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左派”社會革命黨

俄國“左派”社會革命黨

俄國小資產階級政黨。原為社會革命黨內的左翼,正式形成於1917年12月。主要領導人М.А.斯皮里多諾娃和Б.Д.卡姆柯夫。機關報《土地與自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社會革命黨內出現一個以М.Я.納坦松為首的左派集團,認為這次戰爭是帝國主義性質的,他們反對社會革命黨的沙文主義路線,強調必須繼續進行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革命鬥爭。

俄國“左派”社會革命黨

正文

俄國小資產階級政黨。原為社會革命黨內的左翼,正式形成於1917年12月。主要領導人М.А.斯皮里多諾娃和Б.Д.卡姆柯夫。機關報《土地與自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社會革命黨內出現一個以М.Я.納坦松為首的左派集團,認為這次戰爭是帝國主義性質的,他們反對社會革命黨的沙文主義路線,強調必須繼續進行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革命鬥爭。1917年二月革命以後,左派與社會革命黨中央的分歧擴大。他們反對與資產階級聯合,拒絕參加臨時政府,同時主張立即實現土地社會化,即沒收地主的土地為全社會所有,將其平均分配給農民使用。這些要求反映了勞動農民的願望,與布爾什維克黨的最低綱領相符合。十月革命前夕,左派社會革命黨人與布爾什維克黨合作,參加彼得格勒和其他一些地方的軍事革命委員會。左派社會革命黨人П.E.拉濟米爾是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的第一任主席。十月革命期間,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參加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的武裝起義。在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2次代表大會上,當社會革命黨領導集團退出大會時,左派組成自己的獨立黨團,支持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成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僅次於布爾什維克黨的第2大黨團。
1917年12月2日,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召開第1次代表大會,宣布正式成立獨立政黨,聲明以1905年社會革命黨成立時通過的黨綱作為黨的綱領。“左派”社會革命黨成立後決定參加蘇維埃政府,在人民委員會中接受了7個部長職位。在此後的3個月中,“左派”社會革命黨與布爾什維克黨密切合作,在解散立憲會議、農民代表蘇維埃與工兵代表蘇維埃合併等重大問題上支持布爾什維克黨的立場。1918年 3月,“左派”社會革命黨因反對簽訂布列斯特和約而退出人民委員會。接著又反對布爾什維克黨實行糧食壟斷和建立貧農委員會的農村政策。1918年 7月“左派”社會革命黨在莫斯科發動武裝叛亂,遭到蘇維埃政府鎮壓。此後在彼得格勒等地和東部前線發動叛亂。“左派”社會革命黨的這些行動在該黨內部引起不滿,一部分黨員分裂出來成立自己的組織,有的後來加入布爾什維克黨。1918年 8月,“左派”社會革命黨成立新的中央,並決定全黨轉入地下,繼續進行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活動。1919年夏,在地主復辟勢力加緊向蘇維埃政權進攻的形勢下,“左派”社會革命黨宣布停止反蘇維埃政權的武裝活動,提出走所謂“第三條道路”。1920年內戰結束後繼續進行反對蘇維埃政權活動,12月,與烏克蘭“左派”社會革命黨合併成立聯合“左派”社會革命黨,由И .施泰因貝爾格領導。該黨由於已經失去農民民眾的信任而名存實亡,1921年瓦解

配圖

俄國“左派”社會革命黨俄國“左派”社會革命黨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