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岙鎮

儒岙鎮

儒岙鎮是浙江省新昌縣下轄鎮,位於浙東地區新昌縣南部天姥山麓,北距縣城16公里。總面積100.3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8萬(2005年普查)左右。鎮人民政府駐天姥路66號。海拔376米,104國道過境。儒岙鎮是新昌縣的一個重要的經濟鎮,主要以膠囊產業為主,被稱為“膠囊之鄉”。為紹興入台州門戶。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儒岙鎮儒岙鎮

1950年設儒岙鄉。

1956年改儒岙鎮,1958年改儒岙公社,1983年復置。

1985年改儒岙鎮。

1992年由儒岙鎮、報國鄉、石磁鄉合併置儒岙鎮。

行政區劃

該鎮轄1個居委會、40個行政村

儒岙居委會、南山村、橫山村、儒二村、雅張村天姥新村、會墅嶺村、上里村、石磁村、莊山村、屋沿坑村舊宅村、橫渡橋村里外岙村、儒一村、圳塍村、王渡里村王渡口村橫板橋村、五王村、官元廟村黃泥丘村、東山村、東家坑村、上八塢村、治國塢村、硠下村、坑裡村、祥棠村回竹山村錦硠坑村、新任村、上道地村魚將村、前洋市村南蘆村、大江村、井揚村、余家口村、居橋安村甘灣村

經濟產業

儒岙鎮膠囊企業儒岙鎮膠囊企業

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09億元,工農業生產總值34.47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5億元,工業增加值6.89萬元),財政收入400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900元,居民存款餘額新增4400萬元。 200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8億元,增長18.5%;財政總收入5695萬元,增長11%;農民人均收入8076元,增長7.5%。

工業

1、膠囊產業

2012年,儒岙鄉直接和間接從事膠囊產業的人員有近萬人。全國藥用膠囊三分之一來自新昌,而新昌除了一兩家膠囊生產企業外,其餘都集中在該鎮,年產膠囊一千億粒左右。這個群山環抱的小鎮成了全國聞名的“膠囊之鄉”。

20世紀50年代,儒岙鎮人潘光明在上海一家美國製藥廠打工期間,學到了當時剛剛興起的空心膠囊製造技術。1953年潘光明回鄉創辦新康工業社,以極其原始的方法生產出了中國第一粒空心膠囊。2000年前後,儒岙鎮各類膠囊生產企業300多家,膠囊製造逐漸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2002年初開始,新昌縣對儒岙鎮的膠囊行業進行了整治。官方數字顯示,該鎮膠囊企業從整治前的327家,銳減至2003年底的32家企業。2012年,新昌縣工商管理局數據顯示,新昌縣現從事膠囊生產的企業為43家。浙江華光膠囊有限公司“乃碧源”牌為市級著名商標。

2012年4月,醫用膠囊鉻超標事件後,當地膠囊產業受到嚴重影響。

2、其他產業

2006年,該鎮紡織、竹製品等家庭工業新增70多家,浙江美力彈簧有限公司、浙江省新昌汽車小燈總廠等機械行業繼續加快發展。全鎮規模企業22家,比2005年增加3家,納稅超100萬元企業18家,比2005年增加3家。

農業

儒岙鎮儒岙鎮

儒岙鎮坐落於遐邇聞名的天姥山麓,居“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是紹興市首批小康鎮和市級生態鎮。該鎮基本形成了天姥山名茶、中藥材、高山蔬菜、天姥土雞、花卉果木五大特色農產品。發展了無公害高山蔬菜1800畝,名茶6800畝,中藥材4500畝,天姥土雞10萬羽,花卉果木1600畝。

“天姥閨秀”高山蔬菜已通過市級綠色農產品認證,年產量2000噸,主要銷往寧波、杭州、紹興等大中城市。引進“農心竹園雞”養殖繁育項目,利用該地區域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實施標準化技術生產規程,註冊“農心”商標,建設農心生態園。

文化建設

儒岙鎮被列為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截至2008年底,投資250萬元,建成1500m2 的集圖書館、閱覽室、健身房、檯球室、籃球場、網咖、多功能活動室於一體的鎮文化活動中心大樓;並建成村落農民公園3個,村級文化活動室32個。

民眾文化隊伍遍布全鎮各村,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每年都舉辦“天姥風情”廣場文化活動。特別是舞龍、舞獅和武術等項目蜚聲省內外,上道地村和雅張村在第四屆、第五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上一共奪得11金7銀3銅。在浙江省首屆農民“種文化”百村賽秋收頒獎慶典活動中,上道地村榮獲群星獎,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煥發出了嶄新的藝術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