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議會大樓

倫敦議會大樓

倫敦議會大廈其本來的名字為WestMinisterPalace,即威斯敏斯特宮(WestminsterPalace),依泰晤士河而建,是英國的政治中心,英國立法機關上、下兩院的所在地,更有人稱之為英國民主的象徵。議員在議會會期內經常通宵達旦在辦公室內工作。深晚在泰晤士河對岸經常都可以看到大樓內燈火通明的景象。它也是是白廳大道上最醒目的建築,也是英國君主政體的象徵,也是世界最大的歌德式建築之一。占地三萬平方米,內有1000間房間。它不僅外表雄偉壯觀、內部裝飾華麗,而且其建築結構和內部設計也能充分地體現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憲政體。據說英國國會開會時,國王應坐在上議院的國王寶座上,但首相和議員需從下議院進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聽席觀看議會進程。

簡介

倫敦議會大廈位於倫敦市中心區的泰晤士河畔一個近於梯形的地段上,面向泰晤士河。是19世紀中期英國最主要的哥特式建築。整個議會大廈占地3萬平方米,全長300米。共有1100個房間,走廊長度總計3公里。有100多處樓梯11個內院。到裡面後,遊客僅能走向前往上下兩院的通路看一看,但這已足夠讓人們明白,這座建築非同一般。大廈建立在泰晤士河畔個部分之間分段相連,形成許多內院,大廈內的主要廳堂都在建築物的中間。整個建築物中西南角的維多利亞塔最高,高達103米,此外,97米高的鐘樓也很引人注目,上有著名的“大笨鐘”。這座大廈的所在地原來是一座王宮,王宮建於1060年,此後不斷有增建。直到1512年亨利八世搬離之前,這裡一直是王宮。

建築特色

倫敦議會大樓倫敦議會大樓
所謂議會大樓其實包括了多個部分,所在地以前是英國君主在倫敦的其中一個古老王宮–西敏寺宮(PalaceofWestminster)。王宮在1834年在大火中焚毀,只餘下大禮堂(WestminsterHall)以及聖史蒂芬小教堂(StStephen’Chapel)的地下室。
大火之後,當時著名的建築師查爾斯巴里爵士隨即著手設計新的國會大樓。大樓的建築工作在1840-50年間進行。大樓範圍共占地八英畝,有11個庭院、1100間房間,以及共長兩英里的走廊通道。
大樓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哥德式建築,外牆裝飾豐富華麗,尖塔臨立,加上所用的材料是暗黃色的砂岩,因此令人覺得這是非常古老的建築。大樓外最矚目的部分莫如鐘樓。這座高塔的尖頂離地面320英尺。除了其高度外,最搶眼的就是樓上的大鐘。大家看到的鐘面的背後是一個重13.5噸的巨大銅鐘,中文稱為“大笨鐘”,英文名字是“BigBen”,據說是以建塔時的負責工程事務的官員班傑明·霍爾(SirBenjaminHall)的名字為名。鐘樓是英國最多人攝影留念的地方,BBC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台以前也按照大笨鐘對時播報新聞。
在議會大樓的最西端是336英尺高的維多利亞塔(VictoriaTower)。在白天,如果塔頂上掛上一面旗幟,或者在晚上亮燈,這都代表議會中的辯論正在進行。
大廈中的中央大廳是整個大廈的交通樞紐,中央大廳的平面呈八角形,上部是一個拱頂,高達23米,從這裡可以前往上院和下院。此外,大廈中還有許多著名的房間和走廊,它們是議會各委員會的辦公室,上下兩院的圖書館也在其中。1941年5月,下院大廳遭到德軍飛機的轟炸,戰後重建。下院仍按哥德式風格裝修,但相對簡單一些。下院面積比上院略小,長23米,寬14米,高12.5米,大廳中間有346個座位,邊廊還有91個座位。
議會大樓內部的公共區域是對外開放的,排隊輪候的人極多。有意參觀者可以透過不同渠道安排參觀。在夏季8、9月的時候,有關方面也安排解說導覽服務,而英國居民還可以透過自己選區的議員安排參觀。

