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核反應

 用光子轟擊原子核引起的核反應。光子和原子核之間只存在電磁相互作用,這是了解得最清楚的一種相互作用,因而用光核反應研究原子核的結構可以減少理論分析上的不確定因素。

光核反應

正文

用光子轟擊原子核引起的核反應。光子和原子核之間只存在電磁相互作用,這是了解得最清楚的一種相互作用,因而用光核反應研究原子核的結構可以減少理論分析上的不確定因素。
能量較低的光子(例如低於5MeV)一般只能把原子核激發到分立的能級,引起共振散射,其截面呈分立的峰值。能量大一些的光子能將核激發到更高能級,放出中子、質子、α 粒子或引起重核的光致裂變,反應截面隨光子能量而連續變化並出現寬的峰值(對輕核在 20MeV左右,對重核在13MeV左右),稱為巨偶極共振(見巨多極共振)。能量在 25MeV以上的光子能同核發生電四極作用。當光子能量超過50MeV時,其波長已小於原子核半徑,主要的吸收機制是所謂準氘核效應,即光子被核內一對質子中子吸收,類似於氘核光致分解。能量超過150MeV的光子能夠同核作用而產生π介子。
早年只有放射性同位素及某些帶電粒子引起的核反應放出的高能光子可引起核反應,如ThC″(即鉈-208)的γ 射線曾被用來轟擊鈹、氘等原子核引起核反應,以及質子轟出鋰核時能產生17.6MeV的高能γ光子, 這些光子也可以用來產生光核反應。上述兩種光子源的強度弱、能量低而且只有特定的幾種。用電子靜電加速器電子感應加速器電子同步加速器和電子直線加速器等提供的1~104MeV的高能電子來轟擊靶,由軔致輻射獲得同等能量的光子,這是當前主要的光子源。這種光子源的強度大、能量高而且各種能量都有,缺點是光子的能譜是連續的,處理實驗數據有一定困難。
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γ射線在原子核上的共振散射已成了一個套用範圍很廣的技術,關於這方面內容見穆斯堡爾譜學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