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孝充

何孝充

何孝充,男,評劇劇作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32年出生於安徽省天長市。曾任天長市文化館館長,後任華東文化部科員,中央文化部科員,中國戲曲研究院編劇,中國評劇院編劇、藝術處副處長,北京市文化局藝術處副處長,1987-1990年任中國評劇院黨委書記,1990-1992年任中國評劇院第四任院長。1992年調任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中國戲劇協會北京分會理事,中國戲劇現代戲研究會秘書長。

基本信息

主要作品

1953年開始戲曲劇本創作側重反映現代生活的評劇劇本,主要作品有:舞台藝術影片文學劇本《劉巧兒》(改編);評劇《會計姑娘》、《梅嶺春》(合作)、《抱兒山歌》、《穆桂英掛帥》、《朱痕記》;《生活的凱歌》、《賀蘭香》等。在現代戲曲研究方面也有貢獻,發表的戲曲研究,評論文章有《要注意社會主義新人形象的審美價值》、《寫出人物的性格美》、《在傳奇中寫人》、《主題來自作者對生活的感受》、《正確對待舞台藝術制度,努力擴大創作題材領域》、《從〈金沙江畔〉到〈高山下的花環〉》等。

活動年表

2003年2月24日,農曆癸未年正月廿四日:現代京劇《生死界》專家座談會舉行

現代京劇《生死界》在上海京劇院會議室舉行專家座談會,何孝充、龔和德、林毓熙、姚欣、王安葵、康式昭和主創、主演李軍、熊明霞就《生》劇展開座談。文廣局、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領導馬博敏、毛時安、邱潔宇參加了座談。

2005年4月24日,農曆乙酉年三月十六日,上午:秦腔四大名旦晉京演出研討會舉行

來自京城的數十位戲曲界名流,參加了秦腔四大名旦晉京演出的研討會。在對四大名旦的現象進行探討時,有專家發出這樣的感嘆,認為這是中國戲曲界的一次偉大嘗試,秦腔所展現的新的風貌和轟動效應,讓人對中國戲劇明天的擔憂蕩然無存。同時,有專家也在秦腔語言、唱腔、音樂等方面發表真知灼見。

研討會組成

研討會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何孝充主持,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廖奔,中國劇協顧問郭漢城,中國戲曲學院著名戲曲音樂教授孫松林,戲劇專家康式昭,中國評劇家協會代表等近30位專家學者到會座談。與會專家一聽說秦腔四大名旦的誕生經歷了10個月的評選,都連連表示這個過程實在不簡單。戲曲專家康式昭認為民眾參與戲曲的廣度和深度稱得上是前所未有,這次演出掀起的熱情也是多年來劇場中不大多見的。四大名旦的文藝評選為中國文藝獎項評選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具有前所未有的民眾基礎。“我經歷的評獎活動比較多,但是所有的獎都沒有秦腔四大名旦這樣經歷的時間長,做了一個有利於戲曲發展的良好舉措。”

對於這次秦腔的晉京演出,中國京劇院劉秀榮說自己現在還很興奮,“這幾個名旦讓所有人振奮,她們各有千秋,在發展創新上有的已經超過了前輩,基本功紮實。古老的秦腔有了一種新的面貌。”

中國評劇家協會總導演張瑋表示:“在傳統劇目的繼承上,既要研究過去,又要自己創作,這次秦腔演出就做到了很好的繼承,比如名旦齊愛雲在表演《打神告廟》時就很注意分寸,水袖設計合理,在抒發自己的怨氣時舞台表現很有味道。還有秦腔在舞蹈上也有了很大突破,讓人意外。”

在對整場演出表示相當振奮之餘,各位專家學者也從自己的角度談起了對秦腔的繼承和發展,也因此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引起大家共鳴。比如四大名旦下一步要創作自己的代表作,秦腔要在聲腔上進行進一步美化和改革等。

康式昭指出,一提起《貴妃醉酒》,人們就自然想起梅蘭芳,新當選的四大名旦缺的就是自己的代表作,要把這個當成自己下一步的奮鬥目標。也有專家舉例說,像過去的京劇四大名旦,都有自己的劇本,純屬展示自己的藝術風采,四大名旦各形成一個流派,而秦腔的四大名旦以後應該有自己代表性劇本。

專家建議

許多專家的建議集中在秦腔的語言及唱腔上,有專家稱:“從演出上看,秦腔還是有更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在畫外音的處理上,說國語到底是不是最佳選擇?各個劇種是不是要保留自己的地方語言?在聲腔上建議要科學發聲,要講求技巧,在氣、喉上運用得當。在念白上,我們一直重演唱,忽視了念白,其實戲曲的念白就是詩意的散文,要有起伏,抑揚頓挫。秦腔的創新,我們在聲帶上也要巧幹。”

孫毓敏在談到秦腔與京劇時說,京劇向秦腔學習的方面非常多,秦腔的表演很有特色,四大名旦的表演在繼承前輩的同時有所創新,功夫過硬,自身條件也非常好。劉秀榮稱:“我第一次看秦腔就是蘇育民的《打柴勸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馬連良的《趙氏孤兒》是‘馬派’的代表劇目,就是從秦腔移植過來的。我還曾有過擔心,我們的戲曲是不是沒有前途了,昨天晚上看了四大名旦的演出,這種擔心沒了,我覺得只要是優秀的傳統戲劇都不會滅亡,京劇不會,秦腔也不會。”

末了,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何孝充語重心長地對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說:“秦腔的中心在陝西,我現在對你們八個名旦的布局感到高興,陝西、青海、甘肅都有,你們是西北的名旦。你們要更好地發揚和繼承秦腔,為秦腔多做一點。”

評劇名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