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文

傣文

傣族傳統文字。是伴隨佛教的傳入而產生,源於古印度字母系統的一種拼音文字。傣文由於使用地區的不同,分為西雙版納傣文、德宏傣文和傣繃文,與泰文、緬文、高棉文和寮國文同屬一個體系,字序自左而右,行序自上而下。長期以來,傣族人民用自己的文字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故事和詩篇,寫下了自己的歷史和鬥爭生活,記載自己的政治歷史、佛教經典、天文曆法、農田水利、生產規律及心理學、語言學、醫藥學等方面的內容和研究成果,推動了本民族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和其他方面的發展。

四種傣文

4種傣文的創製年代尚無定論。

傣泐文

傣文古文獻傣文古文獻

一般認為始用於13世紀。但從西雙版納傣族社會歷史情況和文字形體特徵來看,其創製年代可能更早一些,有人認為大約在6~8世紀之間。此文字最初只有41個字母,與巴利文字母的讀音和順序一致。後根據傣語特點增添到56個字母,其中有48個輔音字母根據所拼聲調高低區分為兩組,各拼3個聲調,只用兩個聲調符號。另有8個字母代表7個元音和一個帶輔音尾韻母[□□]。元音字母和韻母符號寫在輔音字母的上下左右,聲調符號寫在字的上方。

傣納文

大約創製於14世紀。有19個輔音字母和幾十個代表單元音、複合元音和帶輔音尾韻母的字母和符號。這種文字常用同一字母表示不同音位,也用幾個字母表示同一音位,沒有聲調符號。

傣繃文

與緬甸撣邦的撣文相同,在文字型繫上與傣哪文較接近,只有18個輔音字母。

金平傣文

有44個輔音字母(另有幾個同音異體字母),也根據所拼聲調高低而分為兩組。後兩種文字元音的表示方法也較複雜。因缺乏歷史資料,其創製年代尚待研究。這4種傣文在書寫中都有許多合體字和形體固定的字,在書法上有一定規範。傣泐文和傣納文使用範圍較廣,文獻豐富,包括政治歷史、法律道德、宗教經典、天文曆法、農田水利、占卜問卦、故事唱詞以及語文學、軍事學等方面的著作,還有一部分譯自漢文的歷史小說和京劇、滇劇曲本,以及從印度翻譯過來的文學作品。這些文獻都寫在當地製作的棉紙上。西雙版納的傣泐文貝葉經則是用鐵筆刻寫在貝葉上的,號稱有8萬4千卷。德宏等地也有少量傣繃文貝葉經。過去外國傳教士曾在曼谷用傣仂文鉛印過基督教福音書,還有加五線譜石印的傣仂文讚美詩,但由於基督教在傣族中傳播不廣,這些印刷品在中國流傳甚少。

傣文著作一般不寫明作者和寫作年代,現在所見標明年代的最早寫本是傣歷976年(1614)所寫的傣泐文著作《論傣族詩歌》,最早的貝葉經是中國歷史博物館所藏、刻寫於傣歷1162年(1800)的《瑪哈瓦戛經》。

傣文字母表

傣文字母表傣文字母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