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資本理論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為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Granovetter,M.)於1985年提出,在現代市場中各種社會因素對經濟行動發生著主要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他還用“關係性嵌入”與“結構性嵌入”來說明經濟活動在社會結構中的嵌入性,他認為,所謂“關係性嵌入”是指經濟行動者嵌入於個人關係之中,而“結構性嵌入”則指許多行動者嵌入於其中的更為廣闊的社會關係網路。“嵌入”概念的引入和運用一方面說明經濟活動對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的依賴,另一方面說明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對經濟活動的制約,同時,還可以看出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作為經濟活動可以動員的一種資源,構成了企業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本。

理論背景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企業社會資本理論
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Budieu)提出了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概念,他對社會資本的定義為: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集合體,那些資源是同某些持久的網路的占有密不可分的,這一網路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社會公認的,而且是一種體制化關係的網路。

美國社會學家科爾曼(Coleman)對社會資本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在他看來,由於某些行動者的利益,部分或全部處於其他行動者的控制之下,行動者為了實現各自的利益,相互進行各種交換,甚至單方轉讓對資源的控制,其結果就形成了持續存在的社會關係,這種持續存在的社會關係,不僅是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同時是一種個人資源,這就是社會資本。權威關係、信任關係、規範信息網路、多功能的組織、有意創建的組織等等都是社會資本的特定形式。

普特楠(Robert D,Putnan)則將社會資本定義為“是指社會組織的特徵,諸如信任、規範以及網路,它們能夠通過促進合作行為來提高社會的效率”(Robert D,Puthan,1992)。

產生與發展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企業社會資本理論
一、經濟學與社會學
關於經濟學和社會學,最準確劃清他們界限的是著名經濟學家帕累托,他在他的著作《普通社會學通論》中提出經濟學研究理性行為,而社會學研究非理性行為。在此之後,經濟學與社會學日益疏遠,只有極少數學者還試圖保持兩者之間的聯繫,比如熊彼特與韋伯等人,他們的努力絲毫不能阻攔經濟學和社會學日益疏遠的趨勢。

然而近幾十年,這兩門學科卻出現了相互融合的徵兆,加里·貝克爾將新古典經濟分析方法即理性選擇架構運用於社會學領域的研究並取得了巨大成功,貝克爾認為在有限的範圍內,理性選擇理論能夠解決的問題比迄今為止已經解決的問題要多得多,但他並不知道這個有限的範圍到底有多大。以科爾曼為代表的一批社會學家也開始構建理性選擇社會學。但是一些非主流的經濟學家卻發現,理性選擇理論存在缺陷,現實中人類的很多決策行為,無法用理性選擇理論來解釋。於是理性選擇理論開始受到懷疑,經濟學家們越來越認識到人類行為本身的重要性,從20世紀30~40年代開始,經濟人類學家卡爾·波拉尼、人類學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哲學家卡爾·曼海姆等人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人類行為的動因問題,他們反對把個人簡單地理解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認為個人行為的目的不僅要滿足自我的物質需求,還要獲得社會的認同,其行為是在歷史文化和制度的背景下作出的選擇,受到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體系等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榮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道格拉斯·諾斯不僅關注正式制度對人的選擇行為的影響,而且指出應該分析包括觀念、文化、意識形態在內的非正式制度,這實際上暗示著對理性選擇範式關於個人假設的修正。再如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信息經濟學三劍客之一的阿克洛夫,他不用經濟學模型來解釋非經濟學行為,而是直接將非經濟的社會學要素引入經濟分析之中。他認為人們偏離理性最最佳化的現象往往不是隨機的,由於社會或心理方面的原因,這種偏離經常是系統的。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企業社會資本理論
對這種情況提供新的分析方法的,是在人類學社會心理學範圍內發展起來的社會網路分析。社會網路分析是在一些對經濟問題感興趣的社會學家通過引入和運用一種新的社會學方法,即社會網路分析方法,對諸多經驗的經濟現象進行研究後逐步建立起來的。正如格拉諾福特所說,任何經濟行為都是嵌入在社會網路中的,經濟學中流行的技術分析工具不適於討論社會關係,也不適於解釋社會關係如何對經濟行為產生影響,這時大家關心的是社會關係網路如何構成有利於行動的資源、如何創造價值、行動者如何在行動中利用與他人的關係和更為廣義的社會結構等問題。這時需要一種新的分析工具或視角,而且這種新的分析工具或視角必須具備能夠使社會學研究與經濟學研究範式相融合的特點,即在一個行動者身上使理性選擇假設與社會結構約束假設相容的功能。於是學術界把注意力投向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概念首先源於社會網路觀點,可以從個體選擇行為出發進行研究,使社會資本的研究同資源、回報、效益等經濟管理問題聯繫在一起,即個人或企業可以在理性選擇的基礎上投資或構建社會資本。

