後),開始模仿東方專制皇帝的作風,對元老輕蔑無理,動輒加罪,隨意流放,甚至殺戮有名人物。對外不知審時度勢,在日耳曼和不列顛貿然用兵,結果徒勞無功。財政上靡費無度,提比略20餘年的積蓄經他3年揮霍所剩無幾。元首的暴虐使宮廷內外、元老院以及各軍隊到處無不伺機謀反。公元39年,萊茵軍曾謀立其司令官雷必達(M·A·Lepidas)為元首,但被鎮壓。隨後在各地相繼發生謀反擁立事件。41年,羅馬近衛軍發動宮廷政變,將他刺死於宮中,擁立他的叔父,日耳曼尼庫斯的弟弟克勞狄為元首。
卡里古拉是頭一個行為怪誕、胡作非為的元首,不過他當權時間不長,影響不大。
三、克勞狄(Claudius,41—54年在位)
克勞狄一世克勞狄一世

克勞狄是德魯蘇的幼子,日耳曼尼庫斯的弟弟。據說當宮廷政變,卡里古拉被殺時,他嚇得躲在窗簾後面,後被近衛軍發現,擁立為帝,時年55 歲。此人是奧古斯都家的醜小鴨,有生理缺陷,體弱,遲緩,不善言談,貌似痴呆,但好讀書,研究古史和文學,寫過《埃特魯里亞歷史》20卷,《迦太基史》8 卷,《奧古斯都史傳》41卷,還寫過《自傳》,可惜都未留傳下來。他對羅馬歷史有自己的看法,認為羅馬的成功在於它能從外面引進新事物,進行改革,而同時不丟掉自己的優秀傳統。可能沉湎於書本和寫作,治國之事全依靠顧問。他不拘一格,所依靠的左右手主要是自己的釋放奴隸。當時最受倚重,亦即最有權的幾個人,如卡利斯圖斯(Callistus)、那西蘇斯(Narcissus)和帕拉斯(Pallas)等都是釋放奴隸。這些人掌握大權,欺下瞞上,營私舞弊,宮廷成為他們售賣官職的場所。①滿朝文武對此無不怨氣衝天。克勞狄還受他妻子的愚弄。他的第四妻阿格里庇娜原是他的侄女,是日耳曼尼庫斯的女兒。這個小阿格里庇娜非常擅權,一心想謀害克勞狄,好讓她與前夫之子尼錄繼位。公元54年,克勞狄死,死因不明,相傳是阿格里庇娜毒死的。
克勞狄皇帝貌似痴呆,實則很有智慧。他不僅是個學者,而且還是一位很有建樹的政治家。在他當政時期,他放棄對被控叛逆罪者的審訊,允許被放逐的元老回來,並熱心與元老院合作,創造團結氣氛。他積極完善自奧古斯都以來逐步建立起來的元首制新政權機構,如元首辦公廳、御前會議、元首財政部門、最高法院等,並日益使其制度化。此外,他還親自主持一系列大工程的建設,如疏浚奧斯提亞港,修克勞狄水道,排乾福西尼湖沼澤,修建克勞狄大道等。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廣泛地向行省居民贈送公民權,吸收高盧省上層參加元老院,平衡羅馬與行省的關係,擴大統治階級的基礎。在對外方面,他又恢復了愷撒的擴張政策,先後在不列顛、毛利塔尼亞和色雷斯設立了5個新省,鞏固了羅馬人對這些地區的統治。所有這些都是有政治遠見的做法。
四、尼錄(Nero,54—68年在位)
克勞狄皇帝死後,年僅16 歲的尼錄在其母親克勞狄之妻阿格里庇娜操縱下即位為元首。初時,尼錄本人年少不懂政治,喜歡吹拉彈唱、宴享取樂,信賴近衛軍長官布魯斯和老師辛尼加,由他們主持政務,帝國政局比較平穩。但其母阿格里庇娜弄權干預政事,宮廷內陰謀不斷。59年以後,尼錄為擺脫阿格里庇娜的控制,於是便派人殺害其母。此後,尼錄更加任性。
