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貞木

俞貞木,明代吳縣人, 善小楷,長於用筆,短於結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俞貞木[](一三三二一至一四o一)初名楨,字有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通經史,工古文辭。末杜門隱居,洪武初以薦起知韶之樂昌。善小楷,長於用筆,短於結構。卒年七十一。《書史會要、吳中往哲像贊》

人物成就

入元,隱居不仕,著書立說。尤好鼓琴、作譜。一生熟讀經、史、子、集,以詞賦聞名,雅好鼓琴,尤精於易學,苦研三十餘年,有《周易集說》、《易圖纂要》。楨少篤志向學,力追古人,為古文暢達,當時貴之;善著書。既冠,以學未成不娶,負芨從永嘉陳麟學《易》。元末兵起,不仕,杜門不出。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薦為樂昌令。丁父憂服闋,改都昌。復以母憂去。後以親族犯法,例弗起。太守姚善重之,延以訓子。遵為有道,以風民俗。建文帝用齊秦、黃子澄之謀,削奪諸藩,燕王朱棣反,指齊、黃為奸臣,號曰靖難,興兵南下,楨勸善舉兵勤王。建文四年(一四○二年),燕兵入京,稱帝,大殺建文諸臣,逮楨入京(南京),既白將歸,暴病卒,年七十一。為人清貧,敦行古道,居官務崇禮化,有古循吏風。晚歲益勵清節,饔飧不繼,澹如也。善小措,長於用筆,短於結構。建文二年,楷書《書怡顏堂詩卷後》,節曰:“適意以取樂,隨寓以自安,此達人之弘度,非苟苟勢利者可同日語也。夫觀物而有感,亦偶然而相值耳,非擇物以濟其所欲,非泥物以膠其所好,非逐物以流蕩其情在一時之鮮。後契方寸之怡愉,高情遠引,雅思出塵,豈易言也”;“怡顏之堂,乃文靜侍親漢書之所,悠遊其間,蕭然忘世,其眄庭柯也。猶採菊籬下,而悠然見山也,其自得之歡,所謂世內無窮之悲、世外無窮之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