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旅

信仰之旅

《信仰之旅》是林語堂先生精彩的信仰探索記錄。內容包括:童年及少年時代、大旅行的開始、孔子的堂室、道山的高峰、佛教的迷霧、理性在宗教等。在靈魂的煉獄裡升華——讀林語堂《信仰之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信仰之旅信仰之旅
最近欣喜地讀到了林語堂晚年的思想自傳《信仰之旅》,這是國內第一次公開出版的英文全譯本。在這《信仰之旅》里林語堂引領著我們在、道、佛、基督教世界中遊歷跋涉;在物質、精神、科學、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頻頻閃爍,妙語疊出,精彩紛呈。讀此書,我有一種似讀旦丁《神曲》的感覺:林語堂將西方的耶穌、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和東方中國的孔子、老子、莊子都召集到書中,與他們促膝長談。我們的心靈和思想都被優美而睿智的文辭所抓住,時而被人性之惡所困;時而又為人性的向善而展眉。林語堂曾說過:“人們讀書是想被激動又想得到安慰”,讀《信仰之旅》就有這種既被激動又被安慰的滿足。
林語堂在書中給我們傾心敘述了他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長大後順理成章地成為基督徒,後來又不滿足於這種現成拿來的信仰,以至重新踏上隨時需要否定自我及重建自我的心路歷程。

編輯推薦

《信仰之旅》是林語堂先生精彩的信仰探索記錄。林先生以高邁的智慧,淵博的學識,數十年遊歷於、道、佛等哲學、宗教的思想海洋中,對東西古今聖哲所言、所教的最珍貴寶藏進行了精微的探索,在經歷了信仰的懷疑和困惑之後,他最終確定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

目錄

代序

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章節

第一章童年及少年時代
第二章大旅行的開始
第三章孔子的堂室
第四章道山的高峰
第五章佛教的迷霧
第六章理性在宗教
第七章物質主義的挑戰
第八章大光的威嚴

序言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44016/信仰之旅
編輯先生要我為林語堂先生的《信仰之旅》寫篇序言,這不但使我大吃一驚,而且使我手足無措。
20世紀40年代初,我在濟南讀國中時就讀過林語堂先生主編的雜誌《論語》,非常喜歡林先生的“幽默閒適”的文風,在緊張的學習中擠出點時間來讀他的文章,邊讀邊笑,身體上的疲勞,精神上的壓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全都不翼而飛。十幾年後才聽說那個以林語堂為主帥的“論語派”倡導的閒適文學是誘導青年逃避現實、脫離階級鬥爭的麻醉人民的“鴉片”,應該予以批判。想想挺有道理,於是對論語派的著作就敬而遠之了。又過了二十多年,在文化界和外語界聽到了“東林西熊”的說法,即美國文化界佩服林語堂,英國文化界佩服熊式一,認為他們兩位是當代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最有影響的中國文化名人。
在北京,我和兩位有第一流才智的人接觸,他們給了我難以磨滅的影響,且用不同的方式,對我未來的發展有所貢獻。其一是代表1917年中國文化復興的胡適博士。文化復興,連同其他較重要的事情,嚴格說來就是反儒學。胡適博士,當時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在紐約放出第一炮,這一炮,完全改變了我們這一代的中國思想及中國文學的趨勢。這是文學革命,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路標,提倡以國語代替文言,作為文學表現的正常媒介。同時,北京國立大學有一個信奉共產主義的教授陳獨秀,編輯《響導》機關報。胡適回國在北京大學任教,博得全國的采聲,而我在清華大學和他相會。這是像觸電一般的經驗。我對於這個運動的整個進步態度,直覺地表示同情。同代的中國大學者,梁啓超蔡元培林子民,都參加這個運動。然後保羅門羅、約翰杜威,在我出國留學之前,又來北京大學訪問。(我1923年從德國回國在北京大學任教,毛澤東在那裡當圖書館管理員——但沒有人注意他,而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他。)

後記

信仰之旅信仰之旅
林語堂的文學創作以及他這個人作為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一部分,受到文學批評家文學史研究者以及讀者的普遍關注和重視。這《信仰之旅》是林語堂晚年的思想自傳,是了解林語堂的主要文獻。書中,林語堂遊歷了佛、道、儒、基督教等多種思想哲學,並一一評點,雖信手拈來,卻妙語連珠,精彩紛呈。閱讀他的這本著作無異是出席一次思想的盛宴,享受一次精神大餐。林語堂自況日:“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學今古文章”,他的思想自傳相信會對我們今天的思想建設和傳統思想,現代轉化的課題提供許多幫助。對今日文化界,我們期望通過這《信仰之旅》能喚起對話、比較、思考,我們把這本簡明而好讀的比較哲學推薦給大家,期待與你共勉。
這《信仰之旅》的部分章節,曾在國內一些林語堂選本中收入(如江蘇文藝出版社《林語堂自傳》,雲南人民出版社《林語堂精品集》)。《信仰之旅》是林語堂信仰歷程的縮影,這是中國大陸首次推出的全譯本。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中國現代文學人帥、著名學者。早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919年起留學美國​、德國​,1923年起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並積極為魯迅​主持的《語絲》撰稿。1932年起編輯《論語​》、《人世間​》、《宇宙風》等刊物,提倡“閒適”、“幽默”小品文,被譽為“幽默大師”。後用英文寫作《吾國與吾民》,並赴美,又寫了《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朱門》等書,被譽為智慧大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