關於社會資本的概念,雖然爭議很多,但其基本思路是統一的,即社會資本是基於信任、制度、規則、慣例、習俗或投資於社會關係的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網路關係可以為個人和組織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動力或方便,即社會資本是行動主體與社會的聯繫以及通過這種聯繫獲取稀缺資源的能力。從巨觀層面來看,社會資本能夠改善法律、法規的執行效率和政府政策的巨觀經濟績效;從微觀層面來看,社會資本能夠減少經濟運行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企業社會資本理論
二、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的產生
隨著社會資本研究的深入,有關學者又提出了企業社會資本的概念,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是經濟行為者;同時,企業也是在各種各樣的聯繫中運行的。提出企業社會資本的概念,就是強調企業不是孤立的行動個體,而是與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面發生種種聯繫的企業網路上的紐節。西方經濟學主流觀點一貫認為,行動者的行為選擇是個體特徵與目的的函式,只受價格信號的支配,在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前提下進行選擇。但是實際上不管個人還是企業都嵌入在社會網路之中,各種價格信號經常因社會性因素的干擾使個人或企業的理性選擇出現偏差,必須輔以內外部的各種關係網路信任機制來對錯綜複雜的價格信號進行甄別,個人和企業才能做出正確而且有效率的決策。在實踐上,越來越多管理者承認,最重要的工作不再是決策,也不是高瞻遠矚,而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的重點不在於管理人,而在於建立人際關係。管理者不應該總是把目光停留在如何提高個人的績效,而應該關注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繫。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可分為企業內社會資本理論和企業外社會資本理論,企業外社會資本指企業從外部獲取稀缺資源的能力,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融合社會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企業能否有效融合社會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是企業能否成長壯大的關鍵,而企業對它們的融合是以社會網路資本為中介的,社會文化資本通過對交往交易中的共識規則的達成和互助行動的預期來影響企業的成長效率。在此基礎上,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除了不斷融合社會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外,還有社會信息資本,在現實生活中網路傳遞的信息比市場獲得的信息更密集,比等級溝通獲得的信息更自由。企業內部社會資本指的是企業內員工間和部門間的信任和行為規範,從理論上講,企業內社會資本可以增強生產要素組合的效率,增加人力資本和實質資本的回報。企業內社會資本就像機器的潤滑劑,有利於加強企業成員的信任與合作,促進企業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所以強大的企業內社會資本可以大大減少企業內的監督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的發展趨勢
不管是社會資本理論還是他的衍生物企業社會資本理論,都還處於他的草創階段,在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規範,在理論體系上還不夠完善。但是,他使經濟學從高不可攀的神台走向現實世界,所以這種研究方法必將是未來經濟管理研究的主流。筆者認為,從企業社會資本的理論體系上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有待完善: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企業社會資本理論
(1)企業如何投資構建企業社會資本到現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眾多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已經指出,社會資本可以是有目的的投資產物,例如布迪厄指出:“關係網路是投資策略的產物,這些策略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它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針對某些社會關係的確定或再生產,而這些關係則是在短時期內或很長一段時期內直接用得著的社會關係,即把那些偶然的關係,諸如鄰居關係工作場所的關係、甚至親屬關係,轉變成既必須又有選擇性的關係,轉變成從主觀上感到有必要長久維持其存在的關係,轉變成在體制上得到保障的關係。” 著名經濟學家青木昌彥稱,社會資本可以由個人投資和占有,個人為了從中獲益,必須通過社會交換對此投資和維護。現在的問題是企業如何投資購建社會資本。

(2)既然社會資本可以通過私人有目的的投資購建,那么把它納入財務體系、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將是十分必要的。從財務的角度講,任何投資都應該在事前進行項目評估,預測未來的收益和成本,這樣在實際投資時才有據可依、心中有數。企業進行社會資本投資的收益表現為企業效率的提高,而成本表現為除了物質投資以外,還包括諸如犧牲短期利益、謀求長遠利益這樣的非直接性質的投資和看不見摸不著的感情投資、時間投資等。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衡量成本效益,從而作出企業社會資本投資的正確決策。

(3)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員工的激勵也應由單純的物質激勵轉為多種形式的激勵,包括以員工之間的合作與信任為基礎的激勵。基於信任的激勵與其他形式的激勵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交易費用,是管理激勵的發展趨向。決定一個企業發展狀況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物質資本的數量和質量,而是能使人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的組織結構和企業文化,即企業社會資本

相關詞條

管理學知識(一)

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管理學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相信本篇資料能讓鍾愛管理學的朋友有所收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