歷史沿革

倫敦議會大樓倫敦議會大樓
16世紀中葉以後,這裡成為議會所在地。1834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宮殿建築,整座宮殿幾乎初被毀,只留下了唯一的瓦頂的威斯敏斯特大廳。此後,又耗費了12年的時間重建成21世紀的規模。建築整體為大家所熟知的哥德式,蓋有如同針塔般的尖頂,由查爾斯·柏利設計。負責鐘塔工程的人叫做班傑明·霍爾,人們便以他名字的愛稱尊稱這座時鐘塔樓為“大本鐘”。但最初這個名字只是賦予塔中那座13噸重的大鐘,現卻已成為整個塔樓的名字了。每隔15分鐘,鐘聲便會響徹四方。一到夜晚,大鐘在燈光的照耀下,靜靜地浮在夜空中,從對岸觀望更覺壯觀。還有一座非常引人注目的塔,雖談不上與大本鐘齊名,但實際比它的個頭還要高,這就是高達98米的維多利亞塔。

自從愛爾蘭共和軍恐怖主義爆炸事件以來,這裡禁止以遊覽為由進人參觀,只可以以旁聽審議的形式進去,但要等旁聽席空閒才可,在旅遊旺季要等到空席位非常費時間。而且,對於隨身物品的檢查也非常嚴格。開放時間:每周一,周二,周四14:30-22:00;周三為10:00-14:30;周五為9:30-15:00,票價免費。

重大事件

倫敦議會大樓倫敦議會大樓
在這座大廳內,曾經發生過英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如理察二世被廢黜、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克倫威爾被宣布就任護國主等。這裡還曾經舉辦過許多宮廷宴會,也舉辦過加冕典禮。穿過大廳,是著名的聖史蒂芬門廳,門廳高達19米。而大廈中的中央大廳是整個大廈的交通樞紐,中央大廳的平面呈八角形,上部是一個拱頂,高達23米,從這裡可以前往上院和下院。上院大廳位於中央大廳的南部,從中央大廳出發,穿過一個裝飾精美的走廊和一個前廳就來到上院大廳,這裡裝飾非常華美,國王的御座位於大廳南端,寶座上有華蓋。御座前是議長席,對著議長席的是紅皮軟墊的議員席。二戰期間,由於下院被炸,下院的很多會議也常在這裡召開,邱吉爾曾經在這裡發表過許多著名演說。上院大廳長30米,寬和高都是14米。和上院位置對廳的是下院大廳,1941年5月,下院大廳遭到德軍飛機的轟炸,戰後重建。下院仍按哥德式風格裝修,但相對簡單一些。下院面積比上院略小,長23米,寬14米,高12.5米,大廳中間有346個座位,邊廊還有91個座位,下院議長席位於大廳北面。開會的時候,內閣成員和執政黨議員坐在議長的右側,反對黨和“影子內閣”成員則坐在議長的左側。此外,大廈中還有許多著名的房間和走廊,它們是議會各委員會的辦公室,上下兩院的圖書館也在其中。

相關新聞

倫敦議會大樓倫敦議會大樓
英國議會大樓從不關燈
閉路電視一直開著浪費現象十分嚴重。據英國媒體報導,議會下院一年用去5000個家庭的用電量。
“全民節能,禁止浪費!”這是英國議員們在號召英國人注意節約時提出的口號。一份“揭醜”報告讓這個口號成為大笑話——根據英國自由民主黨地方議員諾曼·貝克的長期調查,英國議會下院整天喊節能,其實自己最浪費。11月7日,英國《每日電訊報》爆出這個猛料,令英國議會下院顏面掃地。

議員喊節能自己最費電

“節約”最近成了英國社會的熱門辭彙,起因是媒體披露了兩個驚人的數據:許多英國人下班後不關電腦,每年由此造成的損失高達兩億英鎊;英國人平時購買的食物總是超出實際需求量,結果大約有1/3被扔掉。
報導刊出後,很多人對此憂心忡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議會高舉起“節能”的旗幟,並宣稱將以身作則,領導好這次全國範圍的“節能大戰”。但是,貝克的報告無異於“一枚重磅炸彈”,把這場“戰役”的“排頭兵”炸翻在地。

貝克用實實在在的數字說話:與1997年相比,英國議會下院今年的用電量增加了45%,僅這部分增加量就能滿足1500個英國家庭的需求;議會一年的用電量能滿足一個有5000個英國家庭的城鎮的需求。報告中還提到兩個細節:議會大樓一天到晚燈火通明,即使在周末也是如此;大樓內的閉路電視更是長期開著,雖然人們根本不會駐足觀看,頂多當作時鐘看下時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