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美國人

今夜美國人

“9·11”事件後,美國以打擊恐怖活動為藉口,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武力推翻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日本則藉機首次向海外派兵。近期,俄羅斯接連遭遇撞機、綁架人質等恐怖活動的襲擊,造成了數百人的傷亡,“反恐”再次成為國際政治的一個焦點。本期“評論員線上”由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丁剛主持,他就反恐問題同網友進行了分析交流,下文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 述評部分:

今夜美國人,也稱一夜美國人,所指得並非美國人,而是指有短暫援美心理的中國人

今夜美國人今夜美國人

此詞是在2001年9月11日後,在反美主義傾向的中國網民間開始流行的。他們將此詞拿來稱呼具有同情美國的傾向、特別是哀悼九一一襲擊事件的中國人。並多具有嘲諷和貶義。

歷史來源

1961年,東德政府在蘇聯支持下沿東西柏林臨時分界線構築柏林圍牆冷戰達到高峰。西柏林成為被共產國家“民主德國”包圍的孤島。1963年6月26日,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訪問聯邦德國時,來到西柏林表示美國對西德人民自由的支持與承諾,在演說中他使用了 Ich bin ein Berliner (我是一個柏林人) 來鼓勵西柏林市民。該篇演說後來被認為是冷戰時期最重要的單篇演說。

之後,西方民眾常以“我們是sb”來表示對受害一方的道義聲援和支持。

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九一一襲擊事件,9月12日,包遵信、劉曉波等人發表致布希總統和美國人民的公開信,表示對美國人民的同情和聲援,其中有“今夜,我們是美國人”一句。公開信並在網上開放聯署,共徵集到673個簽名。據持獨立立場的中國新聞人安替的觀察,“從客觀效果上看,這篇由若干名知名學者聯署的聲明,引起的批評遠遠大於它得到的認同。”這篇聲明的批評者之後就開始使用“今夜美國人”這個辭彙來嘲諷和批評對美國表示同情的中國人。

使用這個辭彙只與使用者的傾向有關,而與地域無關,在西方國家甚至美國也有一些中國人使用這個辭彙來指代其他中國人的情況出現。

用法

該詞雖然來源於一篇同情美國的聲明,但是同情美國的人一般不會自稱“今夜美國人”,主要是美國的反對者用於嘲諷,因此該詞具有明顯的貶義。

該詞的變體“一夜美國人”,意欲表達的貶義更為強烈,因為在中文的語境中,它暗示了其與一般社會規範貶斥的“一夜情”的關聯,後者指男女之間基於利益、享樂的非婚姻、非道德的短暫肉體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