62年,布魯斯病危,辛尼加被迫退休。這樣,一時能給尼錄施加影響的人物已不復存在,相繼而來的便是一些投其所好,百依百順,並為尼錄所寵信的小人,這些人阿諛奉承,助紂為虐,有意放縱尼錄的一切罪惡行為。
從此以後,尼錄對政事不理不問,終日尋歡作樂,賽馬、角斗、演習、歌舞,宮廷上下均講究穿戴裝飾,宮中侍女都以貴重金飾裝扮,奢華無度,很快弄得國庫空虛。為籌款,提格里尼教他利用密探告密的辦法,看準哪個高官富有,便引用“大逆法”告發以叛國罪,橫加逮捕或放逐,沒收財產。提格里尼也常利用尼錄之手消滅他所嫉妒的人。一時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64年,羅馬大火延燒了一個星期,羅馬城14區燒毀了10 區。災後重建,把帕拉丁和厄斯魁林間約120英畝土地建成一遊樂園,並修建了新王宮,即傳說中的黃金屋。據說提格里尼誣稱此火為基督教信徒所放,於是採用殘酷手段迫害基督徒。但民間相信火是尼錄有意命人放的,燒毀舊城的目的是為了重建他的王宮和樂園。
65年,發生所謂庇索陰謀案件,元老、騎士約20人謀殺尼錄。事敗後許多人受牽連,辛尼加和詩人佩特羅尼烏斯都被賜自裁。塔西佗記載辛尼加早有防範,為避免被害,先已隱居山林,只吃野果和泉水,但最後還是沒有逃脫被賜死的命運。66年,一位原執政官,斯多噶派哲學家因評論朝政,被處死並沒收財產。
67—68年,尼錄到希臘各地旅行,以藝術家身份到處演出,彈唱、角斗、朗誦無所不為。據說光這次演出他便從希臘人手中掠得黃金王冠1890多份。尼錄當政時期的種種醜行,以及對帝國居民的橫徵暴斂,終於激起帝國各地人民的反抗。
早從公元60年開始,不列顛省在女王波狄卡(Boddica)領導下發動了反羅馬人暴動,起義軍占領柯切斯特和倫丁尼亞等重鎮,殺死羅馬人8萬之多。尼錄派軍去鎮壓,征討近10年也未完全平息。
猶太人地區一向有宗教糾紛。這裡教派林立,鬥爭複雜。66年,耶路撒冷居民聯絡加利利農民、手工業者大舉起義。尼錄派韋斯帕薌為討伐軍司令去平定猶太戰爭,但直到尼錄死後也未見效。
高盧總督溫第克斯聯合西班牙督軍格爾巴計畫起事。68 年,溫第克斯首先發難,但被萊茵軍團司令盧福斯領兵鎮壓。溫第克斯雖遭失敗,但他的發動卻點燃了西方各省反尼錄起義的大火,西班牙、阿非利加、日耳曼等紛紛回響。萊茵軍區士兵要求自己的司令官帶領他們攻入羅馬,取尼錄之位而代之。最後,羅馬城內的近衛軍也起而叛變,迫他下台。尼錄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被迫自殺。尼錄死後,提格里尼命近衛軍宣布擁護西班牙總督格爾巴接替尼錄為元首。
尼錄之死結束了朱理亞·克勞狄王朝,也結束了羅馬和義大利奴隸主階層獨占帝國統治地位的局面。而各地軍隊的試圖擁立和最後近衛軍之擁立格爾巴,充分暴露了帝國的秘密,這就是:(1)皇帝可由軍隊擁立;(2)皇帝不必出生羅馬,可以出生義大利,甚至各省。此後,軍隊對羅馬政局的影響越